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有位朋友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我大伯才57歲,上個月說胃疼,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跟堂哥說是肝上長了腫瘤,送來太晚了,如果化療的話能活半年,保守治療最多活兩年。這個消息除了大伯自己,幾乎比較親近的家人都知道了,大家很猶豫,告訴他怕他精神崩潰,但又覺得他有權利自己決定生死,現在家裡人意見不統一,吵成一鍋粥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更加傾向于間接、内斂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年輕人習慣給父母報喜不報憂,父母們也習慣性的略過自己得病的事情,告訴子女自己一切都好。死亡,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避諱,在面對死亡,大部分人選擇了“不告訴”,這是善意的謊言,也是大家日常所熟悉的事情,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讓親人們少些煩惱。
親人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ta?“告訴與否“這個問題其實并沒有标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面臨的情況不同,選擇也會有差異,一般來說,我們需要從4個方面去考慮:
·患者病情
如果說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生存率和治愈希望比較小,那麼,小艾更傾向于告知患者。因為就算瞞着,後續的治療流程和病情惡化後帶來的病痛同樣會讓患者察覺,倒不如一開始坦白告知,穩定患者情緒,并且和患者一起主動找醫生溝通交流,制訂适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當然,也有人擔憂患者知道病情後無法承受,一蹶不振,而選擇隐瞞,那麼此時就更需要家屬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及後續一系列與醫院、醫護人員的配合,讓患者在最後日子裡能夠體驗相對平和、有尊嚴的生活。
·患者年齡
如果是患者的年齡太大,突然得知自己的病情可能會造成心理負擔過大,反作用于病情,出現惡化的情況。而且很多老人的身體素質無法支撐後續強勁的治療,隻能姑息維穩,這個時候,倒不如讓其在生命最後階段,安安心心的,不驚不慌地度過。
·患者心理素質
如果患者的心理素質較差,突然告知病情可能會遭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打擊,如果此時治療依從性又比較好的話,善意的隐瞞并非壞事。如果是心理素質好的患者,他們更希望能夠由自己來選擇生命的走向,并且多數時候會懷抱治愈的希望,這對治療和病情是有積極影響的。
換個角度,如果你是患者,你希望别人告訴你實情嗎?當然,上述觀點隻是小艾一人的主觀想法,肯定有很多朋友有不一樣的看法,選擇無關對錯,隻是我們在決定一件事情時,可以先換位思考,問問自己,如果你是患者,你希望别人告訴你實情嗎?
調查顯示,有90%的患者希望能在癌症早期得知自己的病情,能夠在剩下的寶貴時間裡,完成自己的願望,規劃好自己的一切,不留遺憾、體體面面地走。
那麼,你的想法又是怎麼樣的呢?
選擇告知,方法很重要
在告知患者病情的時候,不要太直接,要考慮患者的感受,根據患者的性格和生活背景等,逐步滲透,客觀分析病情,必要時可以稍微淡化其嚴重性,安撫患者。另外,言辭不要太過激烈,盡量使用中性詞語,降低患者的恐懼感。
另外,在告知病情時,盡量不要弄得太過“隆重”或把一家人全都召集起來,可以找一個患者情緒平穩的時候,以比較平淡的語氣告知,“順其自然”,同時告訴患者相似病情的積極案例,增強其戰勝癌症的信心。
死亡教育很重要很多時候,無法面對也不敢面對的并非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親人,尤其自古以來,人們習慣對死亡避而不談,總希望能夠“掩蓋”或“躲避”過去。但是,每個人來到世上,死亡是必然的。
死亡教育,能夠讓人們更有勇氣正視死亡,理解其存在的意義,隻有懂得敬畏死亡,才能更懂得珍惜生命。#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腫瘤醫院院長:家人得了癌症千萬别隐瞞.健康時報.2017-9-9.
[2]如果家人得了癌症,你要不要告訴TA?.中國新聞網.2020-1-11.
[3]家屬患癌症到底要不要告訴本人?讓患者"蒙在鼓裡"情況可能會更糟!.保健時報.2020-5-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