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蹄如鐵,疾奔如飛,遇敵鬃尾亂乍,踢扒撞爬,敢和虎豹作鬥。
——這是“馬”!
拳譜有雲:“人學烈馬蹄疾功,戰場之上抖威風,英雄四海揚威名,全憑此勢立奇功。”
有象形拳以馬之能造拳。
今日分享一個馳名海外,萬衆皆知、皆在練習的功夫:馬步。
馬步,打破了拳種門戶之見,做到了每個拳種都在練習的壯舉,甚至在外國的健身中,也有類似的深蹲動作。可想而知,馬步這個動作的重要性。但往往很多人都忽視了它,覺得太簡單了!沒啥好練的,隻想練那些高深的!
殊不知,馬步有兩種類型的練法!每種練出來的效果,都不盡相同!你知道嗎?
第一種:拒馬步
這種馬步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見的“四平大馬”,兩腿一跨,大腿一蹲,四平八穩。
這種馬步古名叫做“拒馬步”,是源于古時候步兵持長槍,抵抗騎兵沖擊的戰術步伐。分低、中、高,三種站法,以保證前後三根長槍能同時刺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馬步、中馬步、高馬步,三個高度,越低越考驗大腿耐力。
這種馬步練法比較簡單,一般普通人都可簡單練習,然後模仿個外形七七八八。這種馬步要求也有很多,但最大特色就是,練習偏“靜态”!
動作要求: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裆成圓弧形,俗稱圓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要求保持動作标準,站立盡可能長的時間,因為“拒馬步”當年是用來擋馬沖擊的,若沒有強大的腿部耐力,如何保持戰陣穩定不散?
初學者,能堅持5分鐘已是不易,能堅持半小時往上者,已是有所小成!
第二種:騎馬步
這種馬步的練法,就鮮為人知了,這種馬步是騎馬的姿勢。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疑惑,為何兩腿一開,下蹲,這種姿勢會跟“馬的步子”有所關聯?
第一種馬步,是對抗馬的步伐。
第二種馬步,則是降服馬的步伐。
很多人常練“拒馬步”,固然強化了腿部力量、耐力、與穩定性,但練着練着,很容易練成落地生根,步伐變得僵硬、死闆、不靈活。
兩腿一開,反倒暴露空門,步伐僵硬,很容易在對抗中吃虧。
“騎馬步”則是偏向于“動态”的練法,專門強化腿部的爆發力、靈活性,經常練習,腳趾有勁,騰挪跳躍,靈活多變。
動作要求:蹲馬步時,腳趾、小腿、大腿、腰胯、腹部、全身上下都要蹭着勁,并非一直緊繃,而是力如波浪,蕩過全身。腳趾一抓一抓,有松的時候,有緊的時候,全身全是如此作為。
如此練來,全身筋骨、關節、肌肉、筋膜,柔韌有力,松緊之間有強大爆發力。
聽起來難學,實際操作起來更難學,很多人練法全身難受,不知何時用力,何時放松,反倒弄得自己精疲力盡。
騎馬步,騎馬步,自然推薦大家在騎馬中練習。
如若有人懂得騎馬步,苦練三年,其實不如騎馬一天來得收獲明顯,會騎馬了自然也就會了騎馬步。
會騎馬的人都知道:
其實騎馬實際是站在馬上的,人的屁股在馬上是似沾、似不沾的,人站馬上,腳使勁、膝蓋使勁,膝蓋夾着馬防滑,防止人往前滑,而腳是人體重心!
身體的重量在騎馬時要全部往下,放到腿上、落在腳上,重心越低騎馬就越穩,馬在奔騰的時候,速度飛快、起伏強勁,如若重心上浮漂移,輕則腰酸背痛、重則直接甩飛。
而觀察會騎馬的人,馬在崩騰時,人在馬上也是一起一伏的,腿腳也是一伸一顫的,随着馬的起伏而起伏,配合馬的節奏,這樣自己省力,馬也省力,也就是人馬合一!
而外行人把重心全部放在屁股上,騎多了感覺屁股痛,磨腚!
人在高速奔走時的力量、節奏都能降服,人若落地,加以訓練,腿腳也有馬步崩騰之力。
總結:
馬步簡單,衆所周知,但其中道道又有多少人去研究琢磨,又有多少人追根溯源,探讨其中含義?
多少人不曾像步兵一樣,端過長槍、重槍,就直接練習“拒馬步”?
多少人不曾上過鞍,騎過馬,就直接練習“騎馬步”?
苦練三年,暗暗感動自己堅持不懈,其實功夫很簡單,不複雜,複雜的是人,想得多,功夫的練習得做減法,靜下心,抓住正确标準動作,然後苦練!
衆位同好,一起加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