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聯
“過了臘八就是年”,高密城人民大街兩旁樹上開始挂起了紅燈籠。“大紅燈籠高高挂,熱熱鬧鬧過新年”,年味愈濃。
民間說的廣義過年,就是從喝臘八粥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在我的老家高密仁和愛國村,一碗臘八粥(音:zhu)就感受到了“年味”。“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數”。小小的一碗臘八粥,裡邊含糯米、芝麻、苡仁、桂圓、紅棗、香菇、蓮子等八種食物,還有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或紅糖等,(過去窮,不容配齊。現在超市都賣配合好了的臘八粥,買回家,光熬粥即可。)桂圓是一定不能少的,桂圓代表的是團圓,祈願過年一家人團團圓圓。
喝完臘八粥,就等過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老家稱之為“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就是“送竈神”。相傳竈王爺每年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再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為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家家戶戶“請”回來新的竈王像後,買來芝麻糖孝敬竈王爺,讓竈王爺甜甜嘴。孩子們也能跟着蹭吃一兩根有芝麻濃香的麥芽糖。
竈祭之後,年就粉墨登場了,開始了正式的忙年。什麼“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等等。如果說這些是物質文明,那麼
還有一項就是寫春聯,就是屬于精神文明。
春聯起源于“桃符”,五代十國便盛行,據說蜀後主在卧室門上貼有“新年納餘慶,佳節号長春”是曆史上第一副春聯。春聯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說起春聯,我打小就與之有緣。祖父當過教員,寫一手好毛筆字,每年都免費為村人寫春聯。小年過後,求祖父寫春聯的村人絡繹不絕。祖父為了區分村人的大門聯、正屋門聯、廂房門聯,總是事先标出記号,再一戶一戶把對聯紅紙裁剪好,放在炕頭上,碼成一垛。等燒熱炕,屋裡暖和,祖父就要寫春聯了,這時我的用處就來了。我早已放了寒假,寫累了寒假作業,洗淨手,研好墨,兩手摁住春聯的頂端。就見祖父提筆蘸墨,略作沉思、醞釀片刻,然後深吸一口氣,一揮而就,一幅春聯躍然紙上,最後端詳一下,擱筆,去喝一小口早已熱好的小酒。
等我雙手托着祖父寫好的春聯,到熱炕上按序排好、晾幹,祖父又神采奕奕,精神煥發,開始寫下一幅春聯了。我和祖父配合默契,寫完一家的春聯稍事休息,祖父就踱到炕邊,與我一起品頭論足一番寫好的春聯。耳濡目染,加之熟能生巧,在祖父的熏陶下,打小我也學會了寫幾個毛筆字。有時祖父高興,春聯寫得順手、飛快,我放春聯跟不上趟,圖省事,少占地方,就将未全幹的春聯摞上堆,結果春聯粘貼住了,模糊了字迹,祖父見了直搖頭歎息,到最後寫自家春聯時,偷偷換下模糊的春聯,留着自家貼,把自家的好春聯還給村人。
一次我看到祖父自拟對聯,不時翻看一本《聲律啟蒙》,我對寫對聯開啟了最初的美好邂逅,對文學有了一種朦胧的愛。書中“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的内容讓我着迷。那本《聲律啟蒙》如有魔法,攝我心魄,讓我牽腸挂肚,沉迷其中。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我逐漸懂得了對聯中的奧妙,還知道了對聯中有很多典故。比如婚聯中“之子于歸”是女子出嫁,出自《詩經》。藍田種玉、紅葉題詩、天作之合都有典故。
參加農行工作後,每到春節,上級行總是下發印刷好的對聯和福貼,作為福利由櫃員分送上門辦理業務的客戶,借以向客戶拜年,很受客戶歡迎。
近幾年,農總行與時俱進,每年都舉行對聯征集。我暗自思忖,自己有點文學素養,也深知行業特點,就想參加征聯比賽。去年我拟就了一副春聯,上聯:情暖三農成新氣象;下聯:振興經濟做大文章,橫批:伴您成長。喻意到位,文詞淺白,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氣勢充盈。
今年的對聯我結合中央和總行精神,又新拟了一副,上聯:服務實體春風化春雨;下聯:振興鄉村黃土變黃金。橫批:大行德廣。感覺自然,效果不錯,很接地氣。随後發微信朋友圈,讓懂行的文友點評。有文友回了一句:初生牛犢了不起,如虎添翼向未來。
拟對聯,讓我樂在其中,不斷成長,豐富了業餘生活。我是其中社員的高密文學社春節前常組織文藝小分隊到鄉下聯絡點,為村民免費寫春聯、送福字,讓“文藝惠民”活動深入民心,我拟的春聯淺顯易懂,展示了農行與“三農”魚水深情,彰顯農行責任與擔當,為農民所喜聞樂見。壬寅年到來之際,我願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高密市支行 單立文)
通聯地址:山東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農行東宿舍7号樓
壹點号山東高密單立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