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在中國古代一直是一個人人向往的目标。
那些有錢有閑的富貴中人,他們閱遍了世間美色,看過了萬般榮華,那麼如何能夠永遠享受下去,就成為他們最重要的追求。
這其中,最急迫的恐怕就是那些高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他們想要永遠就這樣稱王稱霸。
遍觀史書,這種追求長生不老的行動比比皆是。
在這些人裡,秦始皇堪稱為标杆。
這個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天下,并自命為始皇帝的枭雄,積極地追求長生不老。
然而骨感的現實卻是,他隻活了49年,就一命嗚呼了。
後世對于秦始皇的意外去世,提出了一系列的說法。
其中之一,就是因為秦始皇愛喝“元水”,結果導緻他去世。
很多人都會好奇,元水究竟是什麼,為何秦始皇喝了後會早死?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人物,“六王畢,四海一”,這種豐功偉績是任何人也無法小觑的。
在秦始皇的手裡,許多個中國第一次第出現,“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是一直記錄在史冊上的。
在志得意滿的同時,秦始皇開始考慮家族的傳承。
于是他就開始下诏尋找“長生不死藥”,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泰山進行封禅,然後來到琅琊台。
這時候,第一個進入秦始皇眼中的,是一個叫徐福的齊地方士。
他窺到秦始皇的用意,因而上書:“東海之中有三神山,名蓬萊、方丈、瀛州,島上有神仙和仙草。”
秦始皇聞訊大喜,便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遣燕人盧生等人去東海尋找羨門、高誓兩位仙人,“求仙人不死之藥”。
當然,秦始皇在派出方士四處尋找“長生不死藥”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其它方面的努力。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聽信盧生的建議,采取另一套更加貼近那些水火不侵、天長地久的“神仙”做派,放棄“朕”的稱呼,而改稱“真人”。
他還把鹹陽周邊二百裡的宮觀都用地下複道連接起來,完全隐秘自己的行蹤,認為這樣才能更快地求得不死之藥。
之後,秦始皇東巡浙江紹興會稽山,祭奠大禹後沿海北上再到琅邪,見到了長駐此地尋藥的徐福。
花了不少銀兩,然而卻沒有得到一點“神藥”的徐福,心中害怕秦始皇降罪自己,謊稱因為大魚阻擋,無法取到蓬萊仙藥。
聽罷彙報,秦始皇不由得大怒,自己已經統一天下,海中的大魚竟然敢忤逆“真人”。
他命令沿岸那些捕魚能手進入大海去搜捕大魚,甚至親自出海。
結果還真的讓他碰到并搏殺了一條大魚,徐福長舒一口氣,慶幸謊言沒有被拆穿。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這已經不知道是嬴政派出的第幾批尋仙藥使者了。
而韓終不但承擔了替秦始皇找仙藥的重任,而且他還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煉藥師。
《抱樸子》裡有一個記錄:“又韓終丹法,漆蜜和丹煎服之,可延年久視。”
可見在道家的傳說裡,當時的韓終在煉藥煉丹一途上很有天份,他到了秦始皇那裡更加要施展一下。
秦始皇看到從仙人那裡直接求取“不死藥”遲遲無法實現,也就更希望将事态發展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這時聽說韓終會煉丹,就全力支持他,要啥給啥。
在鹹陽宮殿裡,秦始皇專門給韓終辟了一個場所,類似于煉丹閣的所在。
并且從全國各地運來紅銅、黑鉛、黃金、硫磺、白銀等礦物,供韓終煉丹用。
韓終将這些礦石進行不同的組合,并放入專門的丹鼎中進行燒煉。
經過無需數次的試驗,韓終以一種叫作“雞血石”的礦石為主要原料,搭配其它礦石經過一番煉制。
最終,還真的提煉出一種液體,而且還通過了秦始皇的檢驗。
于是他找了一批死囚,用他們的屍體進行試驗。
結果發現用過這種液體的屍體,居然不腐不朽,這可是跟長生不死具有極為相近的情形。
急于求得長生的秦始皇就決定服用這種被命名為“元水”的液體,并把它作為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内容。
他每次都會定時服用,而且嚴格按照一定的劑量服用,這完全是把它當成“仙水”了。
按照秦始皇的預期,一邊飲用元水,一邊尋找仙藥。
這樣雙管齊下,自己就有極大的可能長生不老了,至少活到百歲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出乎他的預料,在第三次東巡途中,秦始皇突然得了重病,而且是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嗚呼,享年49歲。
從後世的傳說,以及一些道家關于所謂仙藥的記載來看,當時韓終得到的“元水”,很大的可能是以水銀為主要成份的液體。
因為後世研究發現,雞血石礦與汞礦的元素構成基本一緻,經過提煉都能得到水銀。
而水銀這種制品,對于屍體防腐确實有一定的作用。
當時擔心别人會搶了長生不老第一人的位子,秦始皇沒有用活人或者動物進行試驗,而是使用囚犯屍體進行試驗,這就注定了不可能發現水銀對活人的毒性。
後來秦始皇病死在路上,元水絕對“功不可沒”。
秦始皇之所以服用了很長時間元水後才死去,而不是立即中毒身亡,想來也是韓終的聰明之處。
他或許根本不知道這種煉制出來的“元水”的效用到底如何,但是以防萬一的想法是始終存在的。
于是他給秦始皇服用的“元水”,肯定是含量極少的。
就像現在制假藥賣假藥的人一樣,他們為将風險降到最低,很少拿有害物質來騙人,而是用一些營養類的東西制成假藥來賣,即使治不好病,也不至于更壞。
堅持這種操作方法,無論秦始皇的身體是往好或者是壞的方面發展,韓終等人都有理由進行解釋,始終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從這個角度來說,韓終可以說是史上最成功的制假販假人員。
而秦始皇也是一個深信虛假廣告宣傳,隻看廣告不看療效、甘心上當的人。
當然,從中國古代曆史發展來看,這些不能完全怪到秦始皇的頭上。
那時的權貴人物,哪個不想長生不老。
另外,早在秦朝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長生不老的傳說就已經是鋪天蓋地而來。
這使得追求長生的秦始皇更是心潮澎湃,向往不已。
至于秦始皇為何能夠信任韓終,敢于服用他煉出的元水,那是因為韓終早已名聲在外。
《唐子》記載:“仙人韓終即韓馮之兄,為宋王采藥,王不肯服,終因服之,遂得仙”。
《列仙傳》記載:“燕王遣韓終采藥,王先使韓終服之,面如金色”,這些都是發生在秦始皇之前的事情。
既然宋王和燕王都曾經派韓終去采藥,并且從當時的記載可以看出,韓終肯定是外形與仙人相似,至少是“面如金色”。
這種強有力的傳說,恰恰擊中了秦始皇求長生不老的心房。
于是韓終向秦始皇表示,自己能夠煉制出仙藥,秦始皇立即就信了。
在道家的記載裡,韓終最後是成了仙的,後世稱為“韓真人”。
《抱樸子》上說:“韓終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視書萬言,皆誦之,冬袒不寒。”
可見韓終本身也是個追求仙道的人物,因而在當時,他才能那樣煞有介事地進行煉丹制藥工作。
至于這次韓終沒有讓秦始皇同他一樣服食菖蒲,恐怕是這種植物類的所謂仙藥不夠珍貴的緣故。
因為在當時古人的思想裡,還有一個極為樸素的認知,那就是人如果食用某種物質,就會具有某種物質的屬性,類似于現在經常出現的“吃啥補啥”一說。
因此,古人認為金、玉、水銀、樸硝、雲母是不朽之物,人們如果服用了這些物質,就可以跟它們一樣長生不死。
随着科學的進步,以及人們對長生實踐的不斷深入探索,發現服用幾種天然物質混合後的提煉物則更為健康,于是煉丹成為後期尋求長生之藥的主要方法。
《史記·封禅書》中記載:“祠竈則緻物,緻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禅則不死,黃帝是也。”
《神農本草經》中有很多煉丹的記載,如水銀“可以殺金、銀、銅、錫毒,镕化還複為丹,久服神仙不死。”以及樸硝“能化七十二種石”等。
《周易·參同契》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煉丹之書,專講屬黃老内養的精氣運動和屬爐鼎外丹的鉛汞煉制方術。
其中記載的“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化為白液,凝而至堅。”
一段話,闡述了煉丹時水銀和鉛的化學反應。
那時的韓終有可能就是知道這種提煉之法,才能夠煉出元水,也才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
在秦始皇時代,這些方士可以說是一時間達到鼎盛之勢。
不要說那時的秦始皇了,後面的漢武帝更是癡迷于長生不老,使得道家愈發的昌盛。
直到明朝時,依然不時有道士為皇庭煉丹的傳說。
秦始皇由于死在出巡的路上,而且還是密不發喪,結果後世對他死亡的原因議論紛紛,衍生出一系列的傳說
有病死說,也有謀殺說。
謀殺說主要集中在趙高身上,然而《史記》記述了趙高矯诏逼死扶蘇,謀殺蒙毅、蒙恬。
還相繼殺害了将軍馮劫、右丞相馮去疾、秦始皇的十幾個公子和十個公主,就連李斯也被以謀反的罪名腰斬。
然而對所謂的趙高謀殺,秦始皇卻隻字未提,顯然司馬遷并不認可趙高能夠謀殺秦始皇。
況且從秦始皇當時的護衛情況來看,趙高也沒有機會實施謀殺,因而此說也隻是一說而已。
所以秦始皇病死一說更貼近實際,也就是說,元水的“功勞”是不可抹殺的。
之以說是病死的,是尉缭描述秦始皇“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而得出的一個推論。
郭沫若認為,由此可知,秦始皇有先天疾病,那就是患有雞胸和支氣管炎,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是哮喘病。
荊轲刺秦時,救駕的是一名手捧藥袋侍奉在秦王身旁的禦醫夏無且,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秦始皇有先天性疾病。
别忘了,那時還是秦王的嬴政才33歲,卻沒有表現出身強力壯來。
當然,操勞縱欲過度,也是秦始皇早逝的一個原因。
秦始皇統一天下到去世前的11年間,極為操勞,“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
他每天要批閱120斤的竹簡,由于得不到休息,各種退行性病變襲擊着他的軀體。
秦始皇還特别癡迷後宮佳麗,數十年如一日。
他把六國美女都擄到後宮别館,“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于天。”,《阿房宮賦》就是一個明證。
不算那些夭折的,秦始皇共留下24個兒子,10個女兒,他一生沉湎女色,縱欲無度,元氣難複,豈能無病。
秦始皇還經常處于憤怒和恐懼的情緒之中,惶恐不安,心弦緊繃,這種長期的負面心理,對他的身體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傷。
秦始皇憤怒于母後竟然與嫪毐私生兩個兒子,于是他要報複,“車裂假父”,将其母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弟弟摔死,并将其母逐出鹹陽。
秦始皇震怒于方士侯生、盧生的背叛,居然敢于不給他求取仙藥,于是他坑殺諸生460多人,制造了焚書坑儒的慘案。
秦始皇恐懼于荊轲的刺殺,“不怡者良久”。
在遭到高漸離行刺後,他“終身不複近諸侯之人”。
他的恐懼心理一直存在,以至于在建設阿房宮時,“以磁石為門”,嚴防入殿之人暗藏兇器。
由于上述多種原因,秦始皇晚年,諸多疾病在侵襲他日趨老化的軀體。
郭沫若在曆史小說《秦始皇将死》中,推斷秦始皇晚年患了“結核性腦膜炎”。
還有學者認為秦始皇身患糖尿病、前列腺炎、肝部疾病,這是因為秦始皇長期服用元水以及各類“長生不老丹”,很多丹丸成分不明,毒性不明。
就是在這種身心極為疲憊的情況下,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離開了能令他安心和熟悉的秦宮,駕車第五次出巡。
這次出巡與前四次相比,行程最遠,往返近萬裡。時間最長,曆時9個月。
行程中,秦始皇不停地登山、渡江、泛海,甚至還要長時間地追蹤大魚,并親手獵殺,這些事情都極大地消耗了他的體力。
這使得本就宿疾在身的秦始皇,感到更加的疲憊不堪。
再加上精神上的沉重打擊接踵而至,徐福竟然沒有求來長生不死藥,這使得秦始皇深感失望,心情極度壓抑。
身體的不适,再加上精神上的壓力,使他更加恐懼死亡,以至于“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在回返鹹陽的行程中,秦始皇一直沉浸在這種萬分沮喪的情緒之中。
當時的氣候也極不友好,7月驕陽似火,秦始皇帶着疲憊不堪的宿疾之軀,先後到達高溫、幹熱風和沙暴多發區平原津和沙丘兩地。
當時可沒有空調可言,以至于秦始皇長期積勞成疾,心情抑郁而抵抗力下降,難以适應這兩個地方的特殊環境和氣候變化,突發大病。
所有的負面因素疊加在一起,當秦始皇轟然倒下時,他身體的整個防禦系統徹底失靈,最後禦醫們無力回天。
曾經叱咤風雲的秦始皇,隻能懷着對于長生不死的渴望,無可奈何地魂斷沙丘,恰好應驗了“祖龍今年死”的不祥谶語。
文/藍風燭塵
參考文獻:
[1]馬臨漪,秦始皇死因探析,天中學刊,2008(02);
[2]錢光勝,道教神仙韓真人考述,中國道教,2010(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