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名老人被騙4400多萬?“收藏”套路深 160餘名老人被騙2701萬,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500多名老人被騙4400多萬?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收藏”套路深 160餘名老人被騙2701萬
□ 本報記者 羅莎莎
□ 本報通訊員 夏丹
河南的老張愛好收藏,通過網絡找到了江蘇常州的一家“古玩鑒定交易”藏品公司鑒定自己收藏的古錢币,在一步步有預謀的引誘下,老張前前後後繳納了數萬元的鑒定費,最終卻落得一場空。2020年5月,由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許某橋、鮑某康等人為首的“藏品鑒寶”團夥因詐騙罪被判刑。2022年6月,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
網上遭遇鑒寶專業團隊
“您的這件藏品年代很久了,價值至少100萬元,建議您帶着藏品親自來我們公司,做一個更全面專業的鑒定。”就在老張聯系上常州公司後,根據“專家”的建議,老張在2018年3月帶着古錢币從河南飛到常州。
在這裡,老張的古錢币被認定為文物,公司為他找到了買家,老張還在公司業務員的推薦下購買了該公司的藏品。後雙方經商定,決定以100萬元的價格進行交易。此時,買家提出,需要老張提供權威部門對該藏品的官方鑒定結果。
之後,在該公司業務員的介紹下,老張在某信息權屬登記中心,繳納了1萬元鑒定費後,拿到了一個密封的檔案袋。中心工作人員建議,為了保證鑒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建議老張回到公司再拆封查閱。
這番交代讓老張覺得這家鑒定中心很貼心,也很是正規,心裡也更多了幾份信任。根據鑒定報告,老張所有的古錢币是省一級文物,按照國家法律規定,不允許私下交易。這一結果讓老張有喜有憂,眼瞅着100萬元要打了水漂,老張一時間焦急萬分。
此時,該公司工作人員建議老張可以通過拍賣來進行交易,并表示6月下旬在香港就有一場,可以邀請老張免費參加。終于覺得可以放心了的老張跟該公司簽署了保拍合同,随即返回河南。這一趟,老張前前後後花費了10萬元。
成立公司流水線式行騙
老張前腳剛走,買家便又“看中”了另外一個賣家的收藏品,同樣是高價收購、還要求鑒定等一系列相同的流程。
“其實老張之前見到的公司業務員、買家、專家和鑒定人員都是騙子,在見到老張之前,他們就同在一個微信群,商量好了藏品的鑒定價格、鑒定結果,隻等着像老張這樣的賣家上套。”承辦檢察官陳斌介紹。
簽了“代為拍賣”合同後,老張就再也沒有接到“藏品公司”的電話,苦等無果隻得向武進警方報案。就在老張報案的同時,武進區多個派出所接到多個關于鑒寶、藏品糾紛的報案,調查後警方發現這并不是簡單的經濟糾紛,遂根據線索順藤摸瓜,曆經數月,武進警方揪出一個“藏品”詐騙團夥。
經查,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許某橋注冊成立瀚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數個連鎖公司,招募鮑某康等員工組成詐騙犯罪集團。
“該團夥通過‘鑒寶’、拍賣的方式,誘騙老年人支付高昂的鑒定費用、拍賣代理費用。”陳斌說,他們還從批發市場購入工藝品、字畫包裝成所謂的“藏品”,通過電話邀約、發放傳單、贈送小禮品等方式,引誘缺乏收藏品專業知識的老年人購買,并謊稱“藏品”具有數倍至數十倍的升值空間。
為了打消老年人購買“藏品”後無從出售的顧慮,許某橋等人謊稱升值後可以代為拍賣或者銷售,甚至表示公司可以兜底回購。據徐某橋交代,他們還制造了假的拍賣、銷售記錄,以及買家的求購信息等,打消購買者的顧慮。同時,還編造部分藏品因屬于“一帶一路”政策鼓勵購買可享受财政補貼返還等信息,使老年人誤認為所購“藏品”物超所值。
據統計,截至案發,許某橋等人詐騙集團從160餘名老年人處騙得人民币2701萬餘元,詐騙所得均被許某橋等人用于公司日常運營支出、發放員工工資及分紅、日常消費及購買房産、車輛。
收藏品鑒定“不熟不做”
2019年11月1日,武進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許某橋等17人提起公訴。2020年5月28日,武進區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許某橋、鮑某康等17人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至十四年不等,并處罰金。
一審宣判後,許某橋、鮑某康提出上訴。2020年8月8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辦案機關依法查封、扣押、凍結了被告人的存款、房産、汽車等涉案财物若幹,資産處置工作正在進行中。
自2020年以來,武進區檢察院審查起訴6起涉養老詐騙刑事案件,分别屬涉老藝術品和保健品藥品,均屬團夥犯罪,被害人多達2100多名。據陳斌介紹,針對老年人的收藏品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通常使用兩種方式進行作案,一種是以“買家求購”“高價拍賣”等噱頭,騙取老年人鑒定費、服務費,另外一種是将廉價的工藝品、字畫包裝成“有幾十倍升值空間”的藏品,作出“高價收購”“保拍”等承諾,誘騙老年人高價購買,并支付高額的服務費、會員費等。
“有時還會先用第一種套路,以高價拍賣老人手中的物件為誘餌吸引老人到公司,再用話術對老年人洗腦,誘騙其高價購買所謂的藏品。”陳斌說,收藏品投資涉及專業領域知識,老年群體往往更難以甄别,一定要切記“不熟不做”。
檢察官在此提醒,當前一些詐騙團夥以文化傳媒公司為掩護,進行文物鑒定詐騙,以高價收購、保拍等理由吸引藏家上鈎。老年人如果想要鑒定、拍賣藏品,要認準有資質的機構,正規的文物鑒定機構對文物鑒定的收費都比較低(或者不收費),原則上隻鑒定年代,不對文物估價,鑒定過程需由兩名以上具備鑒定資質的鑒定師進行,相關的從業證書在人社部網站上均可以查到。在支付任何費用之前,多向身邊的親人、子女征詢意見,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高價鑒定、回購、代售的承諾,如發現被騙應當及時報警。
來源: 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