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4 13:44:19

簡易古詩助讀·盛唐詩歌(十六)

高全成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1

唐代詩歌

【文學常識簡介·唐詩】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唐詩一方面繼承漢魏以來的五、七言古體詩,并使之更為完善;一方面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從而擴大了詩的表現範圍。唐代詩人輩出,燦若星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傑出代表。無論從思想内容或藝術技巧來看,唐詩的成就都明顯地超越了前代。

盛唐詩歌(十六)

崔颢、高适、劉方平 五首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2

1、崔颢 黃鶴樓

【作者簡介】崔颢(hào)(約公元704——公元754年)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中進士 。唐玄宗天寶初年,入朝為官,至尚書司勳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描寫婦女生活,風格輕豔;後來的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

【題意簡釋】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的黃鹄(hú)矶(jī,水邊突出的岩石、石灘)頭,俯見長江,面對北岸的龜山。相傳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這裡,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祎(yī)的人,在此乘鶴登仙。參見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題意簡釋”。

【背景簡介】詩人登臨黃鶴樓,即景生情,創作了這首千古傳頌的名篇。

【内容簡介】這首七言律詩描寫黃鶴樓的傳說和周圍的景色,抒發了對故鄉深切懷念之情。傳說此詩曾使李白折服。嚴羽(宋)《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颢《黃鶴樓》為第一。”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1),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2),芳草萋萋鹦鹉洲(3)。

日暮鄉關何處是(4)?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經乘着黃鶴離開了,這個地方空空地隻餘下一座黃鶴樓。

黃鶴一離開就不再複返,千年以來空餘天邊的白雲悠悠地飄蕩。

晴朗的原野中,對岸漢陽城的樹木清晰分明,江中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濃綠。

暮色中哪個地方是故鄉?煙波浩渺的江上使人愁。

【注釋及有關提示】(1)去:離開。(2)川,平原。曆曆:清楚可數。漢陽:地名,在黃鶴樓之西,漢水北岸。(3)萋萋:形容草木茂盛。“萋萋”含有《楚辭招隐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意,隐含思歸之意。鹦鹉洲:在武漢市漢陽西南長江中,相傳東漢末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黃射,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鹦鹉,祢衡作“鹦鹉賦”,故稱鹦鹉洲。“鹦鹉洲”是東漢末年祢衡被黃祖殺死後的埋葬處。崔颢特别提到“鹦鹉洲”是由眼前景物引起的心靈的微妙悸動,詩人自然聯想到祢衡那充滿辛酸和血淚的遭遇,進而由歎惜古人之不幸引起自己的鄉愁。(4)鄉關何處是:即“何處是鄉關”。鄉關,故鄉。

【四聯大意】

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用“以無作有”寫法,抒發世事渺茫之感。

颔聯:繼續用“以無作有”的寫法,承接首聯的意思抒發歲月不居(停留)、古人不可再見之憾。

頸聯:筆鋒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登樓所見,景物描寫中含有典故,含義很深。頸聯,觸景生情,景中寓情。另外,頸聯的“川”“洲”是地理類,“樹”“草”是草木類,上下互換成對,這是很别緻的“犄角對”。

尾聯:所營造的渺茫不可見的境界與首聯所營造的渺茫無處尋的境界,絲毫不露痕迹地前後照應,相映生輝,非大手筆不能出此藝術。

【藝術特色簡介】

(一)從總體上看,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ào)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二)從幾個方面看。1、從體裁上看,是“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首、颔二聯是七古體式,頸、尾二聯是嚴格的七律體式。當然,這不是有意在寫拗(ào)律(不合平仄格式的律詩),而是以立意為要而沖破了格律的限制。2、從寫法上看,神行語外,一氣呵成。“黃鶴”一詞接連三次出現,令人不覺得重複,不感到厭煩。這是由神貫全詩、氣沖整篇的寫法折射出的藝術效果。3、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四聯的連接最有章法。首聯巧用典故破題;颔聯承接首聯世事渺茫的意思,繼續抒發歲月難再、空間渺茫的感慨。颔聯對于首聯,“如骊龍之珠,抱而不脫”(楊載《詩法家數》)。頸聯突然轉折,格調上由變體歸正體,境界上由過往的渺不可知突然轉為眼前的“曆曆”之景,使文勢産生起伏波瀾,完全符合律詩章法的要求。尾聯以暮霭沉沉、煙波浩渺、鄉愁難禁作結,使詩意與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完滿挽合。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3

2、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作者簡介】高适 (公元702?——公元765年),字達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南)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随侍皇帝的官。三國時魏國把先前的散騎和中常侍合稱散騎常侍,并開始以文人擔任),封渤海縣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谥号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他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他早年貧寒不得志,過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了解民間疾苦。他參軍的時間很久,對邊塞風光和軍隊生活有所了解,寫有大量邊塞詩,反映士兵征戰的苦痛。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高常侍集》。

【題意簡釋】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背景簡介】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這年冬天,董庭蘭與高适會于睢(suī)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适寫了二首七絕《别董大》。

【内容簡介】《别董大》第一首,詩人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真誠的體貼,勸慰朋友滿懷信心地踏上征途,迎接未來。

【原文】

千裡黃雲白日曛(1),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2)。

【譯文】

彌漫千裡的黃雲,使天色昏暗;(此時)呼嘯的北風,吹送着大雁在紛紛揚揚的雪花中,向南飛行。

不要擔心前路渺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人不認識您?

【注釋】(1)黃雲:大風卷起黃沙遮天蔽日,使雲彩也呈黃色。白日:白天。《三國志·魏龐淯傳》:“淯母娥自傷父仇不報,乃帷車袖箭,白日刺李壽于都亭前。”[(“龐淯的母親趙娥悲傷父仇未報,于是自己乘坐帶帷幔的車,衣袖中藏着利劍,白天在都亭前刺殺了李壽。”) 都亭,城邑中驿舍。]

曛(xūn):昏暗。(2)君:指董大。

【詩句簡析】

前兩句:詩人獨具匠心地描寫的送别董大這位突然落魄的朋友時的環境,既是真實的眼前之景,又具有微妙的象征意義和暗示意。描寫本來璀璨亮麗的天色因千裡黃雲而突然昏暗,象征惬意的生活突然遭到嚴重的挫折。對“北風吹雁雪紛”的所見所感則因人而異。如果是弱者,所見是北風凜冽,大雪紛飛,大雁被迫南遷;所感是去國懷鄉之愁。如果是強者,所見是大雁淩寒冒雪,奮然前行;所感是遇逆境志彌堅的啟迪。當然,高适是希望董大正确對待人生變故,像大雁那樣笃志前行。

後兩句:緊承前兩句景物描寫中已經微妙寓含的同情、勉勵之意,以更加豪邁的氣概,更加響亮的語氣,更加入心的體貼,以誇張而又真誠的語句勸慰朋友,激勵朋友抖擻精神,滿懷信心地走向茫茫前路。這兩句,不僅對董大有琴技高超,名揚天下的贊頌之意,更有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勸慰之意。

【藝術特色簡介】

(一)格調高昂。詩人“氣質自高”,所以寫離别詩自能跳出纏綿凄恻的窠臼,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别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二)景中寓情。開頭兩句寫送别時的天色、大雁,既是寫真,又微妙地寓含人生旅途突遭嚴重挫折,不應一蹶不振,而應繼續奮然前行的象征意義和暗示意義。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4

3、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二

【内容簡介】《别董大》第二首,通過向朋友訴說自己困頓不達的境遇,委婉地勸慰朋友不要氣餒,而要向前看。

【原文】

六翮飄飖私自憐(1),一離京洛十餘年(2)。

丈夫貧賤應未足(3),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

我像鳥兒那樣四處奔波,私下可憐自己;一離開國都(就這樣奔波),(已經)十幾年了。

大丈夫不應該安于貧賤,(可是)今天相逢我卻沒有買酒的錢。

【注釋及有關提示】(1)六翮飄飖:借喻象鳥一樣四處奔波。六翮(hé),鳥翅上的大羽毛,此借指鳥。飄飖(yáo),飄動。自憐:動賓倒裝,即“憐自”。(2)一離京洛十餘年:從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去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不第,至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随着房琯被貶出朝,董大也被迫離開長安,已經十多年。京洛,即洛陽,因東周、東漢曾建都于此,故稱京洛。泛指國都。(3)貧賤應未足:動賓倒裝,即“應未足貧賤”。足,滿足。

【閱讀筆記·巧妙的詩外之意 真誠的人生勸慰】

《别董大》的第二首,是詩人自己前半生經曆的藝術概括,完全可以從自況詩的角度獨立成篇,但是它也在《别董大》總題的統領下,與第一首構成“姊妹篇”。“姊妹倆”既有共同的任務,又有分工。共同的任務是“别”(贈别、勸慰)。分工是:第一首,直接向朋友贈别、勸慰;第二首,借自況,以詩外之意間接地向朋友表示贈别、勸慰之意。詩人叙述自己十幾年漂遊經曆的言外之意是,我們都有坎坷的遭遇,都是失意之人。這樣,就以命運相同、情感相通的心理勸慰,給朋友以真摯體貼的溫暖。高适在詩中所表現的自己對待坎坷遭遇的态度,以落魄不落志的潇灑,給朋友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暗中勸慰朋友,既然生活還在繼續,我們就要繼續為實現“丈夫貧賤應未足”的理想而孜孜努力。

【詩句簡析】

前兩句:用借喻手法描寫與董大自京城分别後自己四處漂遊的境遇。

後兩句:詩人把理想的生活和現實生活鮮明地對比亮出,感慨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殘酷。字面上看似自嘲,實際卻不自餒。

【藝術特色簡介】

言在此意在彼。詩人寫自己的困頓及其态度,意在暗示朋友,人生遇到點挫折算不了什麼,應該相信自己的力量,繼續奮然前行。這樣間接勸慰,令人自悟,避免了居高臨下的說教,拉近了與朋友的距離。不僅是說話(作詩)的藝術,而且顯示了為人的厚道。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5

4、高适 營州歌

【題意簡釋】營州:唐朝設置營州都護府,治所在今遼甯省朝陽縣。這裡是漢族和契丹族雜居的地方。

【背景簡介】唐代東北邊塞營州草原遼闊,各族雜居,牧獵為生,慣習騎射。高适于天寶中從軍出塞于燕趙一帶,将邊塞所見所感凝成若幹詩篇。

【内容簡介】《營州歌》這首七絕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北方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現了他們的生活風貌和豪放的性格,贊揚了他們豪邁勇武的精神。

【原文】

營州少年厭原野(1),狐裘蒙茸獵城下(2)。

虜酒千鐘不醉人(3),胡兒十歲能騎馬(4)。

【譯文】

營州一帶的少數民族青少年習慣在原野上生活,他們穿着狐皮袍子在城下打獵。

他們即使喝上千杯胡酒也不會醉倒,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十歲就能騎馬。

【注釋及有關提示】(1)厭:通“餍”,飽,滿足。這裡作飽經、習慣于之意講。(2)狐裘蒙茸:語出《詩經·邶風·旌丘》“狐裘蒙戎”。狐裘(qiú),狐皮袍子,毛向外。蒙茸(róng),裘毛紛亂的樣子。“茸”通“戎”。(3)虜酒:指當地少數民族釀的酒。(4)胡兒:指少數民族的孩子。

【詩句簡析】

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并順便概括他們的生活習性。

次句:寫營州少年的穿着與狩獵場所。寫穿着顯示寒冷地區獵人的特征。而寫“獵城下’則點明城鎮附近的少年也愛射獵,可見其尚武風氣之濃。

第三句:以誇張的手法寫胡地成年人大的驚人的酒量,突出他們的豪放。

第四句:以胡地少年十歲就能騎馬,突出他們尚武之風代代相傳,勇悍豪氣自幼形成。

【藝術特色簡介】

詩人善于捕捉能夠反映生活現象本質特征的鏡頭,并能準确而簡煉地用白描手法表現出來。

【閱讀筆記·信手拈來與豐富積累】

賞讀此詩,感到詩人不是在作詩,而是在講述東北營州的旅遊見聞,那些人物形象、邊地風貌似乎是信手拈來,即興吟誦。然而,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高适之所以能夠描繪出富有特色而又充滿生機的古代東北邊地的生活畫卷,正是因為他有豐富的邊地生活閱曆。原野、狐裘、豪飲、騎馬這些極具邊地特色的典型形象,已經了然于詩人心中,寫詩時就像有創作沖動且技藝高超的作曲家,手指一經觸摸琴弦,那些響亮的音符就自然地蹦跳出來形成優美的旋律。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6

5、劉方平 月夜

【作者簡介】劉方平,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在世。天寶間舉進士不第,遂隐居不仕。其詩多寫山水、鄉思、閨怨等,内容較貧乏,而藝術上較有特色。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曆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題意簡釋】月夜,又題作“夜月”。

【内容簡介】詩人通過描繪靜谧的春夜中突然傳進屋内的蟲鳴聲,展現出萬物複蘇的情景,流露出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1),北鬥闌幹南鬥斜(2)。

今夜偏知春氣暖(3),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深了,(月亮偏斜了),庭院的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籠罩在夜色中;天上,北鬥星和南鬥星都已經橫斜。

在這萬籁俱靜之夜,(蟲兒)單單地感到春夜氣息的和暖;蟲鳴聲剛剛響起就透過綠色的窗紗(傳進屋子裡了)。

【注釋】(1)更(gēng)深:指半夜以後。更,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2)北鬥(dǒu):即北鬥星,二十八宿(某些星的集合體)之一,大熊星座的七顆明亮的星,分布成勺形。南鬥:在北鬥星以南有六顆星,形似鬥,故稱“南鬥”。闌幹:橫斜的樣子。(3)偏:隻,單單。

【閱讀筆記·人“偏知”,蟲“偏知”?】

“今夜偏知春氣暖”,是誰“偏知”呢?有人說:“‘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隻是與其感覺冥合(暗中匹配)的一個物候。”此說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偏離詩意,也欠含蓄。首先,從整體構思上看,詩人主觀上是讓靜谧的春夜中突然傳進屋内的蟲鳴聲,以點帶面地展現出萬物複蘇的情景(當然,客觀上不自覺地顯示出詩人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及藝術表現水平),因而月夜背景下的主體形象是春蟲,而不是詩人自己。其次,從語法上看,有“今夜偏知春氣暖”之原因,才有“蟲聲新透綠窗紗”之結果,不過是前句之主語“蟲”,蒙後句“蟲聲”之“蟲”省略罷了。再次,從對氣候的反應看,人是大遜于蟲的,因而“今夜”誰“偏知春氣暖”不言而喻。再次,從畫面上看,“人”是顯像,在屋内;“蟲”是隐像,在屋外。畫面中“蟲”之形未現,與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的畫作中“蛙”之形未現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明寫春蟲偏知春氣暖而鳴叫,暗寫詩人夜不能寐,透過紗窗靜觀庭院、仰望星空已是很久,含蓄地顯示出在屋内聽到春蟲鳴叫的欣喜之情。

【詩句簡析】

首句:以七個字寫出了三層連鎖的因果關系,營造出靜穆深邃的意境:因為“更深”而月輪西斜,因為月輪西斜而月光半照人家,因為月光半照人家而整個畫面是半明半暗;而這半明半暗的對比更加襯托出月夜的靜谧和庭院的空寂。

次句:把讀者的視線,由地面的“人家”引向天際的星宿,不僅以星轉鬥移的描寫表現時序的流變,而且寓含着在這靜谧的時刻将要發生什麼事。

三、四兩句:顯示出兩組非常有趣的因果關系:詩人先推測春蟲單知春氣和暖,再寫原因是詩人聽到了春蟲鳴叫的聲音,這是詩人采用的倒裝的因果寫法;而春蟲則是因為感知到春氣的和暖,才“驚蟄”鳴叫的,這是春蟲感知與反應的常式的因果關系。

【藝術特色簡介】

構思精巧,選材新穎。此詩主要是讓春蟲報導春天來到的喜訊,而為凸顯這個核心的以聲傳情的場景,詩人先營造了一個以月夜為背景的畫面:月夜更深的庭院、星鬥闌幹的天宇。在這樣萬籁俱寂的闊大背景中傳出的春蟲的鳴叫聲,是那樣的細小微弱卻又是那樣的突出入耳。選材的新穎獨特,也顯示出以小見大、以微顯著的藝術表現手法。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7

作者簡介

關于思盛唐的詩詞(高全成簡易古詩助讀)8

高全成,男,高級教師。1952年8月生。從1975年至2012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37年,先後任教于淄博五中、原淄博三中、淄博一中等學校,曾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等,1987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師稱号,2012年光榮退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