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5歲的小朋友A和B,一年時間,A身高長了4cm,B身高長了8厘米,問,誰的生長趨勢更好?
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回答,是B。
但如果我告訴你,A一年的骨齡長了0.5歲,B一年的骨齡長了1.4歲,那麼,誰的生長趨勢更好呢?
答案是A。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得從身高增長速度和骨齡生長速度的關系說起。
打個比方來形容身高增長速度和骨齡生長速度的關系:老爺車和賽車在比賽,比賽持續時間不限,前進速度也不限,汽油(骨齡)是固定的。
老爺車(身高增長)速度慢,但是省油;
賽車(骨骼增長)速度快,但是費油。
速度很快的賽車耗費固定的汽油,可能很早就到達了180厘米的終點;也可能前期跑得很快,汽油消耗太快,後期汽油用盡,隻能永遠停留在170厘米的半路上。
龜速的老爺車跑得慢,雖然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它在慢慢地消耗固定的汽油,最終也能爬到180厘米的終點;
當然,也有可能跑得太慢,最後汽油耗盡,也隻是跑到165厘米的路程。
可見,車速(身高增長速度)、汽油耗費的速度(骨齡增長速度),共同決定了車最後能跑多遠。
也就是說:
車速(身高增長速度)越快越好的同時,汽油耗費的速度(骨骼增長的速度)要越慢才越好。
一、如何讓“車速”(身高增長速度)再快一點?
想要長高速度快一點,營養是關鍵。
與身高最相關的營養素,包括鈣、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C、鋅、蛋白質等,需要特别注重。
飲食上需優先把奶類吃夠。
因為奶是一種營養均衡的食物,尤其是優質蛋白和鈣,含量很豐富,其它各種微量元素也比較均衡。
每天保證足夠的奶量基礎上,其它的主食,肉蛋和蔬果堅果,也需均衡攝入。
如果孩子脾胃弱,則要積極提升其消化吸收能力。
原則就是:增加營養,又不增加消化負擔。
比如可以用營養密度更高的粗雜糧,替代一部分的精白米面,增加營養。
但全麥、小米、燕麥以及豌豆、紅豆、綠豆等雜豆類,相對難消化,就可用“粗糧細作”的方式去提供,把它們打成糊、漿,做成饅頭、發糕等發酵形式,或者增加雜糧的浸泡時間,都可以減輕孩子消化負擔。
又比如把難消化的肉類安排在白天吃完,晚餐不吃。或者把肉做成肉泥,把蛋做成蒸蛋,不高溫煎炸食物等等,都可以減輕孩子消化負擔。
基礎過于薄弱的,需要配合助力消化吸收的營養素。
上述是針對需要延緩骨齡的孩子而言,有些孩子骨齡長得太慢也是不正常的。
如果孩子骨齡落後年齡超過1歲甚至2歲以上,需要在排除甲狀腺素異常、軟骨發育異常、生長激素缺乏等情況後,重點養好腸胃,做好營養幹預。
二、如何讓“汽油”(骨齡)消耗速度再慢一點?
一、避免超重和肥胖。
體重長得快,“汽油”(骨齡)就消耗得快,
為啥呢?
因為快速增長的體重會造成脂肪囤積,脂肪中有種叫芳香化酶的物質就會增加,芳香化酶會把睾酮轉化為雌激素,過量的雌激素進而加速長骨的生長和成長闆鈣化閉合,加速骨齡增長。
所以,身高偏矮以及肥胖的兒童,都需要控制體重,來延緩骨齡增長速度,為後續的身高增長争取更多時間。
二、維持體内炎症平衡。
除了感染性疾病外,現今孩子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濕疹等與過敏相關的疾病。
這類孩子體内炎症較強,組織損傷多,易消耗生長激素影響長高,
此外,過多的炎症因子也會激發芳香化酶活性,進而加速骨齡的生長,故要積極調理疾病,降低炎症水平。
三、飲食調整。
少吃或不吃可能導緻骨齡發育加速的食物,像人參、黨參、西洋參、巴戟天、蜂王漿、冬蟲夏草等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以及未脫去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牛初乳,動物和人胎盤制品,未剔除睾丸、卵巢、腎上腺的牛雜、羊雜等動物内髒,生長周期較短的水産品;
還有不吃易導緻體重快速增長的食物,像甜食、甜飲料、糕點等各種高熱量、低營養密度的加工食品。
因為它們往往富含精制糖,刺激孩子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增加芳香化酶活性,加速骨齡生長。
四是提供良好環境。
情緒因素非常容易被家長忽略。
從小在緊張氛圍中長大、經常被父母訓斥打罵的孩子,腎上腺皮質功能易亢進,易造成體内弱雄激素過多,經芳香化酶轉化為過多的雌激素,進而加速骨齡生長。
此外,要減少環境中的外源性雌激素接觸,像塑化劑、洗滌劑、添加劑。
如果孩子已經骨齡提前,就要積極促進雌激素代謝,調整腸道菌群,優化肝髒解毒,像維生素B族、維生素C、抗氧化劑、膳食纖維、益生菌等都是有益的。
三、什麼情況下需要“測骨齡”呢?
拍骨齡片一般是用孩子的左手來拍正位片。
之所以拍手骨片,是因為通過手骨,就可判斷下肢骨的生長狀态。
孩子長身高是通過成長闆的不斷增長實現的,如果手骨的成長闆都消失了,下肢骨基本上也停止生長了,醫生可根據不同骨頭出現的時間節點、發育等級來推算孩子骨齡。
所以測手骨,是夠用的。
最好的情況是,在“骨齡比實際年齡小一歲以内”這個範圍内,保持骨齡盡可能小,身高生長速度盡可能快,實現期望身高的可能性就越大。
哪些情況建議定期監測骨齡呢?
1、父母對孩子成年身高有特定期望值,就需要定期監測骨齡,在青春期之前一般建議每1-2年測一次,青春期可每年測一次;
2、不論父母有沒有期望,如果孩子身高明顯矮小,或身高過矮過高,再或者有性早熟征兆,就需要檢查骨齡,一般建議每半年~1年檢測一次,便于監測身高水平;
3、體重長得快,體型粗壯肥胖以及孩子身高遠高于遺傳身高,有必要去測骨骼,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如果對孩子成年身高沒有特定的期望,孩子身高生長水平也一直在正常範圍,那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可以不用每年測骨齡。
另外,6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建議常規檢測骨齡。
骨齡的評價标準有很多種,比如中華05标準、TW标準、G-P圖譜法等等。
不同的标準解讀結果會有差異,
不同的醫生對同一個骨齡片解讀結果也會不同。
所以測骨齡要注意每次都采用同一個标準或者找同一位醫生解讀,持續觀察骨齡生長的規律,對監測身高更有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