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8:13:10

一毫之惡勸君莫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出色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卻不得不面對“少不如老”的現實如果子女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或是達不到自己的“高度”,該怎麼辦?,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一毫之惡勸君莫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毫之惡勸君莫作(少不如老勸君莫躁)1

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出色。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卻不得不面對“少不如老”的現實。如果子女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或是達不到自己的“高度”,該怎麼辦?

傾訴:仨子女都不如自己

“我那3個子女永遠達不到我的高度了!”近日,湖南長沙76歲的劉平(化名)打來電話,向記者傾訴自己的苦悶。

劉平說自己是退休幹部,晚年無憂,但3個子女讓他失望。劉平的大兒子是廚師,年輕時開過飯店,創業失敗後在一家飯店上班,“工資除了家庭正常開銷,有時連孩子學費都難保證”。二兒子在醫療器械公司上班,“參加工作20年了,至今仍是臨時工”。老三是女兒,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和深圳工作過,前幾年回到長沙,“人到中年找工作不容易,後來被一家私企招進去,如今一個月工資才3000多元……”劉平講起子女的情況,頗為失落。

以前,每到年底家庭聚會,劉平都會試着鞭策子女,希望他們“更上一層樓”。然而,他的鞭策适得其反,“大兒子幹脆過年都不來拜年,覺得我嫌棄他”。以後,劉平再也不敢提這個茬。這幾年,劉平已“接受現實”。最近,偶然碰到老同事聊起各自子女,又讓劉平心意難平:“同事兩個子女,一個是副處級幹部,一個是國企領導。都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什麼我的子女卻一個個都不如我……”

感觸:要能接受“少不如老”

“少不如老”,黑龍江齊齊哈爾78歲的張品茹也有這樣的感受。退休前,張品茹是小學教師,老伴是機床廠職工。從子女小時候起,張品茹就很重視教育,但孩子們的成績總上不去。兩個子女都沒考上大學,進了工廠,後來成了下崗職工。

因為不滿子女的“不争氣”,張品茹多次與他們發生争吵。後來,女兒和女婿去了蘇州做家政,兒子去海南經商,多年不和自己往來。和子女“斷絕”關系後,張品茹開始反省:“子女都已成家立業,過上自己的日子,我還要求什麼呢?”于是,張品茹開始接受子女的“平常”。她去蘇州看女兒,邀請兒子回家過年。得知兒子要開餃子館,她支持10萬元錢。自從接受“子女不如自己”的現實,張品茹發現和他們的裂縫變小了:女兒主動給她買禮物;兒子在海南買了房,邀請她去過冬。

江西省武甯縣63歲的李惠文認為,學會接受子女不如自己,或許是父母的一場必要修行。大學畢業後,兒子放棄去大城市打拼,回到縣城郵政部門做“臨時工”。李惠文一度認為兒子不上進,但後來也慢慢接受。他出錢給兒子做買房首付,如今又幫着帶孫。“兒子成就不高,但工作穩定,家庭和睦,并且近在身邊,讓我享受天倫,我很知足。”李惠文說。

建議:在子女面前收起優越感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鐘雲燕建議,要學會用平常心看待子女的成就,“很多父母對子女期待很高,很容易在制造焦慮的同時引發家庭矛盾。嘗試用平常心看待,當你能接受子女最壞的預期時,怎麼看子女都順眼了”。

此外,鐘雲燕建議,面對子女不如自己,最好在子女面前收起自己的優越感,“退休金有多高,以往工作有多好,這些無需常在子女面前提及。在子女遭遇低谷時,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即可”。同時,用積極的心态去發現子女的優點也非常重要,這更有利于家人之間融洽相處。

對此,張品茹表示很贊同。如今,張品茹更關心子女的生活狀況,享受子女的孝順,與子女關系已徹底改善。

王宇(摘自《快樂老人報》)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