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老話賽過什麼意思? 在甯波當地,對于一個人如果善于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我們就會說他(她)“交關會‘看三色’”,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甯波老話賽過什麼意思?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甯波當地,對于一個人如果善于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我們就會說他(她)“交關會‘看三色’”。
估計乍一聽,不是甯波本地的有一定年紀的會理解成看山色,欣賞自然美景。甯波一本方言書中寫的是“看三色”。這“三色”,解釋作天色、顔色、面色,總而言之,這三個要素綜合成了外界的情勢,有諺語曰“敲鑼聽音色,講話看三色”。還有一個關于“看三色”的故事,說的是以前甯波人多有做鹽生意的,若要生意成功,一要看天色,否則,一場傾盆大雨頓使你血本無歸;二要看鹽的成色,顔色越白越好;三要看“關老爺”的面色。其實,不僅是鹽生意,其他生意亦是如此。再後來,看到一篇文章寫麻将和甯波的淵源,說麻将源自甯波,裡面一些術語和甯波方言有關。“三色”指顔色牌。索子是綠色,筒子為黑色,萬子為紅色。也有些道理,但凡在麻将桌上的人,應該是眼觀六路的,得時時盯着、算着、防着,不可失碰,不可缺牌做“相公”,盡量避免放铳,“看三色”實在很要緊。由此引申到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提防、處處小心。至于哪種解釋更準确,也無從說起,說不定還有其他的“典故”呢。
甯波人形容一個人活絡,不僅說“會看三色”,也有叫眼頭活絡,還有形象地說成“踏着尾巴頭會動”。如果有些遲鈍的,那要被說成“木器店”“木頭人孩”或者“木笃笃”“木乎乎”“木性性”“木知木覺(各)”。這些詞,要麼是根據諧音,要麼用比喻,反正是把人跟沒有生氣的木頭聯系起來。
當然,不會“看三色”,有的是天生的敏感度差,也有的是個性使然。曾看到一個謎語,是猜甯波地名的,“落雨勿肯帶傘”,謎底是“青林”,那是“清淋”的諧音。甯波有青林灣,早先有青林古渡,在江北區莊橋顔家姚江邊上(蕭甬鐵路姚江橋)。甯波話說“性格生成,落雨清淋”,比喻個性強不怕吃虧不改初衷的人。
“無紹不成衙,無甯不成市”,甯波是個商業城市,在經商活動中,“看三色”很重要,這決定了甯波人性格的圓通融合。看看那些著名的甯波幫人士,大多能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外表則謙遜溫和。可是,甯波人外圓内方,一到關乎民族大義的時候,就會不計個人得失,不再管“三色”如何,挺身而出,大有“落雨清淋”的陣勢。否則,怎麼會有明明可以不死卻一心求死的張蒼水,有布衣修史的萬斯同,有放棄仕途回家著書、窮困潦倒不改初衷的全祖望呢?甬劇《築夢》中的沈三江,原型就是甯波人沈祝三,他可謂精明過人,最會“看三色”。但建造武漢大學時,即使傾家蕩産、債台高築,也不願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看三色”,那也是要有前提、有底線的,否則,就淪為見風使舵、見利眼開的小人之流了。用在人身上也要看場景的,不同的場合就會有褒貶之分。(摘自甯波日報趙淑萍,略有改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