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享單車新規将實施?新京報訊(記者裴劍飛)共享單車自2016年進入北京,到今年已經第六年了,有近百萬輛報備的單車在全市範圍内運營為了管理好共享單車行業,北京對其實施了總量調控措施,那麼總量規模如何确定?如何動态調整以适應市民出行需求?在今天(9月14日)上午的“治堵大家談”欄目中,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北京共享單車新規将實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新京報訊(記者裴劍飛)共享單車自2016年進入北京,到今年已經第六年了,有近百萬輛報備的單車在全市範圍内運營。為了管理好共享單車行業,北京對其實施了總量調控措施,那麼總量規模如何确定?如何動态調整以适應市民出行需求?在今天(9月14日)上午的“治堵大家談”欄目中,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讀。
北京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京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共有3家。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範圍内報備的運營車輛為99.85萬輛,其中,中心城區79.82萬輛,其他區20.03萬輛。截至8月底,今年共享單車累計騎行量已達6.38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62.71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了12.9%。
從2018年開始,北京市交通委就對全市共享單車運行情況進行了持續監測,并進行了車輛規模總量的測算。但是,交通部門并沒有強制按照測算的總量實施調控,而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經過長期的監測分析後,發現受天氣、溫度等因素影響,共享單車騎行量呈現顯著的季節性波動特征。
因此,在總量調控時,按照淡、旺季進行動态調整。旺季是每年的4月到11月,中心城區作為統一運營區域,車輛投放總規模不超過80萬輛。淡季是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中心城區車輛投放總規模不超過50萬輛。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和生态涵養區作為獨立的運營區域,會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确定車輛投放規模。随着共享單車相關技術的發展叠代和慢行系統建設的不斷發展,車輛規模也會有所調整。
在進行共享單車總量測算時會考慮什麼因素?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舒予表示,80萬的總量規模主要是根據綠色出行比例和發展目标、車輛運行監測、企業調度能力和效益等方面綜合确定的。“根據單車出行特點和行業特點,我們提出基于出行需求和訂單數據的測算方法,并與其他城市、其他行業進行了對比分析,最終确定了北京共享單車的适宜總量。”王舒予說。
例如,在基于訂單數據的測算中,将适宜的總量規模定為活躍車輛數與預期的有效利用率之比。其中,根據市級平台的監測數據,可以得到每天産生騎行訂單的活躍車輛數,這代表的就是市民對車輛的需求。
王舒予介紹,2021年旺季期間的日均活躍車輛數約在60萬輛,整體呈現随日訂單量上下波動的态勢。考慮到市民騎行需求旺盛,測算中日均活躍車輛數留出10%-20%的增幅餘地。另一方面,從減少路面閑置車輛、減少對公共空間占用,以及督促企業加強車輛調度、提高已投放車輛收益的角度,應盡量提高活躍車輛占比、提高車輛有效利用率。參照出租車等行業運力配置,考核辦法中提出旺季85%的預期。由此,測算得出旺季共享單車的适宜總量約80萬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