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誕生于1992,旗下産品主要以散熱領域為主,近年來又推出外設等,以專業做工和良好性能獲得玩家一緻認可。相信其中的V8GTS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榮幸能獲得億智蘑菇酷冷maker 92水冷散熱器試用機會,該款CPU散熱器最大的特點是:繼承了傳統水冷與風冷的理念及特點,将兩種散熱器的特征融合創造出新産品,外觀夠酷,還能翻折,具體使用效果及相關體驗,請随本座前去。
開箱與外觀細節
首先認識一下具體參數,然後進入開箱環節,各方面準備就位,撕去外面一層彩盒保護塑料模,把盒子呈上來瞧瞧。
整個盒子以灰色為基地色,盒子信息直入主題,全英文名稱展示了它的身份:“水冷maker92散熱器”,大氣不含糊。
盒子反面介紹有散熱器結構等相關情況。
另一側面标注了MAKER 92的相關性能參數,為了方便各位觀看,請看開頭表格。
開蓋之後内部還有一層透明塑料闆,揭蓋的卡扣方便人手擡起,同時也有幾分科技神秘感有木有,總覺得似乎有科幻小說那種開啟“召喚”之感。
取出散熱器及底部的配件盒亮一亮,不過這裡有些保護工作建議廠商改進:散熱器沒有獨立包裝,可能會導緻運輸中的磨砂漆被蹭掉一些,在下收到的試用産品左側有這種現象。
所有配件全家福一覽,這裡的散熱器支架僅支持英特爾平台,對于AMD用戶可能比較遺憾,但換位思考一下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近年來AMD頹勢愈演愈烈,而DIY玩家多數也會優先考慮前者,在AMD下一代産品Ryzen發力之前,個人認為僅支持英特爾CPU還算能被理解。
MAKER 92本尊在此,先來看個正前面,泵體在頂端。冷排和水箱被夾在前後兩個5葉片9cm風扇中間,兩根水冷輸液管霸氣從上延伸至底部CPU銅冷頭。
散熱器前後左右四面展示,相關圖片正在加載……
整個散熱器做工非常精細,純銅底座也不例外,比起普通散熱器,這密密麻麻十顆螺絲足以将底座與上蓋穩穩扣住。不過它似乎并不像讓人來拆解它,螺絲都是非十字或平口型,故我也就不來讨人嫌了,雖然有整套拆解工具,不過我個人不贊成對一般的液體散熱器拆解,畢竟民用環境下難以保障無塵,倒出的液體也不能保證不受任何污染等等,裝回去或多或少對散熱有隐患。
除了與CPU接觸的底面,水冷頭外部也可圈可點,從觸摸的溫度與質感,這灰色的上蓋不是鋁合金,應該是其他合金。
背面散熱風扇特寫,酷冷的産品可以說一向以大廠風範見長,處處彰顯細節,這風扇的背面也能體現,沒有毛刺等瑕疵。4根線毫無掩飾的證明它的兩個9cm風扇都是PWM智能控溫風扇,而且可以說更高級,詳情請看後文。
頂部水泵及調速風扇“一體機”二進二出,采用了雙供電,一頭接散熱器,另一頭接主闆4PIN CPU風扇口和SATA供電口,此種供電方式實屬少見,制作工藝難度更高,不過帶來的好處是供電更穩且還能具備和顯卡風扇一樣的“智能啟停”技術。
酷冷LOGO及水泵特寫,從頂部構造來分析,靠近LOGO的是進水管,白圈标記的區域是水冷液注入口,有鎖閉裝置,當然,不建議一般玩家拆開。
簡要拆解與安裝由于除了風扇之外都采用了異形螺絲,所以也就簡單拆解下風扇看看做工什麼的了。
冷排尺寸不大,做工卻不錯,整體給人的感覺很精緻。
說了那麼多,終于要進入安裝環節了,不過這一次的安裝似乎并沒有意想中的容易,究其根源也是在于這個水冷特殊的造型。
裝機配置如下:
散熱器: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MasterLiquid Maker 92
處理器:英特爾(Intel)i7-4790k
主闆:微星(MSI)Z97 GAMING 3主闆
顯卡:索泰(ZOTAC)GTX950-2GD5 GAME HA
主硬盤:創久(Reeinno) 天璇G系 128GB
硬盤:西部數據(WD)藍盤 1TB
機箱:先馬(SAMA)方舟
電源: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額定500W 全模組
Step 1:裝支架。
利用附贈零件将支架底座裝好,方便和另一側的水冷形成組合體,“對接任務“完成好不好,這是關鍵第一步。
Step 2:拆主闆!?放支架
什麼,第一步開始拆主闆?沒錯,不過這個也不是這個這款MAKER 92散熱器的鍋,具體需不需要拆得視機箱和主闆而定,這是由于主闆的大小不同,以及機箱的主闆镂空洞開口位置不一樣,對于在下這款ATX大闆以及這個方舟機箱,隻有拆主闆了。
可以看到,就差那麼一點支架就能很好放進去,但這裡必須拆主闆。
Step 3:CPU塗矽脂
首先驗證一下CPU身份。
CPU矽脂的塗法可謂各有千秋,什麼“9點大法(塗九點)”啦,“一指禅(指套塗抹)”啦等等,在下更喜歡個人的方法,如下。
“銀行卡大法”,一個簡單有效,一步到位的妙招,也不會浪費矽脂,一平到底;再将CPU放回主闆座上,八字一瞥有了。
Step 4:裝散熱器、接線
撕掉底座的保護貼紙,裝入底座,擰好螺絲。這裡也便是最麻煩的時候,由于主闆背後是空的,如果一個手去扶住,則沒有辦法擰螺絲;如果把機箱橫着放,背部支架必須得墊墊子撐住才好擰螺絲,而且兩根底部水冷管都會有些許擋住螺絲,擰的時候不方便,個人覺得安裝不夠人性化。
最後接上CPU 4PIN風扇和SATA供電,所有部分裝好收工。
再來一張圖特寫進水口,擰開這裡就能把液體抽出來,裝填也是于此,為進一步DIY留下了空間。
最後看看裝好的效果吧,配合酷冷的500W全模組電源裝機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裡先測試一番,精細理線工作稍後再做。
燈光效果酷冷MAKER 92的燈光效果居然不随大流,僅是LOGO和水泵指示燈常亮,這點可能要根據玩家各自的個性來判定喜好了。
即使光污染是時下最最受歡迎的元素,就連十系顯卡中高端系列均推出全色域RGB信仰燈,似乎這裡在MAKER 92的身上體現的并不多,經典的白色LOGO燈更多的可能想要表達的是穩定和安靜。
可是總歸或多或少有些遺憾,霸氣的外觀下,沒有電競光污染燈效,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
關艙門效果:
為了綜合測試一下這款散熱器的整體效果,這裡分别測試了待機溫度、拷機溫度還有超頻狀态下的溫度。猶如之前有提到使用的CPU:i7 4790K,這顆U的特點衆人皆知:功耗不大,發熱量不小。測試的軟件分别是簡單易用的魯大師和AIDA64
首先測試一下默認頻率下的待機溫度,開機半小時空轉運行後,測得溫度值,待機溫度28攝氏度,待機狀态下,風扇轉數在500左右,不過轉數可以通過BIOS設定達到的溫度檔位,這裡簡單提及風扇情況,為後文測噪音做鋪墊。
其次,相同條件下拷機測試,因為在十幾分鐘後溫度已經保持穩定并沒有升高趨勢,所以二十多分鐘後,測得溫度64度,此時風扇轉數近1300。
最後以同樣方法,在CPU超頻至4. 5Ghz的情況下,又分别測得待機溫度和拷機溫度,最高達到80度左右;為了方便大家觀看,遂将數據整理如下。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MAKER 92的風扇“智能啟停”技術,把用在高端顯卡的功能率先遷移到了CPU散熱器上面,具備裡程碑式的意義;如同顯卡啟停一樣,CPU溫度低于40度時,僅有後部風扇轉動,而在高于60度時才會前後都轉動,不僅節能,而且還能有效降低風扇噪音,創造更為安靜的PC使用環境,但就實際使用而言,其實噪音都很小,接着噪音測試詳細了解。
噪音情況這是一張人體對于噪音的一般感受對比圖,先了解一下以便有更直觀的感受。一個良好的水冷散熱僅僅是一方面,靜音同樣是王道,到了夜晚尤其重要了,來看看這款MAKER 92的表現是否令人滿意。
同樣是測試的待機下、拷機下、以及超頻拷機下的噪音情況,包含了最低轉數和最高轉數以及模拟日常使用中的噪音情況,為求得測試數據更精準,測試分為關閉機箱風扇和開啟低檔、高檔三部分,然而由于電源以及機械硬盤等發聲部件的存在,也不能完全保證關閉機箱風扇僅有水冷散熱器的噪音。
整理結果如圖,不難得出結論,噪音表現同樣令人滿意,即使雙風扇均運行之下,依然不吵鬧,的确是一款不錯的散熱器佳品。
最終總結
通過一個多星期酷冷MAKER 92水冷散熱器的試用,感受到的是酷冷不變的大廠做工風範,外形的設計巧妙,且個性,基于折疊狀态下,使得很多隻能選擇風冷裝小鋼炮的玩家有了新選擇:水冷裝機散熱新方案,可立可折的方式大大提高兼容性。顯卡般“智能啟停”技術運用使得科技感增加的同時,擁有帶來的節能、降噪等多重好處。散熱器光污染效果中規中矩,僅有LOGO和水冷指示燈亮起,對于喜好光污染的玩家而言逼格效果略微欠缺。
不過就裝機和諧度來看似乎差了一點,散熱底座與主體的對接安裝稍顯麻煩,這是我認為該散熱器的僅有缺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