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勵志話語

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勵志話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4:36:42

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勵志話語(壓力解讀拿得起)1

傳統文化“釋儒道”對于壓力解讀和處理,是哲學高度,達到心靈深度,還有着樸素溫度。

通常的表達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也就是儒家要拿得起,道家要放得下,佛家是想得開,那麼如何理解呢?

舉個例子,作為标準農二代,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常做的農活就是挑水澆地,一副扁擔兩個水桶,從很遠的河裡取水,再挑到地裡去,這是很累的活,好多人長不高都說是壓矮的。

儒家要求拿得起,就是幹事創業,積極進取,三綱領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本人解讀就是有理論有實踐做到知行合一,再通俗說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事”。

小時候挑水澆地,用和大人一樣的水桶,但隻有半桶水,甚至再少點,可再少也總是有水的,幹活就比不幹強對吧。做符合自己能力的事情,激發内在動機,這就是拿得起。有些人擔心别人幹活不努力,結果強行加壓給壓趴下,撂挑子不幹了,幹瞪眼也沒辦法。

放得下則是道家做法,道家講究“一陰一陽謂之道”,如太極圖,晝夜交替,四季輪回,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其實就是“道法自然”。有人咨詢自己太累了怎麼辦,大家說怎麼辦?

挑水澆地路很遠,走着走着肩膀被壓得很痛,受不了怎麼辦,放下啊,這是自然的事情,能忍住咱就走,忍不住就放下歇歇。放得下就是“幹活累了,咱就歇一歇”,沒啥大不了。

總有人擔心越歇越懶,越吃越饞,這說明管理不到位沒有劃分好責任,對人性認識不到位,隻要不是大鍋飯,給出自主權,明确應負責任,放寬心,人性都是積極進取的,怕的是不給自主權和責任感,幹不好還亂埋怨。

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勵志話語(壓力解讀拿得起)2

想得開是佛家說法,佛學三法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靜涅槃”,一切事情都是因緣際會才出現,一切都是幻覺,一切都在變化,超越執着和分别二元思維才是真谛。為此,想得開就要合理比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芝麻開花節節高”。

挑水澆地這個事情,人小挑水少,人少幹活慢,别人一天澆完地,咱兩三天完成也可以,接受這個差别,學會比較。

小結一下,拿得起就是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放得下就是做事累了咱就歇歇,想得開是不和人家亂比較,學會多和自己比較。

最後,我們還可以借用一段著名祈禱詞,做個對照,“給我一顆勇敢的心,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給我一顆平靜的心,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給我一顆智慧心,區分哪些能改變哪些不能改變”。拿得起就是勇敢去改變,放得下就是平靜來接受,想得開就是智慧會區分。

壓力才是成長的動力勵志話語(壓力解讀拿得起)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