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複歸于嬰兒是什麼意思?73. 何謂“如嬰兒之未孩”?道者不随大流:“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先看古人的注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子說複歸于嬰兒是什麼意思?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73. 何謂“如嬰兒之未孩”?
道者不随大流:“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衆人熙熙’,熙熙,淫放多情欲也。‘如享太牢’,如饑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如春登台’,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台觀之,意志淫淫然。‘我獨怕兮其未兆’,我獨怕然安靜,未有情欲之形兆也。‘如嬰兒之未孩’,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時也。‘乘乘兮若無所歸’,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如嬰兒之未孩”說是“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時也”,不好理解。
王弼注:“衆人迷于美進,惑于榮利,欲進心竟,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言我廓然無形之可名,無兆之可舉,若無所宅。”“如嬰兒之未孩”注解為“如嬰兒之未能孩也”,幾乎一樣。看現代名人的解釋:
餘秋雨翻譯:“衆人都那麼高興,好像在享用盛宴,又像在向春台攀登。我卻如此淡泊,像一個還不會言語的嬰兒,混沌疲頓,無處歸停。”(餘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69頁。)“如嬰兒之未孩”翻譯為“像一個還不會言語的嬰兒”。嬰兒本來就不會說話,關鍵是“未孩”怎麼解釋。
陳鼓應今譯:“衆人都興高采烈,好像參加豐盛的筵席,又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我卻獨個兒淡泊甯靜啊,沒有形迹,好像不知嬉笑的嬰兒;落落不群啊,好像無家可歸。”(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4-155頁。)“如嬰兒之未孩”翻譯為“好像不知嬉笑的嬰兒”。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前面講了,俗人行事圖熱鬧、随大流、跟着走。“我”——得道之人與俗人是不一樣的,衆人随大流而道者非也。衆人熙熙攘攘(“熙熙”是高興快樂的樣子),像是在享受盛大的祭祀宴席(即太牢,在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少牢”隻有羊和豬,沒有牛),又像是春天來了,成群結隊去踏春,興高采烈,登台遠望,一幅十分熱鬧的景象。
“我獨泊兮,其未兆”。唯獨我與衆不同,孤獨淡泊,一點高興的迹象都沒有,好像與我毫不相幹。兆,即預兆,如瑞雪兆豐年。未兆,意為沒有預示、沒有苗頭、沒有想法。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我渾渾沌沌,就像出生不久的嬰兒,安安靜靜還不會哭鬧,吃了睡,睡了吃,别無他求。孩,讀hái,古同“咳”(也讀hái,不讀ké)。《說文》:“咳,小兒笑也。”“孩”在這裡不是形容詞,幼小、幼稚;也不是名詞,幼兒、孩子,作動詞“小兒笑”。“沌沌兮”三字,通行本是在“我愚人之心也哉”之後。
“累累兮,若無所歸”。累,讀音多,意思也多。在這裡,累應讀léi,頹喪的樣子,如“累累若喪家之犬”。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懶洋洋無所事事,又好像無家可歸的樣子。“若無所歸”也即無家可歸,從嬰兒變成了大人了,還是事不關已高高挂起,懶懶散散的樣子。這是道者與衆不同的表面現象。放在一起翻譯:
衆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祭祀宴席,又像是春天登台遠望。唯獨我孤獨淡泊,好像與我毫不相幹;我渾渾沌沌,像安靜的嬰兒還不會哭笑;我懶懶散散,好像無所事事,沒有歸屬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