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決定企業領導的重大決策?會計是記錄企業單位生死存亡全過程的史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會計決定企業領導的重大決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會計是記錄企業單位生死存亡全過程的史官
如果問大家,想知道一個企業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又是如何破産倒閉的,應當看什麼資料?
看企業年度工作總結和文書檔案?
假大空話套話太多,報喜不報憂的内容占主導,可信度不高。
看企業發展計劃部工作彙報?
空想的計劃和與估計的執行結果,可信度更低。
看企業人力資源部工作總結和人事檔案?
隻有人,沒有事,沒有物的報告,太片面。
看黨委宣傳部、紀檢監察室、工會、審計等部門的資料?
更片面。
看業務部門的資料?
那是管理部門指令的執行結果。
難道沒有一個部門的資料,真實,可信,全面,綜合,深入,細緻,可以知道企業興衰的過程和原因嗎?
當然有。
那就是财務部門的檔案資料與沒有進入會計檔案的财會人員的親身經曆。
01 财會人員是企業降生的“助産士”
每一個企業成立,都必須辦理工商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現在已經三證合一),開戶許可證等手續。
辦理工商執照,根據公司法,有的需要驗資,有的不需要驗資。
驗資手續理所當然由會計來辦理。
辦理營業執照時,會有統一的機構代碼,還要進行稅務登記,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領取發票,了解納稅政策,肯定需要會計來執行。
辦理開戶許可證,收錢付錢,100%是會計的事兒。
沒有這些手續,企業就成立不了。
離開财會人員,這些手續就辦不下來,企業無法誕生。
财會人員是企業降生的“助産士”。
在企業的會計檔案中,我們隻能看到這些證照的辦理結果。
至于辦理過程,隻有直接經手的财會人員才能說清。
辦每一種證件,都需要什麼資料,跑了多少次,每次都遇到了什麼麻煩,他是如何解決的等,這些問題,都不會記錄在紙上,更不會裝入檔案,外人當然無從所知。
所以說,會計是唯一一個先企業之生而生,後企業之死而死的人。
财會職業者,是企業單位中,企業工齡唯一一個比企業壽命還要長的從業者。
筆者稱之為财會職業的先導性特征。
02 财會人員是企業發展壯大與衰落敗亡的見證人
一個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
不會在一年、一個季度、一個月就突然變大變強。
企業每年招聘了多少新員工,員工總人數是多少,增加或者減少了多少,增加和減少的,都是什麼專業、什麼學曆、什麼職稱、什麼職務的人,看一下工資表,就能知道每個人的具體情況。
一個企業的組織架構、人事關系如何,看一看财務審核簽字的費用報銷單以及後面所附的文件資料,就非常清楚。
誰是企業負責人,誰是分管領導,誰是業務部門負責人,誰是财務總監,誰是财務科長,誰是主辦會計,誰是業務經辦人,誰領導誰。看審批單簽字人的左右次序,就一目了然。
誰吹牛說自己是老大,自己比誰厲害,馬上會露餡。
一個企業,誰幹得好,誰幹得差,看看獎勵發放表、先進獎勵文件、處罰文件,就能知道。
企業發展的标志,是業務收入增長,利潤增加。
看企業納稅是逐年增加還是減少,就能知道收入和利潤是否增加。
企業管理上台階的标志,是制度不斷完善。
其中财務制度的修改完善,是重中之重。
企業内部管理如何,激勵機制、懲罰機制、用人機制,在财會資料上,都有體現。
工資是否固定不變,與勞動成果有沒有挂鈎?獎金是否平均分配,人員是否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查看工資獎金發放表就心中有數。
企業是否有十年規劃、年度計劃、年度預算?
重大項目、重要人事任免、重大資金運作等“三重一大”事項是否有會議研究?
重大決策事項是否有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決策實施是否有計劃和執行方案?
計劃是否與财務對接?
執行計劃或方案,是否有财務有權拒絕辦理的條款?
是否堵塞了各種可能的重大漏洞?
執行過程是否有财務的嚴格監督?
财務是否參與預測、決策、計劃、控制過程?
階段性産品質檢,是否有财務參與?
業績績效評定,是否有财務把關?
一個企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是否重視财務,是否自覺接受财務監督與考評,是檢驗該單位是否步入了依法治企正軌,能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的核心指标。
如果企業仍然堅持“一言堂”,仍然奉行“三拍”政策,仍然視财務為無物,把财會監督當阻力,想方設法規避财會人員。
說明該企業正在走邪路,正在走向墳墓。
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察:
一是有前途的企業,不斷招人,總人數在增加,工資獎金總額在增加。
二是有前途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不斷增加,納稅數額不斷增加。
三是有前途的企業,管理越來越規範,靠制度和文化管人的比例在增加,靠領導動員,領導監督的比例在減少。看财務報銷領導特批事項的多少,就能知道。
四是有前途的企業,發展目标明确,發展規劃很少有重大調整,以貢獻論英雄,對不符合企業文化的人,無論關系多硬,一律淘汰。
有沒有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人,看看工資表,對照獎金發放表就知道了。
一個沒有前途的企業,有五個财務指标:
一是企業總是缺錢,資金總是供不應求。
二是收入增長趕不上支出,總是入不敷出,财會人員整天為貸款奔波,為資金發愁。
三是長期減發、緩發工資。
四是經常拖欠貨款、稅金,經濟糾紛不斷。
因經營者思路不清甚至思路錯誤,激勵機制缺失,導緻業務萎縮,收入銳減。
原來審批的貸款,不能按期還本付息。
為了生存,為了還貸款,不得不開辟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增加民間“高利貸”。
五是骨幹員工流失,急需人才留不住,引不來。
由于工資待遇大幅度降低,看不到企業起死回生的決心、措施和希望,一些骨幹人才紛紛離職。
企業急需的關鍵人才,因待遇太低,沒有人願意來。
沒有人幹活,業務繼續萎縮,收入持續下降,資金缺口持續擴大。
終于有一天,因資不抵債或資金鍊突然斷裂,企業破産倒閉。
資金缺乏是表面現象,業務萎縮、收入下降、入不敷出,是本質原因。
而問題的根子,不在業務層面,而在管理層面。
企業發展理念出現了重大偏差,急功近利,沒有長遠打算。
這是個别領導為了撈取政績,然後升職走人的錯誤理念所導緻。
有了點成績就飄飄然,好大喜功,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大大超出了企業的财務承受能力。是領導頭腦發熱,驕傲自滿,目中無市場規律,腦中無對規律規矩的正确認識,心中無群衆的官僚主義的後遺症。
很多發展較好的私營企業,就死在這條路上,如巨人集團、三株藥業、鄭州亞細亞等。
有的領導思想保守,經驗主義嚴重。一種産品想賣100年。
他們不知道與時俱進,不懂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很多國有企業,都死在沒有更新産品上,比如黃河彩電、煙台北極星石英鐘、長嶺電器、長虹電器。
有的領導有錢之後奢靡、享樂之風嚴重,蓋豪華辦公樓,修建室内遊泳池,搞豪華裝修,打高爾夫,辦足球隊,抽高檔香煙,喝高檔白酒。
上行下效,大家都不思進取,都想着及時行樂,都變成了纨绔子弟,又像暴發戶。
這些支出都是企業掏錢,在财務賬上都能看到。
财務是企業衰落敗亡的親曆者,财務賬上記錄着這些證據資料,财務人員保管者這些證據資料。
03 财會人員是企業敗亡之“後事”處理者
一個企業停産,進入破産倒閉程序之時,其他人員都可以離開,另謀出路。
但财務人員不能全走,必須留幾個人,在破産清清算小組工作。
要辦理職工工資補發,要計算繳納稅金,要向債權人歸還欠款,要分配剩餘财産。
财務人員是處理企業“後事”的必備人才。
财務先企業之生而生,後企業之死而死的特點,通過辦理證照和破産清算,表現得淋漓盡緻。
财會人員是企業生死存亡全過程的見證者、記錄者、證據保管者。
是很多重大事項的直接參與者,是最能說清企業生死存亡起因、經過、結果的人。
财會人員是記錄企業單位生死存亡全過程的史官。
作者簡介:
史罕明,1988年畢業于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經濟系交通運輸财會專業。曆任西安公路研究所财務室主任,西安繞城高速公路生态林帶建設管理局計财處長,陝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财務部長。現任陝西省公路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正高級會計師。兼任中國交通會計學會常務理事,陝西交通會計學會會長,陝西省正高級會計師評審專家,陝西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評審财務專家,長安大學經管學院外聘碩士生導師。
提出“政府還貸高速公路不應計提折舊”,被陝西省人民政府以省長專題會議紀要形式,印發全省執行;
提出“收費公路應當計提負折舊”,得到了業内專家的高度認同;
提出“政府還貸高速公路不應計算盈虧而應計算收支差”,被交通運輸部在收費公路統計公告中應用;
制定并在交通集團實施的資金籌措“兩多三公”、貸款提取“簽報審批”、資金撥付“會審會簽”、資金監管“三管齊下”、資金使用“專項檢查”、賬戶管理“不定期抽查”、違反制度“減緩撥資金”等八個措施,得到了時任陝西省委第六巡視組的高度贊賞。
出版财會專著《公路交通财務會計問題研究》,财會文化專著《換個角度看會計》。
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巴人雅趣》《幸福在哪裡》。
說明:本系列作品為史罕明原創,文責由作者自負。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