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作者:馮少華)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出自《莊子集釋》卷六下《莊子·外篇·秋水》。層次不同,世界不同。兩個物種受地域和時令的限制,有着自己的世界。井裡的青蛙一直生活在井裡,與其溝通大海廣闊無垠的壯觀景象,那是自找沒趣。生活在夏天的蟲子,沒有經曆過冬季,對于冰雪的理解也就更為局限。其所認為的寒冷,也許隻是某天早上,露水滴在了自己身上。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層次不同是并立的,并沒有高下貴賤之分。鑒于認知的局限,隻有親身體會之後,才可能被認同與接納。若未眼見為實,皆為虛無缥缈,外界便是一片茫然。隻有看見了,才會相信。否則浩瀚大海,刺骨冰雪,不是天方,就是夜譚,不是欺騙,就是謊言。相信了,就一定能看見,是内心的笃定與安然,是知天知地知人的洞察能力,是綜合處理信息後,對未來精準的預判。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社會環境、生長場所、教育水平、思考能力、思維習慣在一定條件下會限制個人的認知。他人想什麼,自己控制不了;他人做什麼,自己強求不來。把不同的觀點放一放,懷着順其自然的心态去坦然面對,不作自命不凡的不可語者,閉上臭嘴,不進行無休止地争論;立場不同,左右各異,學識不一,不必嗔怒他人無法認同自己的觀點。否則,即使赢了道理,也輸了心情。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宇宙空間,不因認同而存在。道,一直就在那裡,不生不滅,不會因表達形式而有所改變;客觀世界,不因理解而呈現。理,深埋在心裡,不争不辯,不會因詞不達意而有所曲解。在相互溝通中,層次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同,不必強求。不同的人生軌迹,造就了層次差異,讓人的境界、格局、觀念各不相同,對世界理解的維度和看法迥異,所關注的重點也千姿百态。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人生苦短,世事維艱,言可暖心,亦可離心;言可助人,亦可傷人。世間的理争不完,不必在言語上争高低,也許赢了辯論,卻失了人心。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與他人交流要看對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從對方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換位思考,以其喜歡的方式交流,用其理解的觀念溝通。與眼界受限的井蛙,去講井裡之事;對見識短淺的夏蟲,來談盛夏之花。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在生活中修行補漏,迷惘之時他渡,覺醒之時自渡。立足于長遠和整體效益最大化,融入虛空,打通空間的阻隔,多走多看不斷增長見識;沉澱閱曆,暢通歲月的記憶,在平淡中活出精彩。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地待人處世,坦然地放下名利,才能笃定地看淡很多,看清很多。逐步學會用心聆聽,才能借助他人的閱曆增長自己的見聞,才不會與時空有差異的人發生争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