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駕駛室氣囊圖解

駕駛室氣囊圖解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8-06 18:16:44

駕駛室氣囊圖解?文 | 嗷嗷胡安全氣囊是老朋友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駕駛室氣囊圖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駕駛室氣囊圖解(氣囊也能護着你)1

駕駛室氣囊圖解

文 | 嗷嗷胡

安全氣囊是老朋友了。

以至于去年,奔馳還聯手潮牌設計師Heron Preston,專門搞了一個以氣囊為靈感的概念服飾系列。奔馳不是沒事找事,畢竟作為背景闆的新S級是第一次為後排乘客提供正面頭部安全氣囊,清清楚楚告訴大家:後排沒有并不是因為不需要。

雖然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但安全氣囊的發展這些年也沒停着。比如2020年歐洲Euro-NCAP升級了側面碰撞安全标準,新增了對車内多乘員情況下的受傷程度判定(Far-Side Impact)。于是車企們紛紛開始應用前排中央安全氣囊,來減輕前排兩位乘客之間的沖撞。

車内氣囊普及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氣囊數量越來越多動辄十幾二十個,才是今天的新趨勢。

用力貼貼很危險!

很早之前就看到過這樣的疑問:既然車内可以用氣囊來減輕撞擊,那麼車外為什麼不能?

無人駕駛送貨機器人創業公司Nuro,就在他們剛剛推出的第三代産品R3上,裝備了一個外置氣囊。這輛小車由Nuro聯合比亞迪北美部門設計和制造,氣囊則來自供應商Autoliv,展開後的樣子很像是頂着個小枕頭,目的是減少對行人、騎行者可能造成的傷害。

Nuro R3的最高車速可達72km/h,滿載重量至少在半噸以上,如此體量已經可以對非機動車構成威脅。

一輛全自動駕駛的無人配送車,為了防止撞到行人而配備氣囊,乍一看似乎有些對自己自動駕駛技術的不信任。但是仔細想來,對于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保護,其實和機動車之間有些許不同:即便無人駕駛配送車自身已經提前預判刹停,如果非機動車那邊無法避免碰撞,這個半噸重的家夥也可能造成人身傷害。

Nuro應該是第一個用上安全氣囊的無人駕駛配送車,但外置安全氣囊對于乘用車來說卻并不是一個新鮮物。

早在2013年4月1日,沃爾沃曾經展示過一個名叫EnVeloP的安全系統,由隐藏在車頂的一系列氣囊組成,可以将車身整個包圍起來,全方位确保汽車不受外部碰撞的傷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是沃爾沃當年的愚人節玩笑。

但這樣的思路還真有人當真了,2019年前後采埃孚推出過類似的車外安全氣囊,主要目的是抵禦側面碰撞對車輛帶來的傷害。按照采埃孚的預計,外置氣囊可以減少30%的側撞沖擊,當然這在嚴重撞擊下也會增加人員的安全性。

不過迄今為止,這樣的外置氣囊還沒有得到量産應用。主要原因并非氣囊本身,而是能夠應對車輛撞擊的氣囊需要很大體積,相應也就需要更長的充氣時間。這要求車輛在碰撞發生之前就預判可能發生撞擊,并且還要有足夠高的判斷準确度,否則使用成本顯然不合理。

對于側面來車,即便是今天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普及,新車型多具備了360度全方位視野,在正側方向上精确探測較遠距離來車,也不是大家所重點關注的。尤其是此類事故較容易發生在側面視野盲區情況下,對于側面傳感器的反應速度和準确度要求就更高。

“防車撞”的外氣囊離實際應用還有些距離,“防撞人”的外置氣囊則已經在你我身邊。

沃爾沃從2012年開始(上面愚人節玩笑前一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個量産的行人保護安全氣囊。氣囊安裝在V40引擎蓋的後端,它的主要作用是在20-50km/h時速區間内保護行人的頭部,減少行人撞擊事故的緻命性。

在無行人保護的情況下,由于行人遭受撞擊後腿部先接觸到保險杠,頭部會被加速甩向堅硬的風擋玻璃、凸出的A柱以及風擋和引擎蓋接觸凹槽(頭部撞擊時速度更大),這些是造成中低速行人撞擊事故緻死的主要原因。

這之後,捷豹路虎、斯巴魯等不少車企也都開始使用這一類的外部行人氣囊。

另一種行人保護的方式是主動彈起式引擎蓋,其原理與行人氣囊有相通之處。雖然沒有了氣囊,但檢測到行人碰撞時迅速将引擎蓋的後端擡起一定高度,可以減少行人頭部跌落至引擎蓋表面時的落差和速度/動能,從而減少受到的傷害。

圖源見水印

與行人氣囊相比,主動式引擎蓋的成本相對更低(但也價值不菲),更加容易廣泛應用。如果你仔細觀察近年來的交通事故視頻,有時能夠發現此類安全裝置的工作痕迹。

Nuro可能表明了外置氣囊的另一類發展路徑,因為無人駕駛物流車很可能與非機動車、行人共用道路資源,遇到老人、孩童等脆弱人群的風險更高。為了避免可能遇到的麻煩,外置氣囊對于它們的價值可能會更大。

不論無人車還是乘用車,不論在車裡還是在車底,越來越多的氣囊保護是未來的必然,但也希望各位永遠不會親身感受到被氣囊彈是什麼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