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騰小追繼續主持成語競賽。
“今天的第一個成語是:不亦樂乎。”
子路毫不猶豫搶到答題機會。“夫子常說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就來自這裡,一個字都沒改。意思是:不也是很快樂嗎?”
“回答基本正确。”
“正确就是正确,不正确就是不正确,怎麼到我這裡還來個‘基本正确’?”子路有點不滿。
“大部分對了,隻是‘不亦樂乎’的含義不準确。”騰小追解釋說,“當然這不能怪你,是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含義才發生了變化。這個成語的意思已經變成了‘極度’‘非常’的意思,常常用來形容達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狀态。”
“小追,你給我們舉個例子吧。”夫子建議道。
“好的。”小追想了一下,說,“以我為例,可以說:我一邊找成語,一邊出題,還要聽大家的解答,作出點評,忙得我是不亦樂乎。在這裡,‘不亦樂乎’就有‘非常’‘極端’的意思。”
“變化也太大了!原本是‘喜悅’‘快樂’的意思,竟然變成了‘極度’‘非常’,這我怎麼能知道?”子路好像在給自己找理由。
顔回分析說:“從小追這兩天講的内容來看,成語的流傳和定型,有的保持原樣沒有變化,有的外形變了,有的含義變了,好像挺複雜……”
“這應該是正常現象,改變才有活力嘛。我們看夏、殷以來的語言流傳、沿革,大緻也是這樣的。”夫子說道。
“是的,”小追說,“不過我發現,來自我們這裡的成語大部分還是穩定的,有變化的隻是一小部分。”
他接着出題:“下一個成語是:文質彬彬。”
“唰”,大家齊刷刷地舉起了手,幾乎是在同時;這讓騰小追很為難,讓誰答呢?
“解釋‘文質彬彬’,就找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吧。”他掃視一圈,“顔回,你來答吧。”
子路好像有意見:“小追,你的意思顔回就是君子呗?”
“我沒說呀!”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夫子的原話可是這樣的!”
“噢,我忘了。不過‘文質彬彬’的意思已經發生了變化。”小追說,“我們先讓顔回答題,然後再讨論它的意思,好不好?”
顔回答道:“子路說得對,文質彬彬我确實不敢當,我離君子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夫子說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大家可能都記得: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質彬彬’就來自這裡。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質樸超過文采就顯得粗野,文采超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文采和質樸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君子。這是我理解的意思,至于後來流傳過程中意思的改變,就得你來告訴我們了,小追。”
“好。”小追接着說,“夫子的這段話大家都很熟悉,是說做一個君子應該具備的條件,文采和質樸要配合恰當。可是後來‘文質彬彬’的意思變了,變成‘文雅有禮’的意思了。”
“這等于意思偏向一個方面了。”子貢說,“原來的‘文質彬彬’是強調兩個方面,既有文采,又有質樸,文采和質樸恰當地結合在一起;後面小追說的意思,隻強調外表的文雅有禮,好像隻有文采沒有質樸了。”
“是的,‘文質彬彬’的意思‘跑偏’了,”小追說,“所以說顔回文質彬彬,并不代表我認為他是君子啊。”
子路恍然大悟:“這麼個‘文質彬彬’啊!”
“如果我說‘子路文質彬彬’,你認為合适嗎?”
“不合适,我恐怕永遠也做不到文質彬彬。”子路爽快地說,“你可以說:顔回文質彬彬,一看就是個書生。”
“看來你已經領會了‘文質彬彬’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小追贊同地說。
“下面一個成語是——”子路模仿着小追出題的樣子。
小追笑着接下去:“下面一個成語是:愚不可及。誰來解答?”
子貢舉手答題。“‘愚不可及’說的是衛國大夫甯武子。夫子給我們講過他的故事。說他在國家有道時就聰明,在國家無道時就裝糊塗。他的聰明是别人可以做到的,他的裝糊塗是别人做不到的。夫子原話是這樣說的:甯武子,邦有道則知(智),邦無道則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愚不可及’這個成語應該就來自這裡。夫子希望後人應該借鑒甯武子的‘知(智)’和‘愚’,尤其是他的‘愚’,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小追轉向夫子:“先生,難道‘愚’我們也要學嗎?”
“這個‘愚’可不是愚蠢,實際上是知進退、懂取舍,是身處亂世的處世智慧。”
“也就是說,在這裡,‘愚不可及’是誇人,是一個褒義詞?”
“是的。”
“可是後來它的意思變了,變成損人了,是貶義詞。”
“哦,是嗎?”
“我們說一個人愚不可及,意思就是他蠢得别人都趕不上,簡直愚蠢無比。”
“啊,完全反了。我本來是誇人智慧,到你那裡竟變成了罵人愚蠢,變化太大了!”開明的夫子也有點意外。
子路還是有點不能接受:“我就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變來變去,就照原樣流傳下去不挺好嘛。我總有點被冒犯和不被尊重的感覺……”
“逝者如斯夫!”夫子對子路說,“我們看到的河水,既是上遊之水,又不是上遊之水,它看上去沒有變化,其實一直都在變。語言文字也是這樣,既是古人的,又不是古人的;在流傳、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變化,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好有哲理!”小追說,“我隻是覺得神奇。這些成語流傳幾百年、幾千年,沒有人下命令,沒有人去管理,它們會自動适應:這些要原封不動地使用,那些要調整和改變。這不是很神奇嗎?”
“是啊……”大家也有同感。
“更神奇的是,”小追接着說,“這些成語好像得到了永生,每朝每代、每時每刻都有人在說、在用,在座各位的思想、情感也在成語裡得到了永生。你們已經永遠活在人們嘴上!”
“應該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顔回糾正小追。
“我覺得,‘活在嘴上’是比‘活在心中’更高的獎賞!”小追強調說。
“吾與追也!”夫子突然冒出這麼一句,“我同意小追的說法,他說得太好了!‘活在人們嘴上’确實是一種更高的榮譽。”
“這種說法挺新鮮,常常被人念叨也是一種榮譽!”子路一直對歇後語感興趣,就對小追說,“小追,我們在歇後語上是不是也享受到了這樣的榮譽?”
小追正要講歇後語。“當然。你們在歇後語裡也經常被提到!”
“那你快給我們講講!”
小追想了想說:“講歇後語,我打算繼續采用競賽的方式,不過這裡我們要比的是猜謎。”
“猜謎?”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一個歇後語就相當于一條謎語,”小追解釋說,“它的前半截是謎面,後半截是謎底。比如‘孔夫子門前講《論語》’就相當于謎面,‘不自量力’就是謎底。”
“你說歇後語的前半截,我們猜後半截,是這樣嗎,小追?”子路問道。
“對,就是這樣猜。”
“這個有點意思,小追,你快出題吧!”
“好,那我就‘馬兒伸腿——’”小追上來就抛出一個歇後語,同時做出一個伸腿的動作。
大家正等着聽他的下文,卻突然沒了動靜;小追又伸了伸腿,微笑地看着大家,還是不作聲。
“噢,我明白了,小追,你這就是一個歇後語,是不是?”子貢反應過來。
“對。你們猜猜是什麼意思。”
子路比較誇張,他甚至站了起來,模仿着馬伸腿的動作。
宰我看到這個動作,一下子恍然大悟:“‘馬兒伸腿’就是‘出蹄’呀!這是諧音啊。這個歇後語應該是:馬兒伸腿——出題!”
“嘿!這個巧妙,風趣……”顔回回味着歇後語的意思。
夫子笑着說:“我看由也有一半功勞,沒有他的演示,予也答不上來。”
“你看,夫子是最公平的!”子路有幾分得意,他接着催促小追說,“那你就繼續‘伸腿’吧,小追。”
大家都笑了。
“好。請聽好了:孔夫子的嘴巴。猜猜它的下半句應該是什麼。”
衆人猜了半天也不得要領,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夫子,仔細去看他的嘴巴。
“嘿,我的嘴巴有什麼好看的!”
小追隻好公布答案:“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是說夫子文思敏捷,口才好,說出話來就成文章。請大家接着猜下一個:孔夫子念書。”
還是沒有人猜對。
小追公布答案:“孔夫子念書——咬文嚼字。大家可能對歇後語還不熟悉,仔細體會,慢慢琢磨,逐漸就能猜出答案了。聽好了,下一個是:孔夫子講學。”
顔回舉起了手。“孔夫子講學——之乎者也。”
“答對啦!”小追喊道,“就這樣,接着來:孔夫子背書箱。”
冉有舉手了。“孔夫子背書箱——裡面大有文章。”
“對啦!下一個:孔夫子拿笤帚。”
子貢舉手答題。“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掃地。”
“正确!下一個:孔夫子搬家。”
子路舉起手來。他佯裝不滿地說:“小追,你要把夫子累死啊!一會兒讓他講學念書,一會兒讓他掃地搬家,還腦力體力全有了!”
小追也忍不住笑了:“剛才不是說了嘛,這是一種榮譽啊!誰讓夫子那麼有名、那麼厲害呢!一般人沒有權威、沒有說服力呀,所以隻能麻煩夫子了。”他接着說:“實際上,和夫子有關的俗語、成語多了去了,我們今天隻介紹了一小部分。對了,這個歇後語你猜出來了嗎?”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對不對?”
“對了。下面我們讓夫子歇一歇,請在座的各位出場。這個歇後語是:孔夫子的弟子。在座各位可都有了。”
“弟子不就是我們這些人嘛,有什麼好說的?”
“你們這些弟子可不簡單哪,你們可都是聖人的弟子啊!是聖賢之輩!”
“是‘剩’下來的‘閑’人!”子路調侃說。
“你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了,這個歇後語是:孔夫子的弟子——閑(賢)人。”
“啊?真說我們是閑人哪!”
“說你們是‘聖賢’的‘賢’,然後才轉為‘閑人’的‘閑’,還是利用了諧音,這麼說是為了好玩。歇後語就是這樣的。”
“你看看,為了你們好玩,我們做了多少犧牲,都把自己變成閑人了!”子路故意誇張,“小追,我真羨慕你們,有那麼多成語和俗語可以用;我們現在能用的就非常少,和我們比起來,你們真是太幸福了!”
“你這麼說,讓我又想起一個俗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些都是你們打下的基礎,我們應該感謝你們的付出!”小追動情地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