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1 15:15:19

來自深圳地鐵官網發布的環評報告透露,深汕鐵路新建正線年底開工——屆時也是深汕特别合作區管委會揭牌三周年之際。該線預計2026年建成通車,深圳市中心至深汕合作區運行時間将縮短至30分鐘。幾乎同一時段,廣州至湛江的高鐵也在推進,廣湛高鐵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彼時湛江90分鐘直達廣州中心區。

深汕、廣湛拉近的不僅隻有時空距離。廣東十四五将廣深定義為“雙核”,汕頭、湛江則是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今年年初,深圳與粵東汕頭,廣州與粵西湛江分别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廣東區域協調發展“核 副中心”模式正式起航。

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個老話題。與其他省份副中心相比,從經濟總量來說,汕頭和湛江很難匹配得上副中心稱号——不必說襄陽宜昌、嶽陽衡陽,連贛州也高過汕頭湛江。2008年前後,廣東試圖以“雙轉移”來填平區域鴻溝,2013年也曾實施粵東西北振興戰略,結果并不如人所願。十四五規劃提出“核 副中心”模式會否奏效?粵西粵東誰能率先突圍?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廣州向左深圳向右)1

廣東21個地市2020年經濟數據,從上至下依次為“一核、一帶、一區”闆塊所對應城市

-1-

“對口扶貧、雙轉移”未能抹平區域鴻溝

斷言汕頭湛江近年發展沒有太大起色并非沒有依據,我們來翻翻賬本。去年湛江GDP為3100.22億元,同比增長1.9%;汕頭為2730.58億元,同比增長2.0%。如此經濟規模在GDP總量已領跑全國三十餘年的廣東實屬普通,而且兩市經濟增速低于全省平均,處于中遊。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來看,兩地人均GDP均在4萬元規模,而國内人均GDP已突破7萬元。

汕頭、湛江其實祖上也闊過。這兩個城市都靠海,汕頭開埠時間可以追溯到160多年前,改革開放之後成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19世紀90年代,湛江被法國租借時就有“廣州灣”的稱号,同樣在改革開放之後成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不過,改革開放四十餘年,對比珠三角地區的翻天覆地,汕頭湛江甚為落寂。

汕頭和湛江的狀況基本代表了粵東、粵西。從全國地圖上看,廣東的輪廓就像一個呈東西走向的“大雞腿”,雞腿有肉都在“中間”,數據顯示,2019年,珠三角GDP近8.7萬億元,粵東近7000億元、粵西約7600億元、粵北約6200億元。

廣東一直在努力填平區域發展鴻溝。改革開放頭二十年,廣東區域發展戰略是珠三角率先發展帶動粵東西北,期間雖也強調區域協調,但經濟重心仍在珠三角。世紀之交粵東西北人口占全省一半、面積占七成,而GDP總量僅占二成,人均GDP全部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05年,廣東提出珠三角轉型升級和“雙轉移”戰略,鼓勵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共建産業轉移 園;2013年,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全局戰略出台,廣東提出集全省之力“振興東西北”。當時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前,粵東西北12市人均GDP 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上面的數據來看,這個目标落空了。

2015年前後,國内經濟進入新常态。珠三角産業轉型較早,創新能力提高快,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增長顯著;粵東西北原有産業結構水平低,轉移而來的産業仍是以勞動密集型傳統産業為主,R&D經費還不到全省一成,創新弱轉型慢。雙循環格局下,這些因素對廣東縮小區域差距形成新挑戰。

過去二十餘年,産業轉移、财政政策、社保與基建,是廣東協調區域發展的三大核心政策。從最初直接以财政轉移為主的扶貧,到以産業轉移為主導,政策由“輸血”改為“造血”,但産業轉移治标不治本、區域協調實施變了味,粵東粵西與珠三角的差距并無本質變化。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廣州向左深圳向右)2

廣東綜合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布局示意圖。湛江和汕頭将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2-

粵東城際聯系更緊、粵西跨省通道更通達

未來五年,廣東以“一核一帶一區”謀劃區域協調發展。廣東省社科院鄧智平認為,這折射出廣東區域發展戰略的改變:“按國家提出的主體功能區要求,改變了原來簡單按地理劃分區域的思維,轉變依靠珠三角産業轉移或溢出來帶動粵東西北發展的固有思路,實施以主體功能區為引領的新戰略,即根據每個區域基礎條件、資源禀賦、發展潛力來确定其基本功能。”

“雙核 雙副中心”不同于此前扶貧性質的對口幫扶,而是雙方在互有優勢、互相提供空間情況下開展合作。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解釋,一方面,廣深發揮核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汕頭、湛江要增強内生動力。那麼,以汕頭為引領的粵東和以湛江為引領的粵西,誰能與廣深有更多互動、互補,更快以實力“出圈”呢?

交通走廊是區域經濟的聯結樞紐,我們先來看看粵東、粵西的交通“儲備”。粵東現已開通廣梅汕、梅汕、廈深等3條高鐵線路。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表透露,将續建廣州至汕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區鐵路,新建汕頭至汕尾、漳州至汕頭高鐵廣東段。

2018年江湛鐵路通車前,粵西還處于普速鐵路時代。目前在建的廣湛高鐵與廣汕高鐵相連後,亦稱為湛汕高鐵。除廣湛高鐵外,廣東還将新建合浦至湛江(廣東段),湛江至海口高鐵(廣東段)。目前粵東高鐵線路、班次及站點均優于粵西,但從在建和規劃項目看,兩地差距會變小。而且,深廣都将會有高鐵通往粵東、粵西。

此外,上述高鐵線路絕大部分都是廣東的對外高鐵通道,涉及粵東的包括福建方向的廈深、廣漳、廣龍鐵路;涉及到粵西的包括北部灣及滇中方向的南甯至玉林鐵路至廣湛鐵路連接線、深圳經湛江至合浦鐵路、廣州經湛江至海口高鐵。區域内部,粵東城際推進中,粵西城際還沒影。總體而言,粵東城際間、省内交通比粵西更通達,但在跨省通道上粵西有更廣闊天地。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廣州向左深圳向右)3

粵東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示意圖。相比粵西,粵東城鎮化水平更高,城際交通更通達

未來五年,汕頭、湛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會得到強化。廣東十四五提出,以汕頭港、湛江港為核心推進粵東、粵西港口資源整合;湛江機場遷建、揭陽潮汕機場航站區擴建也會同期進行。所以,粵東、粵西在交通走廊上,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

-3-

汕頭期待“工業立市”、湛江寄望“先進制造”

說完交通說産業。粵東這邊的汕頭經濟仍以建築業和投資為支撐。去年建築業總産值790.57億元,接近GDP三成,同比增長10.8%。與此同時,基礎設施投資943.35億元,投資規模在全省排第3位,同比增長16.0%。與此相對的是,制造業投資下降46.8%,接近腰斬。

湛江去年規上工業增加值639.88億元,同比增長5.4%。但産業結構還是不盡如人意:采礦業實現增加值185.42億元,同比增長13.7%,而制造業增加值401.07億元,同比下降0.1%。雖然珠三角二産比重逐漸下降,但廣東省制造業發展重心仍集中在珠三角。

對于絕大部分城市來說,制造業是城市之魂。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汕頭發揮港口和鐵路服務支撐作用,加快傳統支柱産業技改和質量建設;支持湛江參與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接海南自貿港,抓好東海島開發建設,發展先進制造業。在湛江,鋼鐵、石化、造紙是三大産業支撐,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巴斯夫(廣東)堪稱代表。

那汕頭産業路在何方?汕頭以紡織、玩具等輕工為主,有一批細分行業“冠軍”,但體量小、層次低、新興産業偏弱。近日,在調研智能裝備制造業座談會上,汕頭主政者抛出“321”産業布局思路,立志走“工業立市、産業強市”之路。具體而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兩特”即紡織服裝、玩具創意特色傳統産業;“一大”即大健康産業。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廣州向左深圳向右)4

粵東粵西的戰略支柱産業及戰略新興産業(藍底)

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框定的戰略支柱産業中,汕頭和湛江各自占了8個——其中,湛江三星産業比汕頭領先1個。在戰略新興産業中,汕頭比湛江多2個,湛江的新能源和汕頭的高端裝備制造均為三星,不過汕頭二星新興産業比湛江多了4個。概括來講,汕頭的新興産業潛力或将優于湛江。

從高校資源來看,汕頭有兩所本科院校,湛江有四所,一個質量占優、一個數量取勝,但對标大灣區發達城市,兩地科創水平還有差距,與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并不匹配。汕頭、湛江如何能夠擔起省域副中心責任,将粵東粵西帶出圈呢?我們不妨再看看兩地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麼。

-4-

補齊短闆跟上大勢、不擺爛就有新出路

“僑”資源是粵東區域的核心優勢。廣東省政府參事、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林勇認為,要充分利用“僑”資源吸引商業和技術人才回流,為僑資企業進入汕頭提供方便。此外,汕頭不僅可以吸引港深企業來汕投資,還可通過共建産業園區方式,有效利用深圳在政策和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把深圳大數據、動漫設計等領域龍頭企業引進汕頭,推動産業升級發展。

對于粵西來說,最大的優勢在于“區位”。湛江身處粵桂瓊交彙點,有港口資源,建設“陸海聯動發展重要節點城市”和“現代化區域性海洋城市”也是廣東給予湛江的角色定位。林勇認為湛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有針對性選出若幹重點産業集群與廣州高校和研究機構深度對接。

廣州中心五區和深圳中心五區(廣州向左深圳向右)5

在2020沿海經濟帶協調發展指數榜單中,汕頭和湛江分别蟬聯了冠亞軍,兩地各有所長

過去四十多年對于粵東粵西來說,是失去的四十餘年,“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這些往昔的政策扶持已不能再當成優勢。廣東逐步摒棄了“輸血造生”的政策模式,試圖建立起在市場利益主導下、各地市互利基礎上的區域協作關系——如果說最開始的财政扶貧是“直接輸血”、之後的“雙轉移”是輸入造血幹細胞,那麼現在是思路就是“食療”互補。

各地方政府作為相互獨立的利益主體,如果在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基礎上,合縱連橫并組建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将有利地促進多核心發展結構形成——深汕合作區即可視為該模式之典型。細化到操作層面,就是産業集群效應和城市協作分工。相較而言,粵東城市化進程較快,會有一些優勢。

廣州與湛江、深圳與汕頭搭成“對子”,但這并未禁絕廣東地市之間,尤其粵東粵西内部城市之間的合作。一方面,汕頭、湛江可與周邊實現聯動;另一方面,對于東西兩翼其他城市來說,也需要借助汕頭、湛江的發展優勢,彌補自身短闆——比如交通、平台、政策和營商環境等。目前汕頭港、湛江港都是區域性樞紐港,如果能夠合作那将會成為一段佳話。

從某種程度上講,粵東粵西是半斤八兩的難兄難弟,汕頭和湛江各自的優勢項目也并無太多交集。誰能最快補上短闆,跟上區域發展大勢,誰就能夠率先突破固有格局。換句話說,粵東粵西最大的對手不是對方而是自己,隻要不擺爛就有新出路。

參考資料:

廣湛、深汕組CP 推動“雙核 雙副中心”.南方日報

深化财政體制改革,縮小廣東财政收支區域差距.廣東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粵東西北地區區域政策評價研究. 皮燦

“三新兩特一大”:構建新格局 布局新賽道.汕頭日報

汕頭、湛江:當好沿海經濟帶的“引領者”.南方雜志

林勇:激發汕頭湛江活力,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南方經濟智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