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南北差異最大的地方,江蘇一定是坐在評委席上的,秒殺一衆選手。
江蘇南北差異之大,已經到了:同是江蘇人,出了鄉鎮和同縣城的人都吃不到一塊的地步。
南北差異之大,甚至常常會讓江蘇本地人奇怪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省市的。
比如江北人喜歡吃鹹的,喜歡吃生的海鮮,喜歡吃面食,而江南人口味偏甜,喜歡吃糕點和稻米,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還是“婉約”的代名詞。
毫不誇張地說,兩個江北人和江南人要是被關在廚房裡,能為中午到底吃什麼打起來。
接下來,我們走進江蘇,了解江蘇的“五大怪菜”,這些怪菜在當地人眼裡,是家常菜,是心頭愛,但是在外地人眼裡,就變成了難以下嘴的奇葩怪菜。
第一道:知了猴
知了在徐州一帶很是常見,學名叫蟬,有些地方叫知了龜,河南農村人多叫做爬杈。
知了猴一般在夏季雨後會成群結隊的從土裡面鑽出來,經過一個晚上的蛻變,第二天就能展開翅膀,飛到樹枝上蟬鳴了。
以前農村老人都說一隻知了猴往往是在地底下深埋17年,一朝破土,這種東西很是難得。
說起知了猴,很多城裡長大的孩子可能感覺不深,農村長大的孩子共鳴會更強烈。在以前清貧的農村,夏日晚上,吃過晚飯,拿着家裡面的手電筒,專往密林深處跑。
這個時候知了猴,往往還在樹的根腳,慢慢地往上爬,這時一隻手捏着知了猴的背部,捉住它往裝水的瓶子裡面一放,就不用再管了,因為知了猴鑽不出有水的瓶子。
徐州一帶人是這樣吃知了猴的,油炸着吃,紅燒着吃,蘸一些食鹽,椒鹽,焦黃酥脆,香味四溢,很是香嫩可口。
這道怪菜,您吃過嗎?
第二道:豆丹
一碗豆丹端上桌,能把外國人吓得冷汗直冒,原因是這碗裡面的都是豆天蛾的幼蟲,看起來格外嗆人。這碗湯在本地人眼裡,可以被稱為“綠參湯”。
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蟲,以吃豆葉為生,别看它相貌醜陋,在江蘇省灌雲一帶,這可是千金不換的美味。
每個地方招待客人都會必備幾道硬菜,灌雲地區招待客人的硬菜就是這道,除了灌雲,在别的地方想吃也吃不到。
傳聞,關于豆丹還有個有意思的傳說。傳聞灌雲一帶的人在收割豆子的時節,大人們去田裡收割豆子,留下一堆小孩子沒人照看,這時來了個簸箕奶奶。
簸箕奶奶見孩子們餓肚子了,從豆田裡面割了一把豆子,留下豆蟲,放到火裡面燒一燒給孩子們吃,孩子們吃得很是開心,擡頭正要感謝簸箕奶奶,誰知道怎麼都找不到簸箕奶奶。
有人便說這簸箕奶奶便是神仙變的,帶給他們好吃的來了,神仙的食物叫“仙丹”,于是這道怪菜便叫作了“豆丹”。
别看這道怪菜其貌不揚,現在市場價已經到了200元一斤,有的甚至能炒到上千塊一斤。這道怪菜,您能接受嗎?
第三道:Sha湯
這道湯在徐州宿遷一帶很有名氣,因為黏糊糊、辣乎乎,很受當地人喜歡,一般以雞湯為底料,麻辣鮮香,口味獨特,是當地人最愛喝的早餐。
這道湯的諧音也是:“啥湯?”因為它的長相卻是讓人看着就沒胃口,很難讓人記住名字,外地人一打聽這是啥湯,就算知道了下次還是再問,于是Sha湯的名氣也就這樣傳開了。
這道黑乎乎的湯,您能接受嗎?
第四道:春潮湧動
這麼有詩意的名字,一般人很難聯想到醜陋的東西,但是這個名字确實是起給“蛆蟲”這道怪菜的。
最愛吃這道怪菜的是海安人,他們最喜歡吃油炸的蛆蟲,蘸上椒鹽。成排的蛆蟲,油炸之後,金黃透亮,很是饞人,在當地很受歡迎。
不說外地人了,就連本地人第一次吃這道怪菜都要做心理建設,但是隻要吃過一次就很難拒絕第二次。
其實,能被端上餐桌的蛆蟲,多是人工飼養的,人工飼養蛆蟲在海安地區已經是一條成熟的産業鍊了,市場上的蛆蟲有的甚至能賣到上百元一斤。
有些“吃的奇”的朋友,專門為吃上一口蛆蟲,驅車百裡,就為了去海安吃一口地道的“春潮湧動”。
這道怪菜,您能接受嗎?
第五道:菊花腦蛋湯
最愛吃這道菜的地方是南京,清涼解暑的菊花腦搭配涼性的鴨蛋,是炎炎夏日最好的解暑聖品。
這道怪菜選用的主要是野菊花的嫩苗,菊花的嫩苗在南京當地很是常見,因此被拿來做湯喝,也是出于食材取得方便考慮。
野菊花本身就是去肝火的藥材,新鮮采摘下來的野菊花腦更是鮮嫩的不得了,做湯喝加上一個鴨蛋,清淡又不失味道,很是難得。
這道怪菜比起其他的來說,倒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了,口味清淡的朋友可以試試。
以上就是江蘇“五大怪菜”,哪道是你的心頭愛,哪道你最不能接受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你知道的江蘇怪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