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8:25:03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1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2

黃埔區垃圾分類投放點的攝像頭,可自動識别并拍攝錯誤投放行為。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3

智能攝像頭在居民投放垃圾時進行全程監督。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4

發布通告對攝像頭記錄到的違規投放行為進行警示。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5

瑞東花園智慧社區(垃圾分類)數據監控平台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6

@視覺中國

垃圾投放不改正需要罰款多少(垃圾投放點耳聰目明)7

@視覺中國

掃碼閱讀更多專題報道

“請正确投放垃圾”“感謝改正,下次記得分類投放”……清晰的提示語音從垃圾投放點傳來,及時糾正了社區居民錯誤投放垃圾的行為。不過這位垃圾分類督導員并不一般,“他”是一位“AI”智能督導員。

垃圾分類行動已經在廣州全市鋪開,這件市民每天都做的“關鍵小事”,想要做好也并不容易。在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多面廣、違規投放行為時有發生、監管人力不足、居民分類意願不強等情況,讓分類投放在監督管理方面頗有難度。

如今,廣州垃圾分類也玩起了“科技範兒”,簡單一個垃圾投放點,就結合了互聯網、5G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經深入到廣州市垃圾分類的全流程,智能分類回收站、垃圾分類投放點、區級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智慧軟硬件,正在充分發揮着基礎功能,為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提供着有力支撐,不但減輕分類投放管理的監管壓力,還能有效督導居民的分類投放行為與習慣。

1.8萬個

運用大數據理念,編制市、區、街鎮、村居、責任人五級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應用程序,在線實現全市11個區、176個街鎮、2813個村居、5000個居住區責任單位、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地理位置、建設管理、垃圾日均産量、站桶督導、宣傳培訓等信息數據采集與分析。

90%到100%

智能抓拍系統上線以來,有效幫助居民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以瑞東花園為例,使用垃圾分類信息化後,瑞東花園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由90%上升到100%;參與率由86%上升到95%;準确率由23%上升到85%。

298件

今年5月份德政南投放試點系統投入運行以來,已經完成自動派發工單298件,日均派單10件,完成處理率100%,通過科技賦能推動投放點問題整改時效提高了3倍,存在問題率下降了80%。

9000噸/日

截至2021年6月,廣州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别達到99.1%、95.5%,廣州推動全市1.73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廣州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約9000噸/日,廚餘垃圾分類處理量29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39%。

新故事

垃圾投放點結合互聯網、5G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

AI“督導員”上線:

精準識别違規投放行為

居民嫌麻煩嫌髒不願破袋、圖省事在定時投放點随意投放、不顧分類要求錯誤投放……一直以來,這些都是困擾着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題。不過現在,通過信息化手段,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在瑞東花園社區的定時垃圾投放點外,記者看到了一套桶外抓拍和監控系統。通過這套智慧化數據監控平台,社區工作人員就能夠對居民的投放情況進行實時精準監控。每一次居民投放垃圾的畫面,都會清晰地出現在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的監控平台上。信息技術讓智慧化監管代替人工監管,讓專管員可以随時随地遠程查看垃圾投放評分情況,實現廚餘垃圾精準分類。

“如果有人錯誤投放或者誤時投放,後台的監控人員就會通過話筒喊話,糾正不文明行為。”文沖街垃圾分類指導中心主任李興良告訴記者,智能垃圾投放箱上方的智能抓拍系統,對廚餘垃圾投放行為進行人工智能分析,違規投放行為抓拍傳輸到系統後台,實現追蹤到違規居民的精準溯源,工作人員能夠據此上門提醒教育。

智能抓拍系統上線以來,有效幫助居民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以瑞東花園為例,使用垃圾分類信息化後,瑞東花園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由90%上升到100%;參與率由86%上升到95%;準确率由23%上升到85%。據介紹,如今黃埔區已經實現對全區廚餘垃圾信息的實施精細化監控,日均采集信息超過5000條。

在廣州老城區亂投放、不分類、誤時投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記者在走訪中獲悉,珠光街在轄區内35個生活垃圾投放點安裝了視頻監控,并探索在有關垃圾亂投放黑點引入移動執法智能監控設備,布下了一套垃圾分類“天眼”系統。同時,還積極探索在垃圾投放站點安裝AI智能監控系統,采用智能監控 大數據算法,實時識别居民投放垃圾行為,并通過語音提示指引居民規範投放垃圾,讓垃圾投放點有了AI督導員。

在街道辦公室的後台,記者看到了這套AI督導大數據平台,這套大數據平台以圖表、圖形的形式,實施更新着街道生活垃圾投放點的分類違規次數、現場督導改正率等數據,真正讓AI“督導員”發揮“守桶”的作用。

居民有了“綠色賬戶”

正确分類賺積分能當錢花

伴随着“滴”的一聲提示音,垃圾桶的蓋子緩緩打開,瑞東花園居民李姐将分好類的垃圾破袋丢進垃圾桶後,電子屏幕上馬上顯示出此次李姐投放垃圾的種類和重量。與此同時,在李姐手機的“綠色賬戶”上,相應的綠色積分也增加了。李姐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了她的“積分榜”,她告訴記者,每個月15日和30日可以進行積分兌換,現在她的積分可以兌換洗潔精、牙膏等多種日常用品。

垃圾分類、定時投放、查詢積分、換購禮品……這樣的一套循環,為文沖街瑞東花園居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随着垃圾分類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運用,垃圾分類變得不再枯燥,居民們從不願意參與到主動分類,從不會分類到精準投放,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居民的“新時尚”。

“社區居民可注冊‘綠色賬戶’,扔垃圾時,用手機、刷IC卡或人臉識别等方式登錄,垃圾桶蓋自動打開,設備自動稱重,并實時顯示到電子屏幕上。”文沖街瑞東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許美娟介紹,“綠色賬戶”還有積分獎勵,每次投放垃圾都會産生積分,居民可憑積分在網上商城兌換生活用品。“都是一些牙膏之類的日用品,雖然價值不高,但環保意義更大。”李興良告訴記者,“以前每天分出的廚餘垃圾隻有2桶左右,現在可以達到15桶”。此外,通過系統分析投放數據,瑞東花園社區還會每年評選年度“垃圾分類之星”和“垃圾分類優秀家庭”。

此外,運營系統具有大數據記錄和分析功能,每天實時記錄垃圾分類投放信息。在鼓勵居民精準投放的同時,系統後台還可以根據登錄信息進行精準溯源、數量統計,打造精準分類大數據庫。通過對居民垃圾分類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幫助從源頭上規範垃圾投放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垃圾桶給環衛工“發短信”

提醒及時清理滿溢的垃圾

在老城區的街道,如何及時、快速了解轄區内投放點垃圾收集情況,以便對已經裝滿的垃圾桶及時清倒更換,方便周邊社區居民使用,對環衛工人來說,一直是個比較大的考驗。

“特别是廚餘垃圾,每天的産量都很多,如果不能及時清倒,不僅但會散發出臭味,也會污染周邊環境。”環衛工人謝大姐告訴記者。“嘟嘟嘟……”這時,謝大姐的手機上收到一條信息,信息提醒她,她負責保潔的垃圾分類點的廚餘垃圾桶已經快裝滿了,需要盡快更換。收到信息後,謝大姐馬上打開了垃圾投放點的後門,果然,廚餘垃圾桶即将裝滿,再過5分鐘不更換,恐怕就要出現廚餘垃圾滿溢的情況。

不過,其實剛才及時發來那條信息的并不是謝大姐的同事或朋友,而是一個時刻監控着垃圾投放點的AI機器人。這套系統實現了各點位視頻數據信息與工作人員手機終端連接,讓環衛工人、社區網格員和街道城市管理工作人員通過手機了解點位保潔情況,若投放站存在地面亂丢垃圾、垃圾桶滿溢等情況,系統會自動生成工單派發到保潔員和管理人員手機APP,報警提示工作人員及時跟進處理,根據實時存在的問題動态開展巡查和整改工作,通過科技賦能,實現“數據多跑路,環衛工少跑路。”

“現在,如果垃圾桶滿了,系統能夠自動檢測到,并第一時間給我發一條‘短信’。”謝大姐告訴記者,根據手機的調度,自己日常機械化的站桶值守時間大幅降低,她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負責保潔區域進行打掃。

“原本一個垃圾站需要一個管理員,現在一個管理員可以管理多個站點,大大節省了人力。”街道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份德政南投放試點系統投入運行以來,已經完成自動派發工單298件,日均派單10件,完成處理率100%,通過科技賦能推動投放點問題整改時效提高了3倍,存在問題率下降了80%。垃圾分類違規處罰率也明顯提升,今年來街道共立案處罰16宗,執法震懾明顯加強。此外,珠光街道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明顯提升,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垃圾投放分類率提升了20%,減排率18%,其它垃圾減量461.6噸,下降率7%,較好地實現了通過垃圾分類實現源頭垃圾減量的目标。

新意思

垃圾分類

信息化建設

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行動,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不斷推動垃圾分類信息化建設,并開發建設了一套集數據采集與分析、工作動态與指引、逐級考核與督辦、日常管理與服務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系統。

系統運用大數據理念,編制市、區、街鎮、村居、責任人五級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應用程序,在線實現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地理位置、建設管理、垃圾日均産量、站桶督導、宣傳培訓等信息數據采集與分析。并建立區、街鎮、村居、責任人等生活垃圾分類基礎信息管理台賬,涵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通過分析、比對生活垃圾産生量、工作實況、投放點建設提升等信息,實時客觀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數據,較好地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新說法

升級技術手段

解決管理痛點

近年來,廣州在全市範圍内大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上台階,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在社區垃圾分類中,還是存在着投放點多且面廣,個别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違規投放行為時有發生,監管人力不足等傳統垃圾分類投放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廣州市試點垃圾分類信息化平台建設,通過互聯網、物聯網、5G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及設備作為支撐,實現垃圾分類智能化、信息化管理。AI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即時提醒,解放了人工督導,還實現了垃圾分類溯源,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準确率,也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分類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管部門将信息技術與垃圾分類業務深度結合,通過信息化應用實現管理手段升級和管理流程再造,解決試點社區在垃圾分類業務中人工督導成本高、違規取證難、執法難、整改清理不及時業務數據不準确等管理痛點問題,形成科學化管理模式,建立長效化監管機制,促進居民自主分類習慣養成。

2021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印發了《“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提出推廣具有智能識别、自動計量、自動兌付等功能的回收設施,健全檢測網絡體系、依據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快建設全過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過智能終端和設備進行數據采集,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的監控能力、預警能力、溯源能力。

下一步,廣州市城管部門将繼續提升垃圾分類工作水平,促進街道垃圾分類工作精細化管理,為居民們帶來更幹淨、更整潔的生活環境。同時,繼續推進區級垃圾分類信息化平台與市級平台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進一步健全信息網絡體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

策劃/湯新穎、張毓

統籌/石善偉、吳紹鋒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賈政、廖靖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