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國重器的發展史

大國重器的發展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5:50:20

新華社哈爾濱5月1日電(記者梁冬、唐鐵富)“五一”小長假到了,然而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内依然鋼花飛濺,機器轟鳴。

“大工匠”桂玉松正在一台大型數控機床前,兩眼緊盯着一塊重達百噸的實心鋼坯,輕觸操控案闆,伴随着機床輕微的轉動聲,特制的刀具便伴着潤滑油,探入鋼坯的内部。

“這些大型部件已經曆千百道工序,容不得絲毫差錯,否則會前功盡棄!”桂玉松說。

大國重器的發展史(大國重器的背後故事)1

中國一重深孔鑽工桂玉松在18米深孔鑽機旁作業。(受訪者供圖)

桂玉松的工作就是在一個個巨大鋼坯内鑽出長達十多米的深孔,鑽出的孔必須絕對筆直,誤差不能超過0.02毫米,比一根頭發絲還細小。

“這樣高的精度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桂玉松回憶說,“起初刀具剛搭上銀色的鋼錠就不停抖動,吃不住勁兒,精度更無法保證。”

桂玉松帶領團隊邊幹邊學習相關知識,曆經一次次的失敗,終于發明了一種可以“削鋼如泥”的特制刀具,鑽孔速度從原來的24小時10厘米,到如今的8小時深鑽超7米。

大國重器的發展史(大國重器的背後故事)2

中國一重深孔鑽工桂玉松在18米深孔鑽機旁作業。(受訪者供圖)

随着鑽孔技術的爐火純青,新的任務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桂玉松團隊又将面對超大型部件——CAP1400常規島電機轉子的加工任務。

CAP1400常規島電機轉子是目前國際上直徑最大且長度最長的發電機轉子。但在加工套取中心17.8米長的中心試棒時遇到瓶頸。“刀具振動損壞無法加工,産品一度停滞,有些外國專家甚至認為我們沒有能力加工這麼高精尖的産品。”桂玉松說。

為了突破這個“卡脖子”難題,桂玉松克服深孔加工看不見、摸不到的困難,經過數十天不分晝夜地守在機床旁,潛心研究、反複實踐,白天修複刀具磨損、改進刀具結構,晚上試加工,終于掌握了常規島深孔套料核心技術,成功套取了17.8米長的中心試棒。

“消除毫厘之間的誤差不僅需要手、眼、身法高度協調,更需要一種信念和耐心:刀具更新,時代更疊,自主制造中國裝備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桂玉松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