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柳甯馨 廣州報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廣東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柳甯馨 廣州報道
6月13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專場新聞發布會。據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十三五”以來,沿海經濟帶東翼、沿海經濟帶西翼、北部生态發展區5市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個、1.2個和1.5個百分點。
“一帶一區”區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升。“‘十三五’以來,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态發展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長了61%,逐步拉近了與珠三角核心區的差距。”朱偉說。
區域協同發展得益于産業的支撐。目前,廣東省以發展工業為主的高新區、經開區、省産業園、綜合保稅區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共161個,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産值超6萬億元,約占全省的四成;其中“一核”園區71個、“一帶”東西兩翼園區50個,“一區”園區40個。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确提出,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厚成勢,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未來,廣東将推進珠三角核心區壯大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強化沿海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和臨港産業布局,把北部生态發展區打造成為更具持續力的生态發展新标杆。
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一直是困擾廣東發展的突出問題。2018年6月,廣東明确以功能區戰略定位為引領,加快構建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态發展區構成的“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廣東相繼出台《關于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意見》兩份綱領性文件,從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布局、平台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明确了發展任務。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廣東全力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速公路建設,目前粵東、粵西、粵北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6000公裡,珠三角核心區往粵東、往粵西、往粵北目前至少已建成2條以上大通道。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連通方面,廣東目前已建成珠江黃埔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等4座跨江公路通道。
“通過大規模建設和局部通道的改善,大大地提升了通道的通行能力,增強了大灣區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黃淩表示。
去年贛深高鐵通車後,廣東省“市市通高鐵”目标已經實現,為促進“一核一帶一區”發展,廣東還深入推進粵東城際鐵路建設,提升汕潮揭城市融合發展水平。目前,廣東正推進廣湛、廣汕、汕汕、深江等高鐵建設,不斷提升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發展能級。
港口方面,廣東加快以汕頭港、湛江港為核心的粵東粵西港口群建設,汕頭港廣澳港二期、全球最大的湛江徐聞港客貨滾裝碼頭、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港航設施的投産運營,進一步提升了粵東粵西港口群通過能力和服務水平。
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财政的支持。據廣東省财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國煌介紹,廣東财政統籌财政資金和債券資金,推動粵東城際鐵路、廣汕汕鐵路、廣湛鐵路、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建設,幫助東西兩翼對接珠三角、融入大灣區。
廣東實行差異化的财政支持政策,發揮财政強牽引、促發展、兜底線和補短闆的作用,統籌推動構建區域發展格局。據統計,2016-2021年,“一帶一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6789元提高到9044元,年均增長5.9%,縮小了與珠三角核心區的差距。
“财政支持北部生态發展區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安排生态補償轉移支付,2016年以來這方面的轉移支付年均增長27.8%,2021年達到80億元,支持築牢北部綠色生态屏障和綠色産業發展。”陳國煌說。
在兜底線方面,廣東堅持省級财力下沉,2016-2021年,省财政對市縣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年均增長8.5%,去年達到4827億元,占省級支出的比重約70%。
“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方向也對不同區域提出差異化的産業發展定位和要求。朱偉表示,“一核”定位為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重點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一帶”定位為全省發展的主戰場,重點打造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新增長極;“一區”定位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重點以提供生态産品為首要任務。
工業園區是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以“核”“帶”“區”主體功能定位為引領,廣東優化工業園區布局、推動城産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增強内生發展動力。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紅表示,“一核”的園區專注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創新能力,“一帶”的園區發展沿海大産業、構建世界級沿海産業帶,“一區”的園區合理控制開發規模、發展綠色低碳特色産業,初步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産業布局。
此外,廣東還規劃建設大型産業集聚區,整合資源打造新增長極。2021年,《關于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動形成若幹大型産業集聚區的意見》提出,推動形成珠海、汕頭、佛山、中山、江門、湛江、肇慶等7個大型産業集聚區,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大型産業集聚區更有利于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産業、打造大集群,有力帶動區域把握戰略機遇協同發展。例如,汕頭、湛江立足優勢産業,主動引領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規劃建設。汕頭市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超過3300億元,加快建設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已實現24.5萬千瓦并網發電。
湛江市積極開展産業招商,成功引進總投資約760億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等重大項目,推進中科煉化一體化等4個投資超百億美元的重大制造業項目建設。“十三五”以來,湛江市固定資産投資連續6年每年都超過千億元。2021年,湛江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為19.1%,工業投資增速26.8%,均為全省前列。
由産業興旺進而帶動整體發展能級提升,這是汕頭、湛江發展的實踐經驗。目前,汕頭市場主體數量超過46萬個,企業超過9萬家,全市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34家,數量居全省地級市前列;湛江市加快推進湛江灣實驗室建設,海洋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建成營運,全市各類研發機構達到443家。
“未來,我們将做強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新增長極,提升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支持汕頭參與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推動湛江進一步對接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帶動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更加強勁地舞動起來。”朱偉說。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