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福亮在實驗室進行檢測受訪者供圖
匠心追夢人
晚8時,南京邁臯橋合班村373号小樓一層的房間内燈火通明,不時傳出試驗設備的電流聲和瓶罐碰撞的清脆響聲。鄧福亮伏于案前,左手操作着儀器,右手不停地記錄。
作為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調試分公司油化試驗班班長,58歲的鄧福亮數年如一日,埋頭于科研,在“創新之海”乘風破浪。2021年,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從零起步完成耐壓試驗
1985年7月,鄧福亮從蘇州電校輸變電專業畢業,進入江蘇省送變電公司變電隊調試班(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調試分公司前身)工作。
“當時的試驗儀器都是分離式元件,完全靠手動調節,邊調節邊記錄,條件比現在差多了。不過,這也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鄧福亮說。
1997年以前,鄧福亮所在的公司業務範圍比較單一,隻能做些常規試驗。為促進企業發展,領導和鄧福亮商量,想把變壓器的耐壓試驗搞起來。
“我做變壓器耐壓試驗的經驗比較少,隻能一邊摸索一邊幹。”鄧福亮回憶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實驗第一步就是購置設備。回想起第一次前往位于武漢的試驗設備廠家進行實地考察,鄧福亮感慨萬分:“那時沒有火車,從南京到武漢需要坐40個小時的輪船,接到任務後,我多次前往武漢。”
在探索中不斷改進、在摸索中不斷前行。1998年,鄧福亮帶領試驗組成功完成了耐壓試驗。
就這樣,從變壓器耐壓試驗開始,到線路參數試驗、光纜試驗、局部放電試驗,再到後來又從事的10年油化試驗工作,鄧福亮不斷摸索、學習,不斷開辟新“戰場”。
“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就像在搭建一個又一個‘舞台’。‘台子’搭好了,我就撤了,然後再奔赴下一片‘空地’。”鄧福亮這樣形容自己。
帶隊多次參與重點工程
鄧福亮的手,常年戴着一副藍色橡膠手套。
和記者握手前,他下意識地先洗手。“怕手上沾着油。”他說。
多年來,鄧福亮就是用這雙“藍手”,為變壓器絕緣油做檢測試驗,保障全省電網重點工程“血液”暢通。
“對電網來說,變壓器就像心髒,絕緣油就像血液。我們的任務就是保證通往心髒的血液是純淨的。”鄧福亮說。
2015年,江蘇省重點工程特高壓1000千伏南京站開始建設,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對絕緣油進行檢測,鄧福亮帶着團隊在工程現場搭建了一個标準實驗室,極大地提高了試驗效率,完成了1200噸絕緣油的檢測任務,為特高壓南京站按期投運作出了貢獻。
2019年,有“萬裡長江第一廊”之稱的1000千伏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開工建設,鄧福亮接下800噸六氟化硫(SF6)絕緣氣體的檢測任務。
“一開始,我們打算用50公斤的氣瓶運輸這些氣體,這樣下來要用1.6萬瓶。做實驗後我們發現,如果将氣瓶改為600公斤的,不僅便于運輸,還能減輕檢測壓力。通過和供氣廠家協調,這一方案得以實施,提升了檢測效率和精确度,工程得以順利開展。”鄧福亮說。
2020年,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油化試驗室準備申請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國家實驗室認可,鄧福亮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如果申請成功,公司就具備了按照國際相關認可準則開展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能力,是提升層次的好機會。”他說。
遠程讨論、反複核對細節、編校材料,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油化試驗室申請的11個項目一次性全部通過,正式獲得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江蘇省送變電公司也成為全國第三家獲得此認可的省級送變電企業。
“一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的強。”這是鄧福亮常挂在嘴邊的話。
自2013年12月“鄧福亮技師創新工作室”成立,鄧福亮每年都要帶幾個徒弟,他希望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将技術和經驗傳承下去。
“我希望年輕人能夠學習老一輩的鑽研精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闆凳,不怕苦不怕累,投身于創新,為國家電力發展多作貢獻。”鄧福亮說。(張 晔)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