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你對孩子最真實的期望值

你對孩子最真實的期望值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10

澎湃新聞記者 鐘煜豪

你對孩子最真實的期望值(研究者關注起跑線)1

家長陪伴孩子做家庭作業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教育焦慮的普遍性意味着各個階層都存在,但是相比其他群體來說,新生代媽媽群體所面臨的教育焦慮程度更深、範圍更廣、期限更長,從學齡前教育到未來的高考。可以說教育焦慮從子女呱呱墜地那一刻便産生了,在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每一位新生代媽媽之外,也傳遞給了下一代,同時也在社會層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日前,刊發在《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8期的文章《“起跑線”的内卷: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通過個案研究的方法,重點關注中國城市新生代媽媽這個群體,探究“起跑線”的内卷産生的社會表征、影響、成因及其後果。研究發現,資本的擴張、中産階層的地位維系、科學話語下養育方式和線上與線下的社群互動等因素均在不同層面上制造了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的鄂翌婷、楊建科、張駿,他們選取了28名訪談對象進行研究,對象包括職場媽媽、全職媽媽、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幼兒園班主任老師,年齡為27~36歲。

“起跑線的内卷加重了新生代媽媽的母職實踐強度,弱化了女性的職業追求。”文章稱,家庭分工和母親的角色使得新生代媽媽成為孩子具體任務責無旁貸的規劃者和監督者、實施者。盡管父親也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但是母親在各類教育場域中處于總指揮的地位。在學校教育中,關注孩子的成績;在家庭教育中,輔導作業和主動尋求各類課外活動;在校外培訓機構中,對比哪個興趣班更合适自己的孩子。這些忙碌身影的背後無不暗示着新生代媽媽群體的教育焦慮已超過了其他社會群體。受訪中的不少媽媽表示,為了子女的撫養而不得不放棄自己職業發展前途,全身心地傾注于孩子的教育。

為何說新生代媽媽群體所面臨的教育焦慮程度更深?

作者指出,各類培訓機構将新生代媽媽視為目标消費群體,以數字化精準定位的營銷手段逐級加碼并放大她們的教育焦慮。另一方面,面對日趨激烈的競争和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何能讓自己的子女維持現有的階層地位,避免向下層社會流動或地位不滑坡成為新生代媽媽的頭等大事。多數新生代媽媽通過自身的努力晉升為城市中層階級的經曆讓她們更為關注子代的教育。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的經曆讓她們對子代懷有較高的教育期望。

文章還提到,競争性的教育機制強化了階層地位的代際傳遞效應,子代社會地位滑坡的擔憂轉移到新生代媽媽們之間的攀比。如果說“拼爹”更多指的是拼财富和社會關系,那麼“拼媽”意味着媽媽們不僅要承擔起對子女的照顧,更要成為“導師型媽媽”“全能型媽媽”,進而幫助子女在激烈的教育競争中獲得優勢。“拼媽”成為階層流動的競争。幼兒園作為孩子跨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在媽媽們的眼裡更是“學曆競賽”的起點。

與此同時,科學話語下的養育方式催化了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代際養育觀的沖突同樣助推了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等。另外,線上的社群互動放大了群體成員的教育焦慮,線下互動引發的社會比較在焦慮感染上也扮演了相同的效果。

在文章作者看來,新生代媽媽一方面受到傳統社會分工角色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現代女性獨立平等價值觀的沖擊。女性在母職實踐的規訓下無私奉獻着,不自覺地維護了既有的兩性分工格局,維系或強化了性别不平等的再生産。無論是在家全職或是“職場女性—母親”雙重角色的新生代媽媽,都在家庭和事業的付出中透支了個體的時間和精力,女性的自我價值被逐漸弱化或消解,全職媽媽們如果因為子女而放棄發展前途,那麼兒女教育的失敗則會增強母親的負罪感。類似的,肩負雙重角色的新生代媽媽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子女的學業和自己的事業,也會引發内心的沖突。這兩種情況都将教育焦慮作為母職的特定符号貫穿于其個體認知和實踐中,并将其不斷内化成為母職實踐的自我道德和責任感,對女性的主體性造成了擠壓。

文章最後呼籲,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打破了兒童成長進程中的規律性、次序性與自主性,子女從出生就被迫面對各種階段錯位的學習壓力,壓抑了自由和玩樂的天性。在強調以人為本的今天,回歸教育的本真,就是要從根本上釋放孩子的天性,把教育活動看作人的自我價值實現,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工具。媽媽們要為子女留一些選擇空間和成長空間,将子女的身心健康、能力培養、素養培育等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不要把自己未能實現的教育期望轉移到子女身上。

責任編輯:王俊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栾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