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圈冰火兩重天,圈内的北京成功實現去工業化,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經濟一路高歌,2019年GDP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跻身世界頂級城市之列。而圈外地區卻如同黑洞邊上的陰影,伸手不見五指!
為何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結果?為何珠三角、長三角都能攜手同行,一起繁華,而京津冀卻衆星捧月,隻見月光,不見星光?
問題的根本在于,珠三角和長三角都形成了研發、設計、制造、營銷、出口一體的完整産業鍊,大部分經濟活動在區域内進行,分工明确,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即使是昆山這種縣級市也承擔了特定的角色。反觀京津冀,并沒有完整的産業鍊,經濟活動各行其是,驢唇不對馬嘴!北京的上下遊企業都在南方,唐山以鋼鐵、石化等重工業為主,天津以商業、貿易、化工、醫藥、金融、地産、貿易為主。京津冀的制造業主要是獨立的個體,如同大海中的孤島,與周邊的聯系較少。京津冀有很多科技和制造類知名企業,如小米、聯想、長城、京東方、清華紫光、中科曙光等,但其制造主要在南方,因為南方有齊全的供應鍊,制造的成本更低。
天津近年出現的問題本質上是産業問題,天津有人口、有港口、有商業,但缺少形成中産階級和富裕階層的健康産業,如同沒有活水流入的水塘,水質已然腐壞,何談崛起?河北的情況也是如此!
産業鍊的缺失令京津冀經濟區先天不足,說是城市群,其實隻是概念。沒有産業上的融合,沒有完整的産業鍊,經濟沒有堅強支撐,京津冀拿什麼擰成一股繩?由于貌合神離,河北與天津并沒有因為北京在科創上的崛起而受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就指明了京津冀崛起的唯一道路,那就是:構建京津冀自己的産業鍊,給經濟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京津冀如何才能構築起像珠三角、長三角那樣的産業鍊?
1、北京要發揮核心作用
北京現在雖然已經去工業化,但北京有大量中國500強,每一個500強背後都是一根或數根産業鍊條,隻要北京的特大企業決定在環北京地區構建産業鍊,這事就成了一半!此外,北京還是中國科創企業最聚集的地區,如果它們把制造業務放在京津冀,則必然會帶動配套企業在此投資建設配套企業。如同台積電去美國建廠,可不是它一個去,還會帶走一大批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如漢唐集成、帆宣系統,以及封裝、材料企業。
2、科技企業要發揮核心作用
京津冀有很多科技、制造企業,以小米為例,它每年的手機、智能終端銷量達上億部,總金額超2000億元。如果小米堅決要求在天津建設制造基地,代工企業不可能不同意。最近蘋果和高通不就要求部分制造業務轉移到印度和越南嗎?小米相關供應商有數百家,即使其中十分之一一起過來,所能創造的價值也非常巨大!京津冀像小米這樣的企業還有二三十個,每一個都帶來一點産業鍊,最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初長三角、珠三角起步也是從一個個孤立的制造工廠開始的。
3、打通京津冀省際壁壘
珠三角産業鍊比長三角更完整、更高端,根本原因是珠三角在一省之内,行政障礙較少,而長三角橫跨好幾個省,利益衆多,關系複雜。産業鍊最忌中間環節太多,這樣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率,影響運轉,這也是工業園更受歡迎的原因。
其實河北與天津合并更有利于京津冀産業鍊的建設,但不現實。所以隻能明确産業分工,建議天津集中發展集成電路、信息通訊、電子、光電等産業,河北集中發展機械、電氣、汽車、手機、計算機、家用電器、電子元器件等産業,相近産業成立專業性工業園,分布在天津、廊坊、雄安、保定、唐山、滄州等六個城市。上述六市之間實現稅收、社保、公積金、公交、高速收費、行政收費等的統一,避免重複收費,切實打通産業鍊壁壘。
4、組建京津冀1 6融合發展委員會
由北京、天津、保定、雄安、唐山、廊坊、滄州七市構成京津冀核心區,成立由各市一把手組成的發展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解決區域經濟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為産業鍊建設保駕護航。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京津冀将在2030年前形成中國第三個具備内循環能力的産業鍊,京津冀經濟區這個中國第三極,真正從規劃走進現實,天津将實現複興,河北将實現崛起,北京将成為北方大腦,帶動整個北中國崛起。
一個有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制造能力,有商業模式和開創精神的京津冀值得期待!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猴軍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