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時針方向沖茶是啥意思?兼與“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道德經研究花絮之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逆時針方向沖茶是啥意思?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兼與“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
(道德經研究花絮之十)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是《道德經》第四十五章的四“大”句之一。怎麼理解“大盈若沖”,特别是怎麼解釋其中的“沖”字?
“沖”是“衝”的簡化字,原寫作“沖”,沖是形容水流激蕩的樣子,從“沖(沖)”的本義出發,可以延伸出許多意義,詞性不同,意義也不同。“沖”由水流湧動這一意義引申為被大水撞擊或卷走,比如“沖破堤防”。又引申為“以水沖洗”,這個字義強調沖洗的過程,而前者強調沖洗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水沏茶也稱“沖茶”。用水或酒将藥調勻也叫“沖”。“沖”在這裡除指沖激以外,還有混合、調和之意。
大多數研究者通常将“大盈若沖”的“沖”解釋為“空虛(虛心)”,依據是《後漢書•黨锢傳•劉佑》“微妙玄通,沖而不盈”,筆者也贊同。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者不同凡響,沿用本義,把“沖”字解釋為“沖水”,頭條号為“滿山文化心得”的研究者是其中的代表。“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在其研究文章《細讀<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如何理解“清靜為天下正”?》中,這樣解釋“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盈,即最能充盈的東西,能一直承載往裡沖水,它的作用無窮無盡。
“滿山文化心得”先生為什麼将“沖”解釋為“沖水”,其理據如下:
一、符合字義
大家查字典就知道,“沖”,從水,中聲,本義:向上湧流!其他義項沒“空虛”的意思。我們生活裡常見的“沖”,就是沖茶時茶壺出水的情形。
就算是極大的“空虛”之物,連續沖水的話,也有盈滿的時候。大家看,《西遊記》裡觀音的“淨瓶”和彌勒的“乾坤如意袋”就有點裝之不盈的意味,而且都不需要極大。
二、老子形容的是能無限承載的東西,才是“大盈”
老子直觀地說明了“道”就像是一套永動的注水系統一樣!道對萬物的作用力是無窮無盡的。而習道修德者也要有廣泛包容和無限接納的心量。
三、老子經常用“盈”作精妙的比拟,論述不同層面的道理
第一種是這裡(指其文章)的“不會盈”。第二種是“要盈”,相關的說法有“上德若谷”。第三種是“不要盈”,相關的說法有“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四種是“不居盈時之高位”,相關的說法是“高下相盈”。
“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強調,那種把“盈”的比拟都歸結為“在境界上不要追求圓滿、在欲望上适可而止”的說法,是以俗解老、以儒解老,并不可取。
筆者發現,“滿山文化心得”先生為什麼将“沖”解釋為“沖水”,還可以從其另一篇研究文章《細讀<道德經>第四章,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是“道”全新的塑造》中關于“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釋找到原由。
道是什麼?“滿山文化心得”先生認為:道,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自然的機制”,作為一種自動自發的力量使系統整體向好發展的機制,具有客觀性和規律性。
“滿山文化心得”先生為什麼認為“道”是“自然的機制”?他的解釋如下:
沖”是什麼意思?沖,本義為“向上湧流”。相較來看,流,泛指水的流動。湧,指水向上冒。沖,指水向上較有力道的持續湧流。“盈”是什麼意思?盈者,滿器也。就一個容器來說,裝滿水而不溢出的狀态,就是盈。這樣看來,這句話老子用了一個比拟:往一個容器裡持續沖水,但一直不會盈滿。這是很直觀形象的例子,“道”就像是一套永動的注水系統一樣!還要注意,“用”就是注水系統對萬物的作用,通過持續的、有力度的“沖”來完成,在引申的層面體現為“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等等。
因此,“滿山文化心得”先生認為,引申來看,“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整句話的含義是:道對萬物的作用力,是持續不斷且有力度的,就好像源源不斷的沖水一樣,或許一直注不盈滿。這與第四十五章“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的意思是一樣的,即:能一直承載往裡沖水的,才是大盈,作用無窮無盡。
不得不說,“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對“大盈若沖”的解釋是符合字義的,是理據充分的,是能夠自圓其說的,為《道德經》研究做出了新思考、新探索。
然而,筆者認為,“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對“大盈若沖”的解釋存在較大的瑕疵,希望以此文與“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原因主要如下:
一、“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對“大盈若沖”的解釋偏離了《道德經》第四十五章的主題
筆者認為,《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是姐妹篇,論述的主題都是關于知足、知止的。第四十四章、四十六章非常明顯,第四十四章在結尾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第四十六章在結尾指出“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五章夾在其中,雖然沒有“知足、知止”字眼,但“若缺、若沖、若屈、若讷、靜、清靜”均能體現“知足、知止”的意涵。特别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其與第十五章的“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是一脈相承的,它們具有相同的意涵。因為,不欲盈就是知足、知止。因此,讀者需要按照“知足、知止”的思想來引領、解讀全章,把握本章句子之間的内在聯系。
然而,“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将“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解釋為:大盈,即最能充盈的東西,能一直承載往裡沖水,它的作用無窮無盡。這樣的解釋,是與“知足、知止”意涵相反的,是不符合《道德經》第四十五章的主題思想的。
二、“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對“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釋不符合“道”的特性
“滿山文化心得”先生認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整句話的含義是:道對萬物的作用力,是持續不斷且有力度的,就好像源源不斷的沖水一樣,或許一直注不盈滿。
讀者可以想象一下,源源不斷地沖水是什麼樣子呢?總會發出稀裡嘩啦、叮叮咚咚的聲音吧?場面越來越大吧?會成為引人入勝的景點吧?
然而,老子贊美“道”像“樸”、贊美“道”“常無名”、贊美“道”“常無欲”。請讀者判斷,老子贊美“道”,像贊美“沖水”嗎?“道”和“不斷沖注的水”,一靜一動,一虛一實,其特性剛好相反。
三、“滿山文化心得”先生錯誤理解“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滿山文化心得”先生認為,“用”就是注水系統對萬物的作用,通過持續的、有力度的“沖”來完成,在引申的層面體現為“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等等。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道德經》第四章中的一句,其作用是老子以拟人化的手法論述認識“道”的艱難性。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意涵是:“道”磨平它的突出的鋒銳(不突出自己),解下它的旗子上的飄帶(不标榜自己),混和它的光彩(不宣傳自己),混同它的蹤迹(不顯露自己)。
上述這句話指“道”和守拙、虛心、低調、不張揚的人一樣,很難辨識(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所以,老子認為具有“道”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性格品德的人,是得道的人,是玄通的人,是智者。
如果“道”的特性像“沖水”一樣,還能是“深不可識”嗎?還能是“無名”嗎?還能是“無欲”嗎?
因此,筆者不得不說,“滿山文化心得”先生對“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和“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釋是錯誤的。
不當之處,請“滿山文化心得”先生海涵。
邱樹榮
2022年9月16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