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漢武大帝一統天下,曆史上關于他的記載總是那麼濃墨重彩,後人眼裡的他,或威武高大或龍顔謹悅。然而與那些過于美好虛化的記載不同的是,漢朝并非強盛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侵犯,真正令人起敬的還是唐朝。
今天,小編向大家講述的就是唐朝的一位“外交官”——王玄策。說起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是他為唐朝做出的貢獻,卻值得後人仰望并銘記。他一生中,出使印度三次,從黃永縣的縣令再到朝散大夫,一路來也經曆了人生百态。
643年,是王玄策第一次前往印度的日子,在這趟旅途中,王玄策帶去了中原大地的食物、綿帛、還有瓷器。因此,第一次的外交出使進行的非常順利,也因此促進了唐朝和印度兩國的關系。
四年之後,這時的王玄策已經被升職為右率府長史,唐玄宗念其四年之前有前往印度的經曆,于是下旨再次派遣他去印度,進行外交事宜。原本皇帝的打算是,進一步的加強兩國的關系,從而形成聯盟。然而迫于當時交通、時訊工具的限制,遠在中國的皇帝深不知此時的印度早已亂成一鍋粥。
其中,篡位成功的人叫做阿羅那順。剛剛登上皇位的他,内心狂喜不已,此時聽說,從遙遠的唐朝來了一批使者,阿羅那順急切向展示自己的權威,于是二話不說,就命人将王玄策一行人抓捕起來。
王玄策沒有帶多少人馬,僅30騎人馬,面對2000的印度兵甚是束手無策,于是他們很快就被降服了,就連随身帶來的一些交換物品也被搶走了,看到如此多的金銀珠寶的印度兵,一時放松了對王玄策一行人的看管,于是,趁其不備,王玄策和兩個小厮逃了出來。
剛剛逃出壞人的抓捕,一般人的想法一定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尋求幫助,然而王玄策非比尋常,他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策馬加鞭來到了吐蕃。吐蕃位于印度的北方,王玄策之所以選擇去吐蕃,是因為這裡是與大唐交好的一個的地方,文成公主就嫁于此。
在說明情況後,吐蕃國王義不容辭的借了他1000名士兵,同時又幫助他向尼泊爾國家借了7000名騎兵。湊齊了人馬後,王玄策重新殺回了印度。阿羅那順見當初逃走的那個小子又回來了,于是出城“迎接”。
兵力懸殊的他們,卻打得如火如荼。善于戰術的王玄策布陣擺兵,最終将七萬名印度兵打的落花流水,片甲不留。打了敗戰的阿羅那順在殘兵敗将的掩護下逃回了城内,一直不敢出來。而王玄策似乎也不甘心,一直使用各種戰術激将于他。
在接下來的幾天,王玄策采取了各種戰術例如雲梯、火攻等等,最終攻破了其城牆。阿羅那順連忙向東逃跑,攻下城池後的王玄策似乎還沒有收兵的意思,跟随阿羅那順的步伐,一直窮追猛打。經過幾天幾夜的追捕,最終在東印度活捉了已氣喘籲籲的印度國王,并将其押送回長安。
在被押送回長安的途中,阿羅那順心中一直不平,也非常郁悶,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平凡的大唐使者竟然有如此高的作戰水平,也後悔自己當初為何要去招惹他,如果當初乖乖與其交好,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看到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在遭到不公待遇後還能風風光光回來,李世民甚是歡喜,于是破格将其封為朝散大夫。當時關于王玄策的事迹在民間劉偉佳話,隻不過年代久遠,且唐朝人才輩出,加上史書的記載了了慢慢的這段傳奇便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後來,在新舊唐書中分别重點描寫了王玄策的事迹,才使得這位傳奇人物再一次走進人們的生活。他,有着外交官的身份,卻立下了邊疆大臣的功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