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5:04:28

怎麼會“洛陽紙貴”呢?細說左思《三都賦》的那些事兒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的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明白;這個典故,大家基本上也是耳熟能詳。“洛陽紙貴" 原義是指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之後,傳閱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張因此都漲價了,後世用來比喻著作廣泛流傳。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1

“洛陽紙貴”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晉書·左思傳》。曰:左思作《三都賦》,世人皆未重。皇甫谧有高名于世,思乃造而示之,谧稱善,為其賦序也。後《三都賦》名滿天下,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同時代的另一重量級大咖,司空張華(這個張華,就是龍泉,太阿寶劍“氣沖牛鬥”典故中的大佬,廣武侯是也。)見而歎之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總而言之,左思花了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問世後,并沒有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讓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左思曲線救國,求助于權威人士的推薦和鼓吹(皇甫谧作序,張載,劉奎為之注解),才得以風靡京華,轟動文壇,成功吸引流量,成為爆款文章。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成語"洛陽紙貴"。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2

一:左思其人

左思(約公元250年~公元305年)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詩人。左思出生于儒學世家,但門第寒微。他的祖先是齊國的王族,有左、右公子等支派,于是,就以"左"為家族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父親左雍,微末小吏出身,憑借自己的才能,被逐步提拔為殿中侍禦史。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3

左思小的時候,長得身材矮小,容貌醜陋,口齒笨拙,不善言辭,反而顯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而且,在學習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先後學習過鐘繇,胡昭的書法,最終半途而廢。轉而又去學習鼓琴,依舊一事無成。氣得他的父親都後悔生了他這樣的兒子。甚至到了左思成年的時候,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的時候多呢。"左思受此刺激和激勵後,幡然醒悟,浪子回頭。開始努力治學,發奮鑽研。漸漸地變得文采出衆,文章寫得辭藻華麗。在文學和詩賦上,慢慢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曾用一年時間寫成了富麗堂皇的《齊都賦》,并在一定的範圍内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也說明,能成才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才,隻要能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并努力改正的人,經過不懈努力,從不輕言放棄,也一樣會有所成就。

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前後,左思因為妹妹左芬被選入宮,被晉武帝冊封為貴人,舉家遷居到都城洛陽定居。左思也被加官進爵,升任秘書郎 。晉惠帝元康年間,依附權貴賈谧成為當時文人集團"魯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并為秘書省長官賈谧講解《漢書》。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因賈谧被誅,左思被迫隐退,居住在宜春裡,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征召為記室督,他稱病不肯就職。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間王司馬颙部将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為躲避戰亂,颠沛流離,移居冀州,兩年後就病死了。有《左太沖集》留存于後世。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4

二:《三都賦》的創作過程

大家知道,“賦”這一文體,曆經兩漢時期,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湧現出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大家。晉承魏統,文學上也是一脈相承。“賦”文,在西晉初期,還有很大的閱讀群體,寫作“賦”文的名家高手,也是能人輩出。像王粲的《登樓賦》,向秀的《思舊賦》,陸機的《文賦》,江淹的《閑居賦》等等作品,都是這一時期的佳作。它們大多感情真摯,清雅動人,無不體現着魏晉“賦”文的清新風貌。然而,其中集大成者,非左思的《三都賦》莫屬。

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二京賦》,對左思影響很大。這兩篇“賦”文,氣魄宏大,言辭華麗,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氣勢恢宏的京城氣象。但是,左思感覺到這兩篇“賦”文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端。于是,左思志存高遠,決定依據現實生活和史料的明确記載,模仿《二京賦》和《兩都賦》,自己寫一篇贊頌魏,蜀,吳三國故都的文章,把三國時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全部寫入賦中,命名為《三都賦》。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5

為了寫好《三都賦》,做到史料詳盡,内容真實,左思做了海量的準備工作。他收集了大量的曆史、地理、物産、風俗人情等各方面的文獻資料。甚至,去拜訪了著作郎張載,向他訪求蜀國都城成都一帶的人文物産,山川形勝。而且,徒步到魏國都城邺城親自去走訪調查。

資料準備充分以後,左思閉門謝客,靜下心來,專心構思,辛勤撰寫。他的書房裡,鋪天蓋地的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紙。庭前院落,籬邊廚下,廊檐廁所都擺放着紙和筆。常常苦思冥想,潤色推敲,想到一句好的語句,就會随時随地記錄下來。有時候,還會利用擔任秘書郎職務的便利,經常去秘書省(西晉皇家圖書館)去查閱皇家典藏的圖書秘籍,用以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經過十年的嘔心瀝血,苦心經營,廢寝忘食的編纂,一片洋洋數千字的《三都賦》,終于大功告成,得以面世。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6

但是,由于左思出身門第寒微,在西晉門閥等級森嚴的社會現實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寒門士子,即使寫出了流芳百世,享譽千古的奇文,也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左思左思右想,不甘心十年的心血,就此被廢。他擔心這樣一篇才氣不輸于班固,張衡的文章,就此湮滅于曆史的長河。于是,他帶着書稿,去拜訪了當時的名士皇甫谧,并将書稿進獻給皇甫谧觀賞。皇甫谧看後,大驚失色,驚詫于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無名小卒,竟能寫出如此雄渾的賦文。皇甫谧大為稱贊,欣然為這篇賦文,寫下了序言。在皇甫谧的大力宣揚和推薦下,《三都賦》才逐漸地走進了大家的視野,為上層權貴們所接納。接着,司空張華在讀過《三都賦》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左思又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的《魏都賦》做了注釋,中書郎劉奎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了注釋。兖州陳留郡襄邑(河南商丘市睢縣)人衛權,時任尚書郎,毫不吝啬地用極盡誇張的語言,為《三都賦》作了略解。

在左思的不懈努力和名流大咖的加持下,《三都賦》一夜之間,風靡洛陽,聲震京華。不管是豪門權貴,還是底層士子,都想先睹為快。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人們隻能抄錄下來,才可觀賞。由于,傳閱抄寫的人太多,直接造成紙張在京城洛陽脫銷,斷貨。即使,市面上的紙張供不應求,紛紛漲價,也不能打消人們對于《三都賦》的喜愛。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7

三:《三都賦》寫作時的花絮

據說,左思在寫《三都賦》時,被很多人看不起,他們不認為左思能夠寫出宏大而華麗的賦文。甚至還有些人在等着看左思的笑話。比如,當時的名流陸機,就很不看好左思能寫出絢麗華美的《三都賦》。

說起這位陸機,在當時,可謂是出身豪門,聲名赫赫。他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是孫吳丞相陸遜的孫子,吳國大司馬陸抗第四子。(關于陸遜和陸抗其人,熟悉三國的朋友,都不陌生。陸遜年輕時曾參與襲取荊州,打敗關羽的戰役,後來,又以大都督的身份,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潰劉備而一戰成名。)陸機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陸雲,顧榮并稱“洛陽三俊”。東吳滅亡後,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陸機和陸雲兄弟二人來到洛陽,文才傾動一時,深受司空張華的賞識,此後名氣大振,時人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連後世蘇東坡也曾作詞“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緻君堯舜,此事何難。”可見,陸機背景之深厚,與寒門士子左思,根本就不處在同一個層面上。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8

相傳,陸機到達洛陽後,也曾打算寫一篇《三都賦》,可惜還沒有動筆,就聽說左思正在寫《三都賦》。也許是“文人相輕”吧,也許還帶有一點門第之見。總之,陸機非常不屑于左思能寫出雄渾的《三都賦》。他曾撫掌大笑,在給他弟弟陸雲的信中說道:"此間有伧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簡單地翻譯過來,大意就是"這裡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後,我将用它來封蓋酒甕呢。"意思就是,左思寫的《三都賦》,内容粗鄙不堪,不值得一讀。唯一的用處就是把寫有《三都賦》的紙張,拿來封酒壇子。

可是,等左思花費十年苦功,寫出了驚世駭俗的奇文《三都賦》,陸機誦讀之後,非常推崇。自認為寫不出什麼文章,能和這篇《三都賦》一較高下。贊歎佩服之餘,隻能悄悄地放下自以為是的筆,不敢再寫。這也導緻了後人無緣拜讀陸機版的《三都賦》了,不知是文學史上的幸事,還是國學史上的悲哀。不過,這裡又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文學典故,“陸機擱筆”說的就是這個事兒。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9

四:結束語

從左思創作《三都賦》的過程,我們可以感受到:無論處在什麼社會環境下,要想成功地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和恒心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天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在當今社會,在網絡上寫作,要想取得理想的結果,我們也要學會借勢。像左思借助名士顯貴的力量一樣,借助于現代網絡的力量,大力推送。也許,一不小心,我們的拙作,也能在網絡上蹿紅,成為現實版的“洛陽紙貴”,成功吸引流量,成為爆款文章,也是不一定的。

沒準兒就實現了呢?親愛的網友們,您覺得呢?!

洛陽紙貴是什麼典故(怎麼會洛陽紙貴)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