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鼓搗鳥蛋”是我1999年1月28日,在光明日報上針對當時兒童畫考級時所發表的一篇文章。時光飛逝,随着對兒童美術教學與研究的深入,加之19年來蒲公英行動在鄉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探索,還有自己一直堅持的對邊遠民族地區兒童原生繪畫的調查,發現持續20多年的兒童繪畫考級,此刻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于是我隻能就自己的觀點對兒童畫考級再進行一些闡述。
幾乎每位孩子都有塗畫的興趣。對兒童來說,繪畫是一種具可識别形象的符号系統,即便他們畫的一根線或是一個圓,也都可顯示出其創造性思維生成的明顯軌迹,而這也是人類早期個體生命成長的一種需要。盡管兒童畫畫的起因尚不清楚,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即他們作畫不是為了追求成人的承認,也不會隻是為了智力的啟蒙,否則也就不會有世界各地基本相同的兒童繪畫發展軌迹,和那麼相似的兒童塗鴉行為了。我以為兒童的繪畫是兒童早期生命的一種律動,是他們生命的需要,其圖形與孩子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連。盡管兒童早期繪畫不具備成人觀念中形的概念,但一旦我們把它當作兒童心靈的投射,便也就能夠理解他們的繪畫了。
陳子骁(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江南韻 版畫 點評:作者采用吹塑版畫的手法,描繪一個古樸甯靜的江南水鄉,勾起遊子心中難舍的鄉愁,又是一首贊歌,讴歌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注重生命成長和自我價值的美術教育,在激發兒童想象和創造力形成的同時,也讓兒童有了安全感。而缺乏創造性的孩子往往都會存在某種心理防範,具體表現在他們無論做什麼,或者畫什麼都需要外來的提示和經驗,輕易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在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模式中,人們所采用的常常是以兒童畫作品為依據的評價方式,它所注重的是技能的發展,而忽略了兒童情感與思維過程的存在。而兒童畫考級更是将兒童置于了特定的,像參加高考似的那種封閉的環境,然後讓兒童按照他們所規定題目來畫畫,接着再由所謂專家統一評審,以給兒童繪畫水平定級。從4歲至16歲,共分13級;且其中還細化為水墨、素描、花鳥、風景和人物等多科。甚至還根據評審結果來量化和認定教師教學的好壞,且以送參考學生多少來設定考點。惟獨沒有想到這種考級對兒童造成的傷害。
事實上,對兒童繪畫的正确評價包括諸多方面,如,兒童心理、生理、自發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表現等等,而非簡單一張畫就能測試。顯而易見,現存對“兒童畫考級”問題的争戰,所呈現出的乃是當下兩種美術教育觀念的分歧與較量。于兒童來說,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信息時代,科技的日益先進,感官信息的日趨複雜,他們必須通過學習,使自己适應新的環境。美術有助兒童發展理解和辨别這種充滿想象與符号世界的多種潛能,而對各種刺激的感知、闡釋、理解和評價能力的形成則成為他們學習的關鍵。
現代教育重視人的知識結構和藝術素養,強調用積極的思維去改變過去那種單純的記憶和模仿。兒童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繪畫技能技巧的訓練,也不再單單是為了培養幾個藝術家,它已越出本學科的領域,成為培養具有創造性、開拓性人才的基礎工程之一。(轉自《美術報》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原副主任謝麗芳)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