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幹地支十二宮命理詳解

天幹地支十二宮命理詳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0:19:04

​《易經雜說》作者:南懷瑾

天幹地支十二宮命理詳解(幹支和黃道十二宮)1

​說到“五行”,對于很多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事物的代稱,用途也無非是那些算命先生給人測個字,抽個簽,起個名字之類的。

但其實,這五行的含義并非字面上這麼簡單。比如,五行中的“行”字,并不是一行兩行的意思,而是運動的意思,代表着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事物運行的動能。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先哲亞裡士多德認為,宇宙以月亮為界分為月上和月下兩個區域,在月下區域,圍繞地球向外的依次是土、水、氣、火這四種元素。

這四種元素都有自己的特質,并且目的性極強,會有目的性地自動回歸到自己的“天然處所”。針對它們的特質,亞裡士多德還得出了宇宙的“目的論”和“本質論”這兩個偉大的概念。

巧合的是,也同樣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我國的戰國時代有一個叫鄒衍的人創建了陰陽五行學派。

那麼,這個學派在當時有多厲害呢?

我們看鄒衍在各國的待遇就知道了。當時,鄒衍周遊列國講學的時候,各國國君都對他十分敬重,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燕昭王親自為他掃階擦席,甚至執弟子禮參拜于他。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戰國時期,鄒衍這個人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還是非常之高的。

除此之外,鄒衍還是古代海洋理論第一人,他靠推演提出了中國是大海中的一片陸地,叫赤縣神州,神州内自有九個小州;在大海之外另有八個大洲,與赤縣神州共稱九個大洲。

在沒有任何先進交通工具,從未出過海的情況下,僅靠測算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實在是智慧超群。

當然,鄒衍被多位帝王歡迎的原因不止于此,他更厲害的地方在于,在八卦的基礎上創建了“五行論”與“五德終始說”。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雖然還停留在道德層面,但是卻實實在在地用科學的理論指導了政治原則,鄒衍也因此備受諸多國君的喜歡。

不過,在鄒衍五行論中,金木水火土的釋義與今天我們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别。比如,金不是黃金,而是堅固的,凝固的物質;木也不僅僅是木頭,而是草木以及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水則代表流動性;或代表熱能,土代表了地球本身。

五行之中的木火金水分别對應八卦的東南西北,土則位居中央。五行相生的順序依次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順序則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那麼,随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天文表達方面,這個五行生克的法則就顯得不夠用。于是,我們的先祖發明了五行的第二個作用,那就是對應專門代表天文的天幹,用來描述太陽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之間的放射功能。

天幹一共分為十個,是古代人們用來描述天文現象的符号,分别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個天幹與五行相配之後的結果是,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天幹和五行的搭配可以說是十分科學的,比如,東方或者木,指代的都是一個方位或者一個動能,這裡面有一套十分嚴謹的演算法則,也包含了很大的科學和哲學道理。隻不過因為古代的政治影響,科學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所以這一套高明的法則就朝着算命、蔔卦的方向發展了。

因此,後人們也就不怎麼重視這套方法的使用了。

對于這一結果,南懷瑾先生還在書中表示:現代人很多對這套法則嗤之以鼻,說它是迷信。但問他們懂不懂?他們又說不懂。

所以,南老先生才會忿忿地說:“自己沒有研究過,還不懂它,就說它是騙人的迷信,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

那麼,為什麼南懷瑾先生會如此重視這套規則呢?

因為天幹的科學性還體現在陰陽的對立和分割,比如,南方的火分為丙火和丁火,其中丙火代表陽火,像太陽的陽光一樣,是自身始終向外放射的熱能;而丁火代表陰火,比如,古代的油燈,它光照和熱能都需要借助外物。

如果再通俗的解釋一下,就是白天太陽出來,普照大地,即為陽火;晚上太陽落山,人們點燃油燈,照亮取暖,這便是陰火。

所以,天幹與五行的搭配法則其實描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如果你把這套東西融會貫通下來就會發現,它并不是迷信而是自然科學。

當然,現代人之所以覺得它不是科學,是因為今天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以現代的眼光看待古人的“前科學”自然就會覺得它有局限性了。

另外,如果隻是研究《易經》學術思想和道理,是不需要探究五行和天幹的,但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一下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光知道五行和天幹還不夠,還要了解地支的内容。

地支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符号,古代人認為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時,會與各個星球互相産生幹擾關系。支持這種幹擾關系的力量就是地支。

前面我們講爻變的時候講過,宇宙萬物的變化都是六個,遵循這個法則,地支最初也是六位數,但是因為陰陽的變化而變成了十二位。它們分别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十二位代表着十二個月,是天文上黃道十二宮的代名詞。而所謂的黃道,它的全稱是黃道面,是指太陽東升西落運行一圈的這個“道”。

這個黃道面每個月都不同。在古代人們總結出天空中有二十八星宿,它們每個月會出現在黃道不同的部位。因此,人們根據這種變化抽象地把這十二個部位用十二個字來表示。

到現在,我們對地支的理解除了算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紀年了。比如說,甲子年,這種搭配的底層邏輯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位置變化,天幹地支搭配成為一個周次正好六十年,所以,稱之為“六十花甲”。

在天體運行中,六十年為一個大轉,即便把天文歲差算上,也能夠分毫不差。

這個天文法則在搭配上《易經》進行演變,就能夠推測出未來多少年會産生一個變化以及如何變化等。

所以說,不管是五行、天幹和地支,都不是迷信,我們即使不求甚解,也要明白這些都是來自“前科學” “前天文學”的術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