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9 12:26:01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3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國家體育場(鳥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距離國旗最近的地方,有一群人靜靜肅立,他們中有的輕聲哼唱,有的用手語“唱”國歌。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北京聯大學生)1

3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們站在國旗杆附近,用心用手唱響國歌。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陶冉

他們是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有視力障礙者、聽力障礙者和普通人。站在冬殘奧會開幕式的舞台上,他們向世界傳遞殘健融合、守望相助、一起向未來的美好願望。

調整體态、練習微笑,每天跳繩四五百個

開幕式上,燈光聚焦,偌大的“鳥巢”中,一面五星紅旗在衆人的手中開始傳遞。此時,北京聯合大學音樂學專業視障學生李卓航和小夥伴們齊唱《我和我的祖國》。

這首創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流傳廣泛,不少人聽到旋律都會哼唱。雖然歌中所唱的“袅袅炊煙、小小村落”是李卓航從未見過的風景,但這不影響他表達自己對祖國深厚的情感。

李卓航在年幼時便失去了視力,但他十分喜歡音樂,尤其擅長鋼琴。對李卓航而言,唱好這首歌不難,難的是在唱歌時候保持良好的體态。

很多盲人在說話時會習慣性地仰頭,低視力的童俊傑說,導演在訓練中,着重調整了盲人的體态等細節。“頭要向上仰45度,不能太高。身體也要微微前傾。”在童俊傑看來,在合唱中,要把對祖國的熱愛、内心的感受通過表情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舞台效果。

為了呈現更好的狀态,李卓航用嘴咬住一根筷子練習微笑。“這個方法對我來說沒有那麼好。訓練時有個老師就告訴我,想着自己特别高興的一件事,這樣微笑就能保持住。”李卓航想到的是2017年參加歐盟國立音樂學院在上海舉辦的鋼琴比賽,他獲得了業餘組冠軍,成功拿到了歐洲三國遊的“門票”。

那是李卓航第一次出國旅遊,他去了丹麥、荷蘭和德國,“我最喜歡德國,古典音樂德國是最好的。我們還參觀了貝多芬故居。”

除了表情,李卓航在體重上也格外努力。“我有點兒‘微胖’。”為了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李卓航用了好多種減肥辦法。“跑步最管用,跳繩也行。”在學校時,李卓航每天都會跳繩四五百個,“挺好的,我已經瘦了四五斤了。”

跟着視頻學手語,最難的是跟上節奏

站在“鳥巢”,聽障學生朱舒涵和其他同學一起打起了手語。動作幹淨利落、眼神堅定,他們用手語“唱”着心中铿锵有力的國歌。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北京聯大學生)2

2月24日上午,參與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的三名聽障學生在練習手語版《國歌》。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鄭新洽

朱舒涵今年20歲,是特殊教育學院視覺傳達與設計專業的學生,今年剛剛大一。2月24日,在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朱舒涵身穿黑色的羽絨服,一遍一遍地練習手語。

寒假結束後,朱舒涵和小夥伴們一起進入了訓練期。“最先開始的聲樂練習。我們聾生準備的是手語訓練。”朱舒涵表示,一直到導演組來到學校他們才知道是在唱國歌時表演。

國歌對于每一個中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語版”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于2021年3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演唱者”是著名舞蹈家、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北京聯大學生)3

2月24日上午,聽障學生朱舒涵練習手語的模樣在窗戶上留下美麗的剪影。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鄭新洽

朱舒涵和小夥伴們找到了邰麗華“演唱”國歌的視頻,一遍一遍對照着練習。手語是朱舒涵溝通的主要方式,三四天後,朱舒涵已經能夠完整地用手語打出國歌。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邰麗華老師來我們學院之後,進行了一對一的訓練。”朱舒涵不甚規範的部分手語動作被一一糾正。“比如‘長城’這個詞,手語動作是一高一低,最後要停留一兩秒鐘,再打下一個詞語。”

對聽障學生而言,最難的是把握歌曲的節奏。

“邰麗華老師發現我們節奏有問題,就找了一個盲生給我們唱國歌,讓我們看着他的口型快慢感受音樂的節奏。平時訓練的時候,健全生同學會用腳踏地闆,這樣我們可以感受到震動來把握節奏。”

手拉手互幫互助,在訓練中全面成長

把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膀上,或是挽着胳膊前行……2月24日中午,從校門口走到大巴車的路上,學生們三三兩兩組合在一起。對于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而言,這樣的場景稀松平常。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北京聯大學生)4

2月24日中午,參與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的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們走出校園。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鄭新洽

在這個由48名學生組成的表演團隊中,12個學生是聽力障礙,24個學生是視力障礙,12個學生是健全人。這也意味着看得見的聽障學生和健全人要擔負更多的責任,尤其是健全人。

與其他聾人相比,朱舒涵還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于是她就成為了健全人和聾人之間的一座橋梁。離開熟悉的校園環境、來到陌生的“鳥巢”,李卓航雖然眼睛看不見卻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為在他身邊一直有健全人陪着。盡管自己是低視力,童俊傑仍會習慣性地照顧全盲的同學。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盲生看不見,所以我們容易走不齊。”特殊教育學院教育康複專業大二學生崔雨晨是12位健全學生之一。她告訴記者,自己後來想到了一個方法讓盲生也能跟上,“拉着盲生上場時我會悄悄地捏她的手,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她邁左腳。”

童俊傑告訴記者,在隊形編排時,為了讓大家演唱完歌曲能夠整齊劃一地轉身、面向國旗行注目禮,導演組和學校老師做了各種嘗試,“把能看見的學生盡量放在看不見的學生旁邊,這樣可以帶動着大家一起轉身。”

因此,合唱團隊的隊形不全按着高低安排,而是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态。但在童俊傑看來,這種“參差不齊”恰恰說明了特殊教育期望達到的共享、自然、融合。“不要刻闆地說誰高誰在後面、誰矮誰在前面,我們要的就是這種互助互愛、錯落有緻地站在一起。”

雖然身在特殊教育學院,但崔雨晨平時和聾生、盲生的接觸并不多,“因為這個活動認識了很多人,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手語。很多聾生都會讀唇語,我就手語加上比劃,基本上能跟他們溝通交流。”

這次經曆也刷新了崔雨晨對殘障群體的印象,“他們都十分樂觀,感覺每天都很開心,甚至比健全人都自信。”

“深度融合,全面成長,學以緻用,為國争光”,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一間會議室裡,牆上貼着16個字。經過了這次開幕式演出,參與演出的48個人對這16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北京冬殘奧會的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北京聯大學生)5

2月24日中午,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們手搭着肩膀,排隊上車,前往鳥巢參加彩排。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鄭新洽

采寫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張彥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