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間,一說起認錯人,有文化的人都會自我解嘲:請君見諒,不才錯把馮京當馬涼了!
馮京這個人在曆史上真實存在,錯把馮京當馬涼的結果是宋朝多了一位狀元宰相,而近來的錯把馮京當馬涼事件,卻讓我們熟悉的“扈三娘”差點跟着遭了殃——很多帶“鄧爽”名字的影音作品都下了架,幸好大家都很熟悉的經典版本《水浒傳》沒有成為被殃及的池魚,不但仍然能看到,扈三娘的演員名字也沒有被抹去。
這位飾演扈三娘的鄭爽,是1966年出生的,這一點不能不令人佩服:她的形象,可比很多七零後八零後年輕多了,難怪有人錯把馮京當馬涼,以為這位扈三娘這位女漢子也開始吝啬小錢了。
另一個更年輕的鄭爽犯了什麼事兒,跟筆者無關,也跟本文無關,咱們今天要聊的是出自宋朝的曆史話題:錯把馮京當馬涼,而且這事兒還牽扯到了包拯包青天——錯把馮京當馬涼的始作俑者,也是包拯噴了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的始作俑者。
馮京這個人在《宋史》中有傳:“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人。少隽邁不群,舉進士,自鄉舉、禮部以至廷試,皆第一。時猶未娶,張堯佐方負宮掖勢,欲妻以女。擁至其家,束之以金帶,曰:“此上意也。”頃之,宮中持酒肴來,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視,力辭。”
正史中的馮京不阿附權貴,也不在意錢财,《宋史·列傳第七十六》這段記載,讀者諸君都能看得懂,而且原汁原味,簡直可以進入《笑林廣記》了:寥寥數筆,就把張堯佐渴望乘龍快婿的猴急、馮京的不屑一顧刻畫得活靈活現。
張堯佐明目張膽地搶狀元為婿,這也符合當時的習慣——三甲進士(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都是家有千金的達官貴人的獵物:皇帝先挑,皇帝如果沒有待嫁之女,那麼王公大臣們就會各憑本事,先下手為強。
張堯佐之所以敢這麼幹,是因為他是正牌皇親國戚——準皇後(死後追封溫成皇後)的二大爺。
這位張堯佐也是宋仁宗年間的一位大人物,他的升遷也是火箭式的:“張堯佐,字希元,河南永安人,溫成皇後世父也。舉進士,曆憲州、筠州推官、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加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拜三司使。卒,贈太師。《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
這位張太師(活着的時候不是)平生很少怕人,除了皇帝侄女婿,他最怕的人可能就是包拯包青天了——要不是包拯噴了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張堯佐活着的時候就當上太師了,正是包拯絆住了升遷的腳步:“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宋史·列傳第七十五》”。
溫成皇後還是張美人的時候,請求共享丈夫宋仁宗趙祯升遷自己的伯父張堯佐為節度使或宣徽兩使,結果遭到了包拯的強烈反對,宋仁宗自知理虧,想腳底下抹油開溜,結果被包拯扯着袖子噴了一臉唾沫星子。
宋仁宗也是個狠人,帶着滿臉唾沫就回了後宮對張美人發脾氣:“你就惦記你大爺升官,就不知道朝堂上有個包侍制嗎?看他噴我這一臉唾沫星子!”
有人說這是宋仁宗故意搞的苦肉計,他知道愛妃的伯父怪這麼快升遷,但又被枕頭風吹得腦瓜子疼,隻好留下這一臉唾沫星子表示自己已經盡力了。
話題回到錯把馮京當馬涼的話題上來——張堯佐要搶馮京為女婿,已經是蓄謀已久的事情了,在殿試發榜前,他就已經做了大量工作。
當年鄉試、會試(禮部主持)成績揭曉,馮京兩次都是第一,結果就被張堯佐看上了,面對張堯佐的逼婚,馮京左推右擋,弄得張堯佐惱羞成怒,就放話要給馮京一點顔色看——有本大爺在,你就别想在殿試(廷試)中過關!
當時對馮京感興趣的人不止張堯佐一個,所以張堯佐的狠話就傳到了馮京的耳朵裡,他在殿試的時候想了一個高招兒:把自己名字的前面兩點移到後一個字上,名字就變成了“馬涼”。
殿試發榜,張堯佐當然要找主考官算賬:“咱們不是說好要搞掉馮京嗎?你們怎麼拿了錢不辦事兒?”
主考官兩手一攤:“我們真的是錯把馮京當馬涼了!”
既然搞不掉馮京的狀元頭銜,張堯佐也顧得不臉面了,于是就出現了本文前面的一幕:他直接把新科狀元馮京搶回了家,然後又碰了一鼻子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馮京“連中三元”之後嚴詞拒絕張堯佐,最後并沒有受到打擊報複,有人說是有包拯在,張堯佐也不敢太肆意妄為,但是我們一看史料才知道,另一位大人物也參與了這場“女婿争奪戰”,并且成了最後的赢家:變成馬涼的馮京拒絕了張堯佐的盛情,卻去了宰相富弼的女兒。
歸根結底,還是張堯佐的地位不夠顯赫、名聲不好、女兒不漂亮。
有宰相嶽父富弼撐腰,再加上自己也很有本事,馮京居然也當了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知府、禦史中丞、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也算不折不扣的當朝宰相了。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都明白了:錯把馮京當馬涼根本就不是錯誤,因為馮京馬涼根本就是一個人,這跟兩個鄭爽,有着本質區别——一丈青扈三娘英姿飒爽,怎麼會事事都找别人幫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