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4 20:53:21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1

關于“秋”

秋天,對不同的人而言,代表着不同的意象,或充滿豐收喜悅,或感懷蕭瑟凄涼……而“秋”的字形本身也讓人産生諸多聯想。成熟的果實紅似火,是秋天裡常見的景象;秋後火燒稭稈,是我國農村古已有之的習俗……似乎從這些角度都能對“秋”的字形做出解釋。而實際上,如果我們追根溯源的話,“秋”這個看似一目了然的字形,确實存在着解釋上的歧義。

“秋”字在甲骨文中寫成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2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3

等形狀。前一種字形很像一隻長着觸角的昆蟲。然而究竟是哪種昆蟲呢?文字學家們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蟋蟀,理由是“蟲以鳴秋”。古人發現,蟋蟀一般在秋天鳴叫,因此,借其形體表示“秋天”。

但是,也有人認為是蝗蟲。因為商代的人管蝗蟲叫“虬”,而甲骨蔔辭中不乏以“虬”代“秋”的用例。比如“今虬其有降疫”“今虬多雨”等,其中的“虬”都指秋季。可見,在古人眼中,蝗蟲跟秋天關系密切,用它來表示“秋”是很自然的事情。

後一種字形上面仍然是昆蟲的形象,下面增加了“火”。一般認為,這表示農民在收獲莊稼之後,用火焚燒稭稈,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滅除田間的害蟲。但也有解釋認為,加“火”表示秋天禾谷成熟,遠看似火灼。還有人用《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來解釋“秋”中有“火”的理據性。農曆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下,天氣轉涼,意味着秋天的到來。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4

每一種解釋似乎都有其道理,而這些推斷都指向共同的方向,即“秋”最初的字形跟農作物成熟并收獲的季節有關。

籀文時期,“秋”字寫成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5

,可以看出其字形當中被添加了“禾”,這進一步表明它的意思跟農作物有關。而到了小篆,原來字形中的昆蟲就消失不見了,寫成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6

,這已經跟它現在的寫法非常接近了,隻是“禾”和“火”的左右位置剛好相反。

許慎《說文解字》:“秋,禾谷孰(熟)也。”“秋”本來表示收獲、收成、成熟的莊稼等意思。例如《尚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大緻意思是說,農民隻有努力耕作,才能有收獲。後來,“有秋”成為一種固定的說法,用以指豐收、豐年等意思。例如宋代範成大《顔橋道中》:“處處田疇盡有秋”,描繪的是農田裡一派豐收的景象。現在,人們仍然使用“收秋”一詞,表示收獲成熟的農産品,用的也是“秋”的最初的意思。

收獲的季節就是秋天,因此,“秋”自然而然含有“秋天”的意思。《詩經·衛風·氓》中的“秋以為期”,是女子跟心上人約定秋天為婚期。《管子·四時》:“春嬴育,夏養長。秋聚收,冬閉藏。”則指出了春、夏、秋、冬四季各自的季節特征。

古人用春、夏、秋、冬四時搭配五行。秋屬金,而金色白,可見,“金秋”“白露”中的顔色詞是有其特定來源的。“白露”原本是指秋天的露水,例如《詩經·秦風·蒹葭》中的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如今,“白露”一詞則主要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名稱為人們所熟知。

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到深秋時節,草木凋零,自然界籠罩着蕭條肅殺的氣氛,“秋”由此多了“悲愁”的色彩和含義。古時把年老而不得意的文人叫作“秋士”,例如《淮南子·缪稱訓》:“春女思,秋士悲。”

在古人的觀念中,秋季代表“肅殺”,因此,凡事崇尚“順天而為”的古人通常把行刑問斬之類的事情安排在秋季執行,也就是所謂“秋後問斬”。而且,與律令、刑獄有關的事情往往被冠以“秋”。比方說,“秋曹”是刑部的别稱,“秋憲”指刑法或司法、監察官員及官署,等等。

說到這裡,順便提一句。一般認為,“秋”在“愁”的字形當中表示讀音。然而,從“秋”隐含的“悲愁”之義我們可以看出,既然“愁”的主要意思是“憂愁”,那麼,它跟“秋”之間的聯系顯然不僅僅是讀音。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7

“秋”由秋季的意思,發展出表示一年的時間,比如古代文獻中大量出現的“千秋萬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詩經·王風·采葛》中的“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由于前一句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後一句有“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與之并提,所以,“三秋”在這裡顯然指的不是三年,而是長于三個月、短于三年的時間,即三個秋季,相當于九個月。但是,後來由此衍生出的我們現在常常挂在嘴邊的說法“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裡的“秋”則是指“一年的時間”,“三秋”就是三年,泛指很長的時間間隔。

“秋”由表示季節名稱的意思,還發展出某一時期、某一時刻這樣的含義,而且常常含有不好的意思,這大概也跟秋季肅殺的隐含意義有關。例如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再如,“多事之秋”一般用來形容政局不穩定、變故多的時期。

正如劉禹錫詩中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國文人雅士向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并由此産生了無數詩詞名篇。然而時移世易,對于現代人而言,提到秋天,已經少了傷感,更多想到的是秋高氣爽的天氣、斑斓美麗的景緻。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飒飒秋風至,漣漣秋水長,莫負好時光。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8

關于“月”

中秋這天,中國人有一邊圍坐賞月,一邊品嘗月餅的風俗。那麼,你對這“月亮”之“月”、“月餅”之“月”又有多少了解呢?你可知道它有哪些文化内涵?下面,就讓我們一接着來賞賞“月”。

“月”在甲骨文中寫成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9

等形狀,象月牙之形。可見,這個字從産生伊始就是指月亮。至于為什麼用月牙而非滿月來表示,一般認為,是因為月亮有圓有缺,而月虧之時多于月滿之時,所以,其字不用圓形以區别于表示太陽的“日”。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月,阙也。”強調的正是月亮不圓而缺損的狀态。

月亮的盈虧變化跟太陽的起落一樣,使古人得以借此觀測時間。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中說:“凡日一出謂之一日,月盈虧謂之一月。”我國農曆以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為一月,因此,“月”由指月亮發展出表示計時單位的功能。宋代蘇洵《六國論》中的“日削月割”,“日”和“月”并非指太陽和月亮,而是指它們所代表的時間周期。

一月之内的日期,農曆每月初一稱為“朔”,每月最後一天稱為“晦”。《莊子·逍遙遊》中有“朝菌不知晦朔”。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一個月有開頭一天和最後一天,可見其生命曆程何其短暫。大月的十六、小月的十五稱為“望”。因為在這一天,太陽向西方落下時,月亮從東方升起,二者遙遙相望,所以稱為“望”。朔、晦、望都是就當天的月相而言的。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10

“月”字的字形演變

“月”除了表示“月亮”“月份”的意思外,還可以表示“每月的”以及“形狀像月亮的”等意思。前者如“月報”“月收入”等,顯然是從“月份”的意思發展而來;後者如“月餅”“月琴”等,是由“月亮”之義引申而來的。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11

“月”的意思相對單純,然而,人們對月亮寄予的情感卻是豐富的。自古以來,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反複吟詠的對象。人們或以月寄托情思、鄉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借月抒懷言志,探索人生哲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明時暗,或圓或缺,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遙不可及的月亮總能激發人的萬千思緒,引人無限遐想。

中國人對月亮的情感還體現在古詩文中俯拾皆是的關于月亮的美稱、别稱上。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稱說月亮。有些以古代傳說為來源,比如,傳說月中有蟾蜍,因而有缺蟾、素蟾、圓蟾等說法;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因而有兔鈎、兔華、玉兔等說法;傳說為月亮駕車的仙人名叫望舒,因而有素舒、圓舒等說法。有些則着眼于月亮的圓缺、明暗、起落等不同狀态,比如說,用皓月、天眼、玉鏡等形容明月,用團栾、夕輪、銀盤等形容圓月,用微月、銀鈎、玉鈎等形容新月,用曉魄、旭月等形容拂曉的月亮,用晚魄、晚照、宵月等形容夜晚的月亮,等等,實在是不勝枚舉。

“月”後來作為部首使用,由“月”構成的字大多跟月亮或時間有關。例如:“朗、明、期、朔、朝”等。

然而,也有一批字,比如“肺、臉、腎、胃、腰”等,它們似乎跟月亮或者時間沒有什麼關系。那是因為,從現代漢字的角度來看,以“月”為偏旁的字實際上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日月的“月”,另一個則是“肉”,後者多是跟人或動物的身體器官、部位等有關的字。究其原因,是因為“肉”的古文形體,特别是其小篆字形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12

跟“月”的小篆字形

和中秋節有關的名句(中秋話秋與)13

極其相似。所以,當漢字發展到隸書、楷書階段時,用作偏旁的“肉”與日月的“月”就合二為一了,這就導緻“朦胧”和“肥胖”的左偏旁是同一種形體。

有趣的是,無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觀點,還是現代醫學實驗研究,都認為月亮的盈虧變化,也就是月相,以及與之相關的月球引力潮,确實與人體狀态存在着一定關系,可能導緻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某些變化。

可見,月亮的陰晴圓缺影響的不僅僅是人的情感,還會對人的肉體産生實質性的影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明月,承載着華夏兒女對親人、對家鄉、對祖國的萬千情愫和深情厚誼。此時此刻,願她照亮八方,溫暖你我。

◎本文原載于《月讀》(作者富麗),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