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朋友們,【科學有道理】之光速測量欄目,不知不覺已經講到第三期了。
從古希臘時期亞裡士多德認為的光速無限,到科學大神伽利略測量失敗,再到牛頓時代測量的非常粗略的光速數據,最後到邁克爾孫精确測量光速,人類測量的方法不斷改進,對光速的認識也越來越準确。
不過,說到底,這些都是近似值。那麼,光速的精确值到底是多少呢?讀完文章,你就……服了,原來光速和長度最終達成了這樣的“協議”……
現代光速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傅科、邁克爾孫的實驗,測量到了非常精确的光速。我們也又講,在傅科的計算結果出爐的時候,另一個人震驚了,他就是著名的科學大神——麥克斯韋。他發現,傅科測量的光速,和他理論推導的電磁波速度非常近似,于是開始懷疑光速和電磁波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可惜,他還沒來得及推導,就被死神給推倒了。
到了20世紀,光的本質已經越來越清晰,最終科學家們确定,光确實是電磁波的一種。所以,如果想要知道光速,利用波的原理就可以測量。這個原理,就是基本的高中物理知識了:波速=波長乘以頻率。
到了1972年,美國國家标準局的埃爾森測量了甲烷激光的波長和頻率。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有可能導緻誤差的因素,因此頻率和波長的測量是相對非常精确的,所以他計算的光速也是極其精準的,結果為299792.5±1km/s。
不僅如此,在1983年的時候,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國際長度單位——米,将根據光速重新定義。換句話說,我們追求的不再是光在每秒能傳播多少米,而是以光的速度來定義1米有多長。從此,1米的定義就是:真空中的光在一秒内傳播距離的1/299792458。
至此,關于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徹底畫上了一個句号。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也是宇宙物質的速度上限,決定着宇宙的命運。
你也能測量光速曾經難倒大量科學家的光速,其實現在你在家就能測量,那就是利用家裡的微波爐。
在學習這個方法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微波爐的原理。微波爐之所以可以加熱食物,是因為它可以發出超高頻率的微波。自然界中的微波其實到處都是,但它們不能加熱物體,關鍵在于它們過于分散。而微波爐則是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微波諧振腔,集中放射高頻率微波。通過微波振蕩食物内部的微粒,激起這些粒子的微觀運動更加劇烈,宏觀上的表現就是升溫了。
微波和光波一樣,本質上都是電磁波。因此,隻要計算出你家微波爐所發射的微波的速度,就可以計算光速了。
這裡微波的速度計算,也是很簡單的,其實也是和埃爾森一樣,先求出波長和頻率就可以。頻率很簡單,因為微波爐的标簽上寫得明明白白,一般都是2450M赫茲,也就是每秒鐘振蕩24.5億次(如果你想試一試做這個實驗,就具體參照你家微波爐的頻率)。所需要求的,就是波長了。
我們知道,所謂的微波,其實就是波長在0.1毫米~1米之間的電磁波。放心,你家微波爐的微波波長不會恰好就在下限範圍,總之,這個波長用你家的尺子就可以測量出來。
說了這麼多,這個波長怎麼測量呢?
其實很簡單,拿一塊比較大的巧克力就行了。如果不放巧克力,黃油這種比較容易融化的東西也行,本文就按巧克力說吧。接下來,按照宋丹丹往冰箱裡放大象的步驟,把巧克力放進去。
加熱。
時間不需要長,10秒10秒來就行,如果全都融化了,就沒法測量了。
如果你加熱的時間控制得好,那麼你就會發現這塊巧克力不是全部融化,而是從中間融化的,而且不是連續融化的,是一塊一塊融化的。那麼,這兩個融化點的圓心之間的距離,就是半個波長。
為啥是半個波長?
因為電磁波是橫波啊,也就是波浪形的,就是下圖這樣的。
字母是用鼠标寫的,有點醜,大家别噴我……
你的巧克力是放在這條橫線上的,黃色的圈構成的曲線就是微波的圖像,A~C才是一個完整的周期,但是B也在線上,所以A、B、C三點都會有巧克力融化的小洞。
所以,AC的長度就是你家微波爐所釋放微波的波長,再乘以标簽上的頻率,就知道電磁波、也就是光的傳播速度了!
看,科技的發展,讓以前無數科學家用精密儀器、絞盡腦汁的辦法,都難以測量的光速,變成了我們普通人家都可以測量的數據。
為了滿足某些人自己動手的欲望,我們這裡就不給數據了,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在家做實驗,測算光速哦。看過前幾期節目的朋友還記得,牛頓當時估算的光速每秒21萬公裡,是現在精确數值的70%左右。畢竟,那時候也沒有微波爐這種“高科技”産物。
我想說,用你家的微波爐測量光速雖然不會有現代科學家那麼精确,至少比牛頓大爺估算的數據準确得多……
相關文章:「科學有道理」光速那麼快,科學家是如何測量的?
科學有道理:科學家如何精确測量光速?實驗和理論的完美貼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