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一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人把方言叫土話,其實,方言裡的一些詞一點都不土,相反,還非常高大上。這樣的詞兒,鸢都濰坊就不少,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抛磚引玉。
一、攏過“攏過”,濰坊話把有空叫攏過,沒空就是不攏過,這是大有道理的。古時候,不僅是女人,男人也留長發,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臉攏頭發,捯饬好了,才算有工夫有時間了,才可以出門從事各種活動。
須眉長發
二、紮蠱濰坊話裡,“紮蠱”有三個意思,一是治療、修理,二是捉弄、擠兌,三是打扮、捯饬。
首先,紮蠱表示治療、調理的意思,它跟中醫學針灸術有關,還跟巫術有關,是指巫師下針放蠱,利用微生物治病的一種方法,現在有些少數民族還保留這種醫療方法,足見其淵源流長了吧?當然,車子壞了,家用電器壞了得修理,這時候,紮蠱就不是治療,而是維修的意思了。
第二,紮蠱作捉弄、擠兌解,使我們想起了紮小人,即做成小人寫上名字然後紮針魇咒,當然,小人做得越像某人越好,比如《紅樓夢》裡趙姨娘就用此術紮蠱寶玉和鳳姐,一時間使得叔嫂二人得了魔症;在我們濰坊人的口語裡,有人毛病多,不聽教,做事拉斜套,想個法子治治他,這叫紮蠱;大家一起,看誰不順眼,幾人商量好捉弄擠兌其中一個,這也叫紮蠱。
紮蠱人
第三,作打扮、捯饬意,這就有明顯的引申意味兒了。家有女娃,扯好布做花衣,打扮起來,花枝招展地稀罕人,也還是叫紮蠱。嗨,有點意思吧?
三、打渾秧濰坊人把“搗亂”叫打渾秧,這源于農業生産活動。過去農業人力手工插秧有橫插、立插之分,橫插秧,用手握住秧苗根部,用力下挖,将秧苗根部橫置在土窩裡。立插秧則窩需要更深、更大,因此也更難更費勁。有人不按正規手法插秧就叫打渾秧,意指瞎胡鬧,引申為搗亂。看多有文化味兒!
四、故事濰坊人還把“奇怪”說成“故事”,感慨一件事情奇怪就說“這就故事了!前幾天去理發,一老頭說道:“你看特朗普就跟個野巴(瘋子)似的,嗨,他在美國的支持率還奇高,這就故事了!”好久沒聽到這種用法了,聽了感覺好親切。
這就故事了!
細想想,有故事不就是神秘感嗎?而神秘感不就會令人奇怪嗎?很有道理不是?在現代漢語裡,這個現象叫名詞作謂語,象智慧、紳士、淑女等名詞都可以直接用作謂語,這方言詞兒夠文化了吧?
看來,還真不能輕看了方言,衆所周知,普通話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閩南話則被國家保護了,強調閩南人要會講閩南話。
各地的朋友,這樣的方言詞兒你那裡有嗎?說來聽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