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一波三折這個詞用在很多方面,書法方面并不是專指“顔體走字底”。
【一波三折并不是“顔體走字底”專有的,原意多指隸書,顔體的“捺”确實很有特色。】
顔體走字底,也叫做”平捺“,可以看成如下視圖。
一般來說顔體平”捺“都是形容:1、逆鋒起筆;2、回鋒下垂形成蠶頭;3、轉鋒向右下方行筆;4、行筆過程中力量逐漸增大,至捺腳處頓筆後,提筆向右出鋒。
有的時候看看顔真卿的字,再想想顔真卿現在流傳度最廣的畫像,好像确實會這麼”講究“。
其實一波三折: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隸書),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并且出自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這裡說的是隸書,王羲之比顔真卿早好幾百年,當然不是在說顔真卿。
曆史有不少書法家覺得顔真卿的字,有篆籀之意,所以說顔真卿的字存在着比較久遠的筆法是正常的。
【一人有感】
顔真卿的字各個時期的差異比較大,他的楷書風格變化多,但是筆法都比較複雜。
如果想學顔真卿的字,可以學學篆書和隸書。
以我的知識,盡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讨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2月16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