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作為太陽系由内而外的第三個恒星,一直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自1960年4月8日,美國人Frank Drake第一次運用一副直徑25米的天文望遠鏡真正開始有價值的進行地外探索以來,人類一直到今天都未能從地外行星中找到任何一個适合人類生存的新家園。可即便如此,許多科學家一直都未曾放棄對地外探索的追求。
此前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科學家 Philip Goode 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的一篇有關地球的研究報告表示,自1998年往後,地球的反射率開始逐步下降。
一直到2017年,這将近20年的時間裡面,地球的光度一直都在不斷的降低,從本世紀初到現在,地球表面光度降低了将近百分之五十,甚至還在不斷的加速變暗。
這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首先是人類身處于地球之中,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探測到這一變化的;其次則是這樣的變化意味着什麼,地球是否會因此進入冰河時代。除此以外,又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地球出現了這樣的變化。
其實這項研究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并不困難,畢竟人類在未曾進入外太空之前,就通過一些方法了解了地球本身是一個球形。
而了解地球光度發生變化,科學家們基本是通過太空衛星監測、收集地月之間反射光的信息來進行判定。而根據觀測得知,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面,地球反射太陽光的效率顯著降低。
結合我們實際生活來看,顔色越深的物體吸收光的能力越強,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研究者們會說地球正在逐漸變暗了。
那麼地球逐漸變暗之後是否會對我們人類造成什麼影響呢?要知道以現如今人類科技手段來看,想要真正實現大規模外星移民無疑是天方夜譚。如果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因此受到影響,我們又将何去何從?
地球兩極冰雪的融化就地球表面光度的變化來看,對我們人類尚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就像我們普通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也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着。可我們要知道的是,這種天體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往往都是緩慢且持續不斷的。如果真到了我們普通人都能夠真切感受到的那一刻,或許任何挽救的方式都将是徒勞無用的。
事實上,地球表面變暗的根本原因就是地表各種能夠進行反光的事物變得越來越少,其中更是以不斷減少的冰川為代表。
在冰川融化,冰川面積不斷減小之後,地球對外反光的能力逐漸減弱,所以從外太空中看來,地球就已經沒有原本那麼亮了。
對于這種觀點,很多人提出了異議。畢竟在一部分衛星照片之中,我們能夠看到全球各大城市散發出來的許多光亮和上個世紀發回的衛星照片相比,地球明顯是變得更“亮”了。
隻可惜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将地球表面光度和人類科技所産生光度混為一談,在現代各種照明工具的幫助下,城市光亮确實要遠超從前。
但這對于地球表面的光度變化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或者參考幫助。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光亮在人類眼中或許明亮無比,可放在星體單位上根本不值一提。
隻要是了解氣候變化的人都知道,從上個世紀開始,全球氣候變暖就已經成為了地球氣候變化的主基調。而冰川減少的主要原因,也恰好就是全球氣溫的不斷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日常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我們人類也再不能掩耳盜鈴。
除此以外,冰川融化形成海水之後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及冰層之下封凍依舊的病毒問題,也值得人類關注。
20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的一篇關于冰川融化的報告指出:
如果地球上所有冰都融化了,那麼整個大西洋海岸都可能被淹沒,美國的佛羅裡達州也有可能完全消失不見。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為了逃避災難紛紛湧入海拔更高的地區,還會進一步衍生出更令人頭疼的難民問題。
而那些曾經深埋地下的病毒重見天日之後,人類現如今的科技手段和醫療手段就會顯得捉襟見肘。畢竟兩極冰川上曾經生存過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些生物遺體中殘留的病毒脫離了休眠狀态以後,借着空氣和流水的幫助進入人類社會,所有人類都無法置身事外。
溫室效應的惡性循環
那麼到了今天,是否有什麼方法能夠徹底阻擋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手段來看,我們能做的僅僅隻是延緩并逐漸改善這種趨勢。畢竟像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植樹造林、減少使用汽車或者使用新燃料等針對全球氣候變暖所提出的應對方案,都不是短時間之内可以完成的。
當人類自身的改善速度無法追趕上冰川融化或者地球變暗速度時,更令人頭疼的問題就出現了:溫室效應即将進入惡性循環時期。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地球逐漸變暗,地表溫度就會逐漸升高,冰川融化的速度就會不斷加快。兩者互為因果,徹底陷入一個死循環。
在這之前,其實有科學家還曾提出猜想,認為溫度升高會使天空中的雲量增加、反照率增加,從而延緩地球變暗以及全球變暖的趨勢。可事實證明,這種猜想過于理想化,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
不僅如此,在溫室效應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甲烷等溫室氣體,也正朝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地球升溫之後,兩極以及西伯利亞等地的凍土層逐漸融化,埋藏在凍土中的甲烷氣體就會大量釋放出來。而甲烷的溫室效應又遠遠超過了二氧化碳,想要控制或者延緩全球變暖就變得難上加難。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地球真正意義上進入冰河時代,那麼在全球變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同樣的“惡性循環”,其成因和結果與全球變暖大緻相同。隻不過究竟要如何控制這個度量變化,就成了人類首要解決的問題。
真正意義上的冰河時代
事實上,在地球的演化進程之中,就曾經多次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冰河時代。
當冰河時代來臨之後,全球會出現大幅度氣溫變冷,中、高緯度地區以及高山地區、兩極等地區形成大面積的冰蓋,且海平面不斷的降低。而這也将會直接影響氣候帶、大氣環流以及洋流的正常變化,然後間接作用到所有生物。
可惜時至今日,科學家們雖然對冰河時代的形成提出過許多猜想,但至今沒能找到真正令人滿意的答案。在所有相關的猜想中,總結出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球物理學成因說,另一種則是天文學影響成因說。
天文影響的主要因素就是吸收太陽光輻射能量的強弱,而地質物理影響的因素則比較多,既有大氣物理方面的影響,同時也會有地質構造方面的影響。
在大氣物理方面,當地球本身出現了頻繁的火山活動之後,火山灰就會讓大氣層的透明度不斷降低,導緻地球減少了吸收太陽輻射量的能力,進而讓全球氣溫不斷降低。
在地質方面,由于地球構造運動影響,造成陸地和陸塊的位移。在許多人看來,陸塊位移和溫度又有什麼關聯呢?事實上,陸塊位移之後,海洋分布以及環流方式都會受到影響,這也會使地球變冷,進入冰河時代。
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有冰期的時間大約占了整個地球曆史10%左右的時間,剩餘的都能看做地球溫暖時期。而已被确認的大冰期主要有新太古代大冰期、前寒武紀大冰期、早古生代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以及晚新生代大冰期。
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小冰期,雖說相比大冰期時代要顯得更加溫和,但這種溫和程度也隻是相對的。
而最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莫過于科學家曾提出,在距今8億年到5.5億年間,地球還曾經經曆過一次恐怖的大冰期,整個地球表面幾乎全部被冰雪覆蓋,從太空中看來就像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雪球”。
人類的有限感知
從新西蘭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供的報告來看,地球表面光度不斷降低,氣溫會不斷升高,顯然是不會進入冰河時代的。可如果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氣候變化到另一個臨界點之後,或許人類也無法接受那樣的後果。
在地球長達四十五億年的生命跨度中,或許曾有過比現在還要更加嚴重的氣溫變化,而地球卻一直熬到了現在。
很多人想到這一點之後,内心便得到了一絲安慰。可人們總是特别容易忽略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地球每一次極端的變暖和變冷過程,都是以無數生命的消失作為代價的。
除此以外,地球生命消失的時間跨度也遠遠長于人類自身的生命長度。我們每個人在個人的生活中都很難感受到外界的變化,可如果将這個時間維度拉長,那麼這種變化就會十分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自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對外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在整個地球曆史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現如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生物大滅絕的時代。
而我們之所以沒有這種異樣的感受,一方面是因為在現代科技文明的幫助下,人類的生存能力足夠強;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為許多動物都提供了保護和幫助,在主觀意識上減少了這種損失。
結語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重視全球氣溫變暖可能造成的一切影響。地球表面光度變暗,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十分明顯的信号。如果我們繼續袖手旁觀,那麼真正到了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之時,就必将付出更大的代價才有可能改變這一切。
地球變得越來越暗,自然不可能進入冰河時代,可如果進入了另外一個極端,那同樣也是人類無法接受的。
雖然目前人們已經做出了許多節能減排的措施,也提出了許多延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方案,但對地球的整體變化來講,依舊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仍需要不斷的努力。
當然,即便了解了人類文明和星體單位之間的差距,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隻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将未來可能出現的災害影響降至最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