蘇州市是全國第一地級市,蘇州大學雖然是211大學,但是依托蘇州市的經濟實力,如今是全國211大學中的頂級院校。但是對于蘇州市排名全國第五六位的GDP而言,沒有985大學确實是一個缺憾,實際上如果蘇州大學的前身東吳大學能夠保留到現在的話,是非常有希望進入985大學的,而在1952年東吳大學卻拆分成了4所211大學,除了蘇州大學繼承其一部分血脈之外,其他3所有東吳大學血脈的211大學都離開了蘇州。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蘇州大學校史上追溯到了1900年成立的東吳大學,實際上當時的東吳大學并沒有成立,當時算是籌備階段,1900年僅僅是确定了孫樂文為新大學的首任校長,在上海成立了校董會。1901年學校命名為東吳大學堂,屬于教會大學。由于當時我國的教育制度并不完善,所以當時的東吳大學是在美國田納西州注冊的,主要是為了在世界範圍内能夠畢業證互認,而當時的我國并沒有這個體系。
1908年,東吳大學在美國田納西州正式注冊名稱為“ Soochow University”,直譯過來的話就是蘇州大學,不過在國内的名稱仍然是東吳大學堂。等到辛亥革命過後,國内的相關制度開始建立,所以東吳大學堂更名東吳大學。這也意味着當時的東吳大學其實是有兩個名字,國内叫東吳大學,而在國外則是叫蘇州大學。
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東吳大學拿到了很多個第一。1907年,授予了我國第1個文學學士學位;1915年成立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是亞洲第1所比較法學院;1917年授予了我國的第1批化學碩士;1926年設立了國内首個法學研究生教育。由于當時的東吳大學具有先發優勢,所以在化學和法學方面非常的出類拔萃,尤其是法學學科名氣很大,号稱南方第一法科。當時東吳大學的法科采用模拟法庭教學,所有的課本都是美國大學的,原本培養了一大批最一流的法學專家。當年的法學教育界有“南東吳,北朝陽”,“法官出朝陽,律師出東吳”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東吳大學法學院設立在上海,并沒有在蘇州,這也為後來東吳大學法學院被合并埋下了伏筆。
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基本重塑了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當時所有的教會大學和私立大學全部被合并拆分,東吳大學自然也不例外。曾經培養出楊绛、金庸、費孝通等大師的東吳大學徹底煙消雲散。
東吳大學的文理學院并入了蘇南師範學院,發展成為今天的211大學蘇州大學;東吳大學經濟系并入了上海财政經濟學院,發展成為如今的211大學上海财經大學;東吳大學的藥學專修科并入華東藥學院,發展成為如今的211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東吳大學的化工系參與組建華東化工學院,發展成為如今的211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吳大學法律系并入華東政法學院,發展成為如今的華東政法大學。雖然華東政法大學不是211大學,但其投檔線和普通211大學差不多,畢竟政法類高校中隻設立了中國政法大學一所211大學。
從東吳大學分出去的血脈除了蘇州大學在本地以外,上海财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位于上海,中國藥科大學則位于南京。不過總體而言東吳大學參與組建華東藥學院的隻是一個專科而已,其主要的血脈還是流往上海。
高校江湖很有料原創,歡迎關注。數據來源于網絡,請以官方信息為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