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事故後怎麼維權,傷情鑒定怎麼做,獲得賠償要等多久?為滿足群衆對道交事故糾紛案件公正高效處置的迫切需求,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探索構建道交事故糾紛一體化處理“快車道”,并推出各類便民舉措,為當事人提供更快更好的司法體驗。
十天拿到交通事故賠償款
從立案到調解,十個手指頭沒掰完就拿到了賠償款,真沒想到打官司能這麼快!
53歲的老黃看着銀行卡上的到賬通知,激動地說。
老黃是某外賣平台的加盟騎手,每天奔波在送餐路上,扛起家中大梁。
2020年8月13日,老黃駕駛電動自行車送餐,途中與一輛小型客車發生碰撞,老黃摔倒造成頭部、右踝等處受傷,在醫院治療16天。
後經交警部門認定,小客車司機盛某負事故全部責任。
16天的住院加上後期的休養,對一般人來說或許隻是短暫的休息,但對老黃來說卻意味着這段時間内沒有收入來源,整個家庭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22年3月22日,老黃來到宜興市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尋求法律幫助。
“您的材料很完整,今天就可以立案。”審查完老黃提供的材料,一體化中心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員立即指導其填寫起訴相關資料,幫助辦理立案手續。
像您這樣涉及傷情認定的案件,除了申請司法鑒定外,還可以向法院的法醫進行咨詢……
工作人員同時告訴老黃,中心有免費的法醫鑒定咨詢服務,如果雙方都認可法醫的咨詢結果,就可以迅速進入調解環節,操作簡單透明,十分便利。
法醫鑒定交流。
“法醫的話我肯定相信的!”老黃當即提出申請。由法醫針對其傷情出具了具體咨詢意見:老黃的傷勢構成十級傷殘,建議休息120天,護理期60天,營養期60天。被告盛某和保險公司對咨詢意見均表示認可,未提出異議。
兩天後,在一體化中心人民調解員的組織下,老黃與盛某、保險公司代表坐到了圓桌前。經過調解員的釋法說理,三方都同意對案件進行調解。最終,盛某賠償老黃4000元,保險公司賠償老黃18萬餘元,案件圓滿了結。
老黃的案件隻是衆多案件中的普通一例。宜興法院于2018年9月牽頭成立“宜興市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開展道交一體化改革試點工作,并于2019年3月成立江蘇省首個專業化道路交通事故審判庭,探索交通事故涉訴糾紛的專業化集中化審理。
多年來,宜興法院道交庭以公正效率為先導,創新“法醫 人民調解員 法官”速調快審模式,并積極開發“道交案件要素表”和“審判E工具”等應用軟件程序開展要素式審判,大幅度提升審判質效,減輕當事人訴累。
“家門口的鑒定”暖人心
2020年12月,74歲的吳大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傷,因未能與肇事司機及保險公司就賠償事宜達成一緻意見,吳大爺向宜興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肇事司機及保險公司支付賠償金。
案件進入訴前調解階段後,吳大爺的侄子提出申請,認為吳大爺在車禍後有些精神恍惚,要求對吳大爺進行精神傷殘司法鑒定。
法官查閱卷宗後,了解到吳大爺是村裡的五保戶,且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了幫助吳大爺解決實際困難,法官專門邀請無錫的鑒定機構派出專業鑒定人員、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同來到周鐵鎮棠下村,上門為吳大爺提供司法鑒定服務。
上門鑒定。
“您看這是幾個手指?”
“能辨認清楚嗎?”
……
一個多小時後,現場鑒定工作順利完成。
本來我正犯愁呢,沒想到專家還能到家裡來鑒定,真是幫了大忙!
吳大爺的侄子拉住法官的手,感謝之情溢于言表。
針對群衆對道交事故糾紛處理的一系列司法需求,道交庭專門設立便民鑒定服務中心,提供免費法醫咨詢、便民集中鑒定和上門鑒定等服務。同時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邀請法律援助人員常駐一體化中心,向困難當事人提供免費咨詢和代理,解決群衆燃眉之急。
來源: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
作者:趙玲|編輯:熊媛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