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在營養專家眼中堪稱“營養寶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17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鈣、鐵等成分,擁有最适合人體需求的氨基酸比例,含有現代人缺乏的磷脂、膽堿……
不少人在買雞蛋時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外殼長了斑點的雞蛋是不是變質了?雞蛋買回家要不要放在冰箱裡保存?
什麼樣的雞蛋有感染風險?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是——沙門氏菌:這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緻病菌,如果侵入人體,可引起食物中毒。有數據顯示:中國蛋及其制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9-43.7%!而雞蛋之所以會感染沙門氏菌,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原因:
1
母雞感染沙門氏菌
母雞一旦感染沙門氏菌,其卵巢會遭到侵害,可造成所産雞蛋中攜帶沙門氏菌;而且在産蛋的過程中,環境中的沙門氏菌也可能感染雞蛋表面。
2
環境污染
沙門氏菌是一種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細菌。當雞蛋接觸到帶菌的糞便、器具等時,有可能會被感染。此前,有傳言“雞蛋長斑”就是感染了沙門氏菌,那麼這是不是真的呢?
雞蛋變質的4個特征
散黃、有裂紋、粘殼……很多人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通常會認為是雞蛋變質了,不能吃。其實,這些不一定是變質表現,需要分情況判斷。
1 長斑
雞蛋長斑通常有兩種情況。
實驗
為此,央視某節目記者特地從市場購買兩枚雞蛋,送到了一家專業的食品衛生實驗室進行化驗。
其中,1号雞蛋的蛋殼表面光滑沒有斑點,而2号雞蛋的蛋殼上布滿了斑點
檢測結果顯示:在帶有斑點的雞蛋中,檢測出了沙門氏菌;未長斑的雞蛋則沒有感染,符合食品衛生标準。
2 散黃
造成雞蛋散黃的原因有很多。
運輸過程中雞蛋受到激烈震蕩引起蛋黃膜破裂,為機械性散黃,這樣的雞蛋營養價值基本不變,可放心吃。
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蛋白稀化後,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也會散黃,雖然不太新鮮了,但沒有變質,也可以吃。
受過精的雞蛋經過一段時間孵化,蛋黃會發散,但可以正常食用。
細菌、黴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内部,造成雞蛋散黃,甚至蛋黃和蛋清混在一起,這種雞蛋往往帶有異味,不能吃。
通過氣味判斷能不能吃,沒有異味的經高溫烹調後可以食用,但若已變臭,說明細菌已在蛋體内繁殖,不能再吃了。
3 有裂紋
雞蛋營養豐富,一旦外殼出現裂縫、裂紋,很容易被細菌侵入。如果卵殼膜沒破,可盡快加熱後食用。如果卵殼膜破了,就不要吃了。
4 粘殼
儲存時間過長時,雞蛋的蛋黃膜會由韌變弱,蛋黃緊貼于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若蛋黃膜緊貼蛋殼不動,貼皮外呈深黑色,有異味的,就不宜再吃。
存放别忽略這些細節
怎麼存放才能盡量讓雞蛋保持新鮮不變質?可以試着做好以下4個細節。
盡量存放在冰箱
存前不要清洗
雞蛋殼外面有一層“白霜”,既能防止細菌進入雞蛋内,又能保持蛋液的鮮嫩。
用水将雞蛋沖洗後,“白霜”脫落,會造成細菌侵入、水分蒸發,加速雞蛋變質。烹調前,可先沖洗再下鍋。
存放時大頭朝上
随着存放時間的延長及外界溫度的變化,蛋白中的黏液素會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脫水變稀,失去固定蛋黃的作用,從而形成“貼殼蛋”。
把雞蛋大頭朝上豎放,蛋頭内氣室裡的氣體會使蛋黃無法貼近蛋殼。
吃雞蛋前記住4件事
關于吃雞蛋,營養專家們給出了一些建議。
水煮的吃法最好
清水煮蛋是雞蛋最健康的吃法,原因在于烹饪溫度低、不加油,營養保存最好。
不要生吃雞蛋
生雞蛋的消化吸收率僅50%左右,熟雞蛋的消化吸收率則高于97%。此外,雞蛋還容易受沙門氏菌等污染,生吃存在安全隐患。
關于雞蛋的小誤區
1
迷信土雞蛋更營養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我國台灣研究人員發現,花高價購買散養雞蛋可能不會比食用普通雞蛋更健康。
科學家發現台灣的散養雞蛋含有的某些污染物,比如二惡英,是一般雞蛋的5倍。這可能是因為,散養的雞有更多接觸高濃度環境污染物的機會。
2
迷信雞蛋殼顔色與營養相關
蛋殼的顔色有白色、紅色、綠色、褐色等,主要與産蛋雞的品種有關。
而雞蛋的營養高低,主要取決于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與蛋殼顔色無關。食物營養成分表提供的數據顯示,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的含量都是相當的。
3
習慣将煮雞蛋放入涼水中冷卻
雞蛋煮好後,如果立即放入涼水裡,會使得氣室内減壓,同時由于雞蛋殼和殼内的這層膜都分布了許多細小的小孔,涼水會通過小孔進入蛋殼内,細菌等微生物也會随之進入蛋内。
4
迷信一天隻能吃一個蛋
一天吃幾個雞蛋其實并沒有特定的答案,應根據不同體質決定。
對于患有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一天一個完整的蛋已經夠了,如果想吃第二個,可以隻吃蛋白、不吃蛋黃;即使是腫瘤患者,在手術、放療後也可以吃些雞肉和雞蛋來滋補身體;對于正處在發育中的青少年、體力工作者、健身人士來說,他們需要的營養更多,一天吃2-3個也并無大礙。
另外,素日奶類、肉類、魚蝦等攝入不足的人群,也可以适當多吃幾個蛋。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伴有膽道阻塞、尿毒症、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或胰腺腫瘤的患者以及發燒、出血病症、陰虛火旺者皆不宜吃雞蛋。
綜合:養生中國、生命時報
編輯:葉芳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