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18:14:51

作者:格隆彙 沽民

來源:格隆彙APP

寫于2020年5月24日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大國崛起的時間軸)1

上周某一天,“英國負利率”這個标題在中國财經圈刷了屏。一位朋友發信息問我,英國負利率是怎麼回事,如果發行一份國債,利率是負的,那會有人認購嗎?特别是一般認購國債的可不是散戶,而是精明得像老鼠一樣的金融資本家大亨。

我說,“負利率國債”是以訛傳訛。實際上,這筆國債的發行利率(票息率,Coupon)不是負的,是3/4%(0.75%);而收益率(yield)是負的。對于國債定價來講,收益率是通過價格和貼現率(discount rate)反推出來的一個數值,并沒有實際意義。“負收益率國債”和“負利率”是兩碼事。

聊天過程中,很自然地就提到了這次新冠疫情對美國的打擊。朋友說,國際格局會被改變,“一超多強”裡面的“一超”,以後可能就越來越弱了,國際格局會變成“多強并立”。哪些多強呢?——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嗯,中國也算一個。

我認為,這種看法還是比較靠譜的。現在網上嚷嚷中國取代美國的聲音,如果是認真的話,那也是高興的太早了。

先看一個數字。

美國建國是1776年,二次獨立戰争是1802年,美國紐約取代英國倫敦成為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集資中心是1870年,美國綜合國力全面碾壓英國,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是1945年。

從1776到1945,大概是170年的時間。如果計算美國取得真正的獨立,開始好好搞經濟,要到1800年前後,那麼這個過程,也大概花了是150年。

這其中有兩個70年,第一個70年,是1802年拿破侖戰争結束,歐洲和北美的戰事平息,英國和美國各自都開始發展,到1870年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轉移到紐約,花了70年時間。

第二個70年,是從1870年到1945年,這段期間,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一次資本主義世界大蕭條,最終美元成為國際貨币,美國登上國際霸權的地位。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大國崛起的時間軸)2

中國而言,從解放(1949年)到今天(2020年),也大概是70年的時間。而從金融上看,現在A股市場的一系列改革,以及川普所搞出來的針對中概股的事情,也從某種意義上預示着,中國可能成為新的全球金融中心。

畢竟,金融中心就是要開放,要包容,要來者不拒。老是想着把人家趕走,怎麼行?

好了,話說回來,為什麼用美國的發展曆程作比較是合适的?

首先,美國剛剛結束獨立戰争,和中國剛剛結束解放戰争的時候,很相似。持續殖民主義剝削使得民不聊生,而國家為了獨立解放而進行的長期艱苦卓絕的鬥争,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慘勝如敗,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狀态。

事實上,如果沒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争拖住英國的話,說不定英國海軍傾巢出動就把美國給滅了。美國獨立之後,還有個二次獨立戰争。所以真正開始經濟建設,要再過四分之一的世紀,到1800年以後了。

無獨有偶,中國解放後到真正開始經濟建設,也花了大概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

所以,做最粗略的類比,中國在崛起的道路上,到今天,連一半都還沒走完。事實上,現在中國的幾個金融城市(上海、深圳、香港)還沒有一個能單獨PK紐約或倫敦。

如果我們跳個大神,生搬硬套美國的經驗,非要給中國取代美國算一個時間表的話,那我覺得,至少還要70~80年,也就是2100年。

神奇的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這部書中,作者Morris也把東方再度超越西方成為全球翹楚的時間,大緻推算到了2100年。

當然,數字遊戲沒意思。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大國崛起之路上的關鍵時間節點,以及時間節點之間的時間裡面,追趕國和霸主國各自都在以什麼邏輯運行。

第一個時間節點:取得獨立到開始發展經濟。

不要小看國家取得獨立這件事。這是一個國家在大國崛起路上的起點,它标志着主權信用的開始。

英國在亨利都铎和他的大女兒瑪麗期間,窮兵黩武,屢戰屢敗,導緻國家破産。伊麗莎白二世花了很長時間才恢複了英鎊的信用。這可以看做是英國現代主權國家的雛形。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大國崛起的時間軸)3

但是雛形距離開始發展經濟,還有一段距離。英國要到1689年光榮革命完成,資産階級确立統治地位,才真正開始了經濟增長。後面出現了産業革命。

美國也是同樣的邏輯。美國1776年之前是一堆悲慘的殖民地。1776年美國獨立戰争勝利,但國家沒有信用,在戰時對國民借債都是非困難。美國的國家信用可以說一直都不存在,直到1913年成立美聯儲,100多年間都是一個沒有央行、沒有貨币的狀态,人們用黃金交易。

美國的經濟開始建設,在1800年之後,北方按照工業化,南方發展農業。後來南北雙方PK了一次,北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在全美确立。伴随着西進運動、路易斯安那購買、以及美西戰争、美墨戰争、以及西進運動等一系列土地吞并活動,最終将經濟增長的動能推向全國。

中國的邏輯也是類似的。1949年成立現代國家,1978年開始全面的經濟建設,到今天運行了40多年。中國主權信用的建立,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伴随着對内和對外發行債務,逐步啟動的。

第二個時間節點:國際金融中心城市轉移。

取得獨立與開始發展經濟之後,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霸權國受益于追趕國,體現為霸權國對追趕國的投資和支持。我們知道,美國獨立之後,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之前的宗主國——英國。而英國同時也受益于英美貿易。這個時期,是蜜月期,雙赢。

第二個階段,霸權國增速落後于追趕國,貿易開始出現問題。具體表現形式很多,美國在19世紀60年代爆發了内戰,英美貿易受阻。

中國的發展,也經曆了這兩個階段。在1978到2008大緻符合第一階段,雙赢;2008之後開始了第二階段,一個還維持着高增長,另一個開始撲街。十年後,爆發了貿易摩擦。

到第二個階段發展末期,就會出現金融中心城市的轉移,從霸權國轉移到追趕國。金融中心的出現,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無數金融資本、産業資本、貿易資本聚集才能形成的。而資本的逐利性,導緻了他一定會往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方靠攏。

現在,川普開始對中概股下黑手,這會對美股市場帶來深遠的打擊。接下來上海 深圳 香港的三地聯動格局,會取代紐約和芝加哥,成為新的全球集資融資中心。而這個“三地聯動”格局的形成,首先要香港聽話才行。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大國崛起的時間軸)4

第三個時間節點:國際貨币易主。

曆史上,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發生在1870年前後。但是,此後的全球貨币仍然是金本位下的英鎊,美元(綠票子)還是英鎊的影子。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三大強國——英法德——債務泥潭深陷,不得不貶值來沖淡債務的過程中,英鎊與金本位脫鈎。這時,美元有了曆史上第一次機會。

得益于1913年成立的美聯儲,以及威爾遜總統建立了一大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組織,美國有了奪占世界霸權的基礎設施。但是,當時美國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普遍自信不足。君不見,威爾遜下台之後,幾位繼任的總統,所謂的“哈定-柯立芝-胡佛時代”,又開始小政府、自由放任不幹預的那套玩法了。

那段時期,由于英國開始走下坡路,而美國有沒有取代世界霸權的準備,所以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無超多強”的局面,國際貨币出現“權力真空”。美國維持金本位,英鎊放棄金本位,歐洲其它各國開始無節操放水貶值,最終帶來災難。

今天的格局,美元仍然維持國際貨币的地位,但持續的放水和舉債,已經使得美元潛伏着危機。今天中國貨币政策上的謹慎穩健與美國的無節操放水,和當年美國堅持金本位、英國放棄金本位的格局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似性。

而新冠疫情對美國的沖擊,能否與一戰對英國的沖擊類比呢?

第四個時間節點:新的國際貨币誕生。

美元取代英鎊的過程,有許多偶然性事件發生。其中二戰是美國最大的救星。

但事實上,二戰發生之前美國的大蕭條,幾乎已經把這個國家折騰毀了,再加上羅斯福的強權政治,美國元氣其實是大傷的。二戰救了美國。

二戰就像是一個“吸金機”,把大英帝國幾世幾代積累的黃金儲備,基本上都搬到美國去了。沒辦法,必須要戰勝希特勒,吐血也要跟他死磕到底。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所以,二戰之後,在布雷頓森林,拉裡·懷特才能雲淡風輕地提出美元與黃金雙向兌換,而凱恩斯即便口若懸河、文采蓋世,也隻能答應英鎊對黃金的單向兌換。

盡管30年後人們才意識懷特方案的不靠譜性,以及凱恩斯方案的價值,但這個時候,美元已經壟斷了全球主要貿易了。

因此,這一系類的偶然性事件,隻能說美國的運氣比較好。事實上,如果沒有二戰,沒有布雷頓森林的談判,按照嚴格的邏輯推理,美元是很難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币的。

大國崛起總結簡短(大國崛起的時間軸)5

可見,國際貨币地位的變遷,有很大的偶然性。難怪這裡有這麼多陰謀論。

第五個時間節點:新的霸權出現。

即便美元取代了英鎊成為世界貨币,美國的霸主地位仍然不穩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以及石油危機、滞脹,都說明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并不穩固。蘇聯解體也是一個偶然性的事件。所以,隻有在美國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共生關系建立之後,美國可以說才真正坐穩了全球霸權。那麼,新的霸權取代美國這個過程,可能會更加漫長。

結論

最後,談談對于“不設目标”的看法。

我總覺得,我們不要老是想着一年百分之十幾的增長。

縱觀人類曆史,在工業革命之前,平均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是0.1%。這是什麼概念?做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收入翻一倍的時間需要多久呢?1000年。

所以有人說中國曆史上分為三個帝國集團:秦漢-唐宋-明清,這樣看,也點有道理。這三個帝國時期,彼此都間隔了有1000年。也就是說,秦漢到唐宋,一千年;唐宋到明清,一千年。按照每年0.1%的速度,的确需要一千年,才能在生産力、生産關系、社會形态、以及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看到一些變遷。

而當代,中國的增長一年10%,也就是說,過去一千年做完的事情,現在10年就搞定了。當然,這裡有通脹。但終究很難說這會是曆史的常态。低增長,是曆史的常态;也許,也會是未來的常态。

現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美國與美元的壟斷地位會下降,而國際關系可能會回到“無超多強”的狀态。即便是這樣,中國肯定是受益大于損失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