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晨霧漸淡,泉水噴湧。冬日一大早有幸觀賞了神頭海壯觀的日出景象,如霧中仙境,似蓬萊聖地,像海市蜃樓。冬季雖然寒冷,但心裡熱乎乎的,感覺飄飄欲仙。初升的太陽,大得可愛,一蹦一跳地從天邊的雲層裡翻了出來,魔術師般地變幻出多姿的色彩。朝霞伴着橘黃的光暈,雲和日捉迷藏,雲嬉日,日逗雲,在雲騰霧起中彌漫了整個村落。
這兒,就是神頭鎮的神海濕地公園,它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東北十五公裡處,著名的神頭火力發電廠就在這裡。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如塞上西湖一般,以它獨有的魅力,折服了來這裡遊玩的人們。驅車從高速朔州支線神頭口出,向北轉朔州洗朔線,然後向東轉神朔大道或206省道就到這兒了。
好多年前,就常來神頭遊玩。它是朔州著名古八景之一,處于首位,有着傳奇的神話故事,洪濤山、拓跋公主、三大王、尉遲恭擒海馬等。如今,這些傳奇故事更賦予了地方濃厚的文化色彩,說起這些故事,神頭人總是樂此不疲,滔滔不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神頭之美在于山。這裡是朔州洪濤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夏日綠樹成蔭,秋日一片金黃。打酸棗棗,采摘麻花,撿地皮菜,摘面果果,挖甜草苗,這些都是六七十年代神頭人的經曆。孩童時候玩耍的地方之一就在山上,那裡有垂延欲滴的果實,那裡有一望無際的景緻。放眼一望,整個小鎮就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甚至連自己家在哪個方位都一目了然。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神頭之美在于水。它是桑幹河的重要發源地,常年好多組溫泉不斷流淌在這裡,從未間斷,冬季從不封河。當年,婦女河邊洗衣,銀鈴般的笑聲環繞整個村莊;兒童們在河邊嬉玩,放學後把書包往草地上一扔,開始摸魚、遊泳。這些往事已經成為很多神頭成人的永久記憶。
好多年前,寫過兩篇短文,一篇是《滄桑神頭海》,一篇是《神頭海,初現美》。今天心頭湧起又一種激動,猶如紅日升起之時在神頭海跳動一般。很想再次訴諸筆端,抒寫這裡,說說這裡的山,講講這裡的水,叨叨這裡的人......
久違了,這顆鑲嵌在朔州東方的明珠,今天它又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看那彎彎的觀賞橋,瞧那粼粼的神海水,大批鳥兒依然在寒冷的水面上淩空低飛,遠處是神女山,山上是神女閣,它如菩薩一般慈悲,又像戰士一樣勇敢,護佑和守衛着這裡的百姓,豐衣足食,幸福安康。
登山遠望,晨霧裡的村落似婺源小鎮般神奇,東西神海銀龍,南北亭台樓閣,小橋流水,蜿蜒曲折,組成了一條蛟龍戲水的壯美畫面,山上東側的峭壁上,又現三條真龍雕塑,活靈活現,氣勢非凡。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神女山上的龍,是祥和的象征,更是對曆史的傳承。它預示着着這裡的人們,能如蛟龍出海,健康勤勞,五谷豐登,四季平安。
夜幕降臨,小鎮卸下了一天的喧嚣,神女山上的燈亮起來了,音樂噴泉拉開了鎮上最優美的帷幕。特别是春節過後,農曆二月二之前,這裡就是彩燈的天堂、音樂的海洋。盡管嚴寒料峭,但寒冷阻擋不了小鎮的熱鬧,這是我國北方農村小鎮裡少有的喜慶景象,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還專門為此報道過這裡。
這裡的山鍛造了這裡的人民,這裡的水養育了這裡的百姓。我們看到,大大小小的魚塘就有很多,魚塘裡有金鳟魚、虹鳟魚,觀賞魚。太陽升起的時候,勤勞的漁民們就開始作業。在朝霞的映襯下,這裡簡直就是一個北方城市裡的魚米之鄉。如今,靠山吃山的采石場大都關停了,因為他們終于明白,破壞生态就是斷送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十多年以前,本土作家郭萬新先生一文中曾經寄托了對神頭海的感慨和期望,他這樣說:假如假以時日,桑幹河源頭的神頭真的還原了其秀美風光、體現了其應有的文化留存價值,那是朔州之幸,也是一方水土之幸。日出神頭海,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随着朔州旅遊業的日益發展,神海濕地的工程建設項目也在逐步拉開,在朝霞映襯下,建設雛形初現美麗,這一天在向我們闊步走來,那是因為勤勞的朔州人正朝着未來的美好生活努力着……
附一: 史振宇2015年舊作
神頭海,初現美
因工作需要,初秋之時再次來到桑幹河濕地——神頭。七年前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章,名曰:滄桑神頭海。當時回帖頗多,今日再寫這個題目,感慨頗深,讓人感覺到的是,神頭,這片土地越來越讓人重視和熱愛了!
據資料顯示: 桑幹河發源于山西省甯武縣的管涔山分水嶺村。源子河發源于山西省左雲縣的截口山。兩河在朔州朔城區馬邑村會合後始稱桑幹河。也就是在神頭這個方位。桑幹河經北京南部流向天津,在那裡注入海河,而後流入黃海的一個大海灣——渤海。所以說神頭為桑幹河源頭是名副其實了。
著名作家丁玲解放前曾經寫過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文中描述了河兩邊美麗的景色,這叫人不由地想起了這條河的發源地。它就是神頭,當地人也稱神頭海。
說起神頭海,小時候在這裡長大的校友趙玉蘭對曾經的神頭海如數家珍,她給我的回帖寫道:神頭海是指神頭鎮西邊的那個湖泊,因一小橋而隔為倆個湖泊,俗稱東,西神頭海。想當年,她神采奕奕,碧波粼粼,水清澈見底,可見魚兒在水草間嬉戲,一縷一縷的水草随水波宛延而去,水底的嫩綠水草在水中開着一簇簇純白色的小花,水也很深,最深處有3米多,水越深就覺得水越綠,小木船在海中劃行都不敢大意!
海邊上石砌的岸邊石縫下都是一股一股流淌着的溪水,最大一股從靠近岸上一平米見方的石洞裡湧出,水質特别甘甜,小時候就用雙手捧着喝,比起當前賣的什麼礦泉水,毫不遜色!
那時海邊建着倆處大型水泵,每到夏天就從海裡抽上水送上山坡,嘩啦啦的海水把千畝旱地變成水澆地,成就了洪濤山間一片片綠油油的梯田!這大量用水隻用一夜就又能把神頭海蓄得滿滿的,因為海裡好幾處大型泉眼湧出足夠多的浩蕩水流!海裡不僅有魚,還有蝦,海蚌,彩色的水鳥也是撲楞楞飛在水邊,岸邊垂柳的綠色枝條彎到水中,藍天白雲倒映在水中,那個景色真是叫個美啊!
太陽快落山時,晚霞把海水染的從橙到紫層層叠叠,好多魚兒還不時躍出海面,遠遠近近的水漣漪一圈套着一圈,那個景色真是醉人!微雨的時候就更美,微風佛面,神頭海就像女子的雙眼,脈脈含情,雨滴入海,碎碎密密,發出塔塔塔的聲音,海水就更綠了,黑白相間的燕子盤旋低飛,嗖嗖的用尾巴點一下水面又飛走了。
因為海水冬暖夏涼,即便到了數九天都從沒結過冰,所以大家都愛到海邊洗衣,大姑娘,小媳婦銀鈴般的笑聲四季不絕。也許是神頭海水的滋養,女孩子們皮膚柔嫩,水靈靈的,唇紅齒白,也給神頭海增添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冬天的神頭海上飄着水汽,像霧一樣的岚霭,水草依然是那樣綠,水中的魚,蝦依舊是那樣快樂地遊着,周圍是白雪皚皚的山的懷抱,置身其中,恍若是到了人間仙境!
網友葉子這樣回帖:我的印象中,過去的神頭海十分甯靜,婉約處子,一個閨閣之中的姑娘,綠藻漂浮,水波不興,鵝鴨嬉戲其間,婦女捶衣海邊,更加上洪濤山的傳說、擒海馬的故事、與天池與東海的豐富聯想,無不體現出神頭海的神秘,使人向往,使人流連,駐足其間,仿佛置身于江南。
多麼美麗的神頭海!我被她們的描述徹底折服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人怎麼能不熱愛這片熱土呢?今日我置身于此地,看到的是七年之間的變化,半下午的時間不夠漫長,而我的思想卻漫長了好久,讓人驚喜的是,這裡已經越來越受到了你,我,他的重視和保護,亭台樓閣,拓跋雕像,護欄石階……無不顯示着這片土地的重要。
今天我依然把這片土地稱作滄桑,是我看到了因為人類曾經無休止地破壞大山,而留下來的千瘡百孔。我看到了美麗的神頭海,照片裡不該也不忍出現的道道傷痕。結尾引用朔州作家郭萬新一句感慨吧:假如假以時日,桑幹河源頭真的還原了其秀美風光、體現了其應有的文化留存價值,那是朔州之幸,也是一方水土之幸。
附二:史振宇2009年舊作
滄桑神頭海
我始終看不到神頭海今天的美麗,是曆史把她描述的過分傳奇?還是這裡曾經發生過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翻閱有關神頭海的史志,隐隐約約透出了絲絲鏽迹的印痕,也就讀懂了神頭海今日的滄桑與沉重。
沿桑幹河溯源而上,來到朔州境内的神頭鎮。舉目遠望,就可看到重巒疊嶂的洪濤山。著名的神頭發電廠就坐落在這裡,那高聳入雲的晾水塔,那密密麻麻的輸電網,以及現代化的設備随處可見。而神頭海似乎變得更蒼老了許多,一小片婆娑綠樹掩映着幾泓碧水,這就是神頭海了。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把這裡描述的出神入化。有詩《龍池月夜》:“龍沼周遭統綠蕪,星稀雲靜月平鋪。分明塞北初懸鏡,仿佛江南小樣湖。梵宇波涵沉影壁,水晶盤捧夜光珠。鄂公汗馬功勞大,赢取淩煙古畫圖。”也曰:“金龍池畔水,演作桑幹河。東馳入滄海,浩蕩成洪波。”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曆史變遷給我們帶來環境上的落沒,許多泉水不再如往日一般的神采奕奕,雜亂無章的草坪間穿過幾條溪流,夕陽映照在湖上,映襯出污迹斑斑,淹沒了昨日的輝煌。
據資料顯示:神頭海是黃土高原著名的大型岩溶泉群。泉群沿着元子河河道分布,由金龍池、黃道泉、水圍泉寺、雲龍泉、五花泉、三灣泉和蓮花池等諸多泉組組成。明清兩代這裡曾經是著名的風景區,被稱為塞外小西湖。在金龍池旁邊,可以明顯地看到水源在枯竭,岸邊幾棵楊柳呈倒置狀,據說是當年尉遲恭擒海馬搏鬥所為。
20年前,我曾經到過這裡,當時的感覺是“小橋 流水 人家”般的意境。夏天,孩子們水中嬉鬧,冬天,婦女在這裡洗衣。如今,這裡部分河段已經斷流,往景一去不返。帶着孩子遊玩的我努力地給他找尋傳說中的故事,比如拓拔公主、三大王、尉遲恭擒海馬等等,也許隻有大詩人白居易才有詩為證:“高卧深居不見人,功名抖摟似灰塵。隻留一部清商曲,月下風前伴老身。”傳說一代比一代傳的神了,風景卻一天比一天見的少了……
桑幹河流動着曆史,洪濤山顯示着威嚴。望遠處,我們似乎可以傾聽到歲月如泣如訴的濤聲,大多曆史都是用許多痛苦的經曆寫成,神頭海也一樣難逃這樣的經曆,我深信:她會走過這片滄桑的。
或許,生活裡的你,我,他,都應該負責!
晉善晉美晉飛頭條号感謝史振宇先生和李妍女士的信任和厚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