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手術縫針後吃什麼愈合比較快

手術縫針後吃什麼愈合比較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1:51

手術縫針後吃什麼愈合比較快(這些關鍵招數可救命)1

人的一生,免不了要跟醫院打交道;運氣差一點的,可能還免不了要做手術,甚至做多次手術。

術前醫患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是做手術必須的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但很多人可能都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術前簽字告知隻是走過場,走形式,有的認為醫生是在吓唬人,有的認為醫生是在推卸責任。

是不是推卸責任,我們不去争辯,法律專家自有論斷;但有一點非常清楚,術前簽字絕非隻是走過場!醫生不會憑空捏造事實,更不會無端吓唬人;手術同意書上的每一條每一字背後都是生命的沉重教訓和慘痛的真實案例。

不僅如此,除了手術同意書上白紙黑字寫明的,麻醉、出血、損傷、意外、并發症等常見風險,有一些風險,醫生不會常規告知,但同樣真真切切的存在,比如設備故障、地質災害的風險,比如手術異物殘留(Retained Surgical Foreign Body, RSFB)的風險。

經曆過“5.12”大地震的每一個醫務人員都可以告訴你,有些雖然是小概率,甚至極小概率事件,但是真的有可能遇到。

手術中沒有會不會發生的事情,隻有可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可能發生,提示這件事情說不定就會發生,或者以後早晚會發生。

手術異物殘留是指各種原因導緻的手術相關異物在手術中遺留在患者體内,常見的主要有紗布、紗球、縫針、螺絲、止血鉗等。理論上,術中使用的所有器械、物品(整體或部分)都有可能遺留到體内,各種部位手術均可能發生RSFB。

而一旦發生RSFB,往往被定性為醫療事故,當事醫生也會被打上責任心缺失的标簽,受到降薪、降職、停職等類似的行政處分,甚至,還可能面臨相關的醫療事故訴訟和賠償。

據國外的數據,RSFB發生概率為 1/100 ~ 1/5 000。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指出,在每年手術數量達8 000 ~ 18 000的任何醫院中,RSFB至少發生1例。

無法想象,在全球74億多人口的龐大基數下,每年有數千萬人做手術,發生這種事件的數量會是多少?

其實,做手術跟開車一樣,做得多,開得多,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大。雖然每次發生意外總能找得到天、地、人的因素,但如果純粹從數學上探讨,更像是個概率問題。

在容易發生手術異物殘留的幾個物件中,縫針以其體積小,使用頻率高,質量參差不齊,最容易出現狀況。而最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兩種,一是縫針斷裂,二是縫針彈飛。

很多年前有一次做手術,手術快結束,在縫合腹壁的時候,突然發生縫針斷裂,持針器上僅留針眼和縫線,半截子針尖斷在腹壁裡面。好在病人腹壁組織不厚,順着針道撥拉扒拉就發現了斷裂的半截針。當時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之後,那個牌子的縫針我再也沒敢用。比起縫針斷裂,其實,最難找的還是縫針彈飛。因為,縫針斷裂基本上還能确定個大概的範圍,但是縫針彈飛,尤其是在不經意之間的彈飛,幾乎就無蹤迹可尋無軌迹可循,整個手術間的每個角落都有可能是藏針之處。

我們不怕天外飛針,就怕針飛天外!

手術縫針後吃什麼愈合比較快(這些關鍵招數可救命)2

圖片來源于公衆号留言

曾經聽一個同行說,有一次術中縫針不慎彈飛,最後居然不可理喻地跑到了無影燈蓋上面。

一旦縫針丢失,最關鍵的是沉着應對、冷靜搜尋、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可能的情況下,所有人員禁止走動,各種物品禁止離開手術間,以防無意間将丢失的縫針帶走。

手術醫生首先确認縫針是否在術野,先在手術野裡尋找;如果暫時确認不在術野的,由近及遠查看附近的紗布、敷料及各自的手術衣。

洗手護士負責尋找升降台、器械台、以及自己的手術衣。尋找時注意動作輕柔、物品輕移輕放。

巡回護士先根據縫針濺落的方向在相應的區域内尋找,如未找到,立即擴大搜尋範圍,包括手術間的角落、櫥窗、麻醉機、污物袋、手術床底部、以及手術間内所有人員的衣服、鞋底都要仔細搜尋。

曾經有人做過調研,縫針彈飛後在手術間角落旁找到的幾率占40%,其次為手術床底部。當然,也有人遇到找針時在手術床底找出好幾根針的尴尬局面。

還有人認為,縫針之所以會彈飛,是因為放針的方法不對!

有人做過實驗,接觸放針法(針持鉗夾縫針,在縫針接觸器械托盤後松鉗放針)比自然放針法(針持鉗夾縫針,距器械托盤上方約10 cm時松鉗使縫針自然落下)更容易導緻縫針彈飛。

我回想自己以前縫針彈飛的情景,多是器械護士來不及接應,直接把針持随手放到甚至扔到托盤上的時候發生。當時,前一秒還在為自己幹淨利落的動作自鳴得意,後一秒就為自己的耍酷行為懊惱不已。

當然,縫針彈飛,苦找而不可得确實讓人非常懊惱,又是攝片,又是彙報的,讓人很傷腦筋。但知道縫針不在病人體内沒有危害,思想上倒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最讓人痛苦的是,确信縫針遺失在病人體内卻始終找不到,那沉重、懊悔的心情,若非當事人斷然無法體會。

我也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困境,手術快要結束時縫針突然丢失,最後發現縫針卡在腹腔鏡穿刺套管的卡槽裡。那痛苦、難忘的找針經曆至今記憶猶新。( 手術台上消失的縫針,你絕對想不到藏哪兒,每個外科醫生都應該引以為戒! )

不僅是我,據了解,幾乎每個外科醫生都有過類似不堪回首的經曆,而且有人還不止發生過一回,甚至一年都會發生好幾回。

文獻報道,縫針丢失後,平均找針時間大約為2.5個小時,個别極端病例找針甚至會耗時7至9個小時。

所以,想避免找針的痛苦,最好的辦法是一開始就不要讓縫針彈飛!

開腹手術一定要做到,針不離持、輕拿輕放;腔鏡手術要做到,眼随針走,針到眼到。時刻讓縫針處于視線監控之下。這樣,即使縫針不慎彈飛,也知道縫針掉落的方向,有的放矢,便于有針對性的重點查找。

手術縫針後吃什麼愈合比較快(這些關鍵招數可救命)3

腹腔鏡直視下出針

一旦腔鏡手術時發生縫針在體腔内彈飛,第一要務是加深麻醉,抑制腸管蠕動,同時避免體位變動,防止原本附着在腸管表面的縫針,因為腸管位置變動而發生移位跑到腸間隙裡面,給尋找造成極大難度。

随後,循着由近及遠,由淺及深的規律逐漸擴大搜尋範圍。切忌手腳慌亂自亂陣腳,或者在腹腔内亂攪亂動!縫針是小物件,一旦移位到腸間隙裡,尋找的難度就會非常大。

實在找不到,應及時借助于術中攝片,幫助定位尋找。避免反複在腹腔鏡内盲無目的的翻動,既容易造成損傷,又無助于找回縫針。

手術無兒戲,手術有風險。不到手術結束的那一刻,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命運的玩笑往往就在你不經意的那一霎那,在你神經放松的那一瞬間突然發生不期而至。

作為醫生必須謹記,手術無小事,再小的手術都有風險;再簡單的操作都可能帶來緻命後果。要警鐘長鳴,時刻繃緊醫療安全的弦!

作為病人也需了解,手術風險萬萬千,既然決定了做手術,就選擇相信醫生。或許我們誰都無法阻止意外的降臨,但值得信賴的醫生一定會想方設法避免意外的發生,最大限度降低意外的危害。

聲明:

本文觀點與任何單位和個人無關!

(原創文章,春哥出品,歡迎轉發、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