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你的腳後跟部保險博主。
來聊點刺激的吧,比如——數學。
很多小夥伴跟我反饋說,搞不清“單利、複利”的關系,我自己其實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
這篇文章,就把它倆的區别給大家講明白了。
01
先來說一下“單利”和“複利”的概念:
單利,是隻有本金産生利息,利息不會再度産生利息的方式,所以每年的利息額都是固定的;
複利,是利息和本金一起滾動再産生利息的方式,本金每年生成的利息,下一年都能和本金一起繼續産生利息,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單利和複利是兩種計息方式,沒有好壞之分。
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别就在于“利息的計算方式不同”。
實際生活中,用複利的地方比較多,單利一般隻出在銀行存款上。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
假如小綠和小紅各有一隻會生蛋的母雞,每天都能下一隻蛋。
小綠每次一等到母雞下蛋,就把雞蛋撿走;而小紅則選擇讓母雞把雞蛋,給孵化成小雞。
若幹年過去,小綠收獲的隻有那隻母雞和一筐雞蛋,而小紅卻擁有了一個龐大的養殖場,和每天數不清的雞蛋。
換作是錢的話,最開始的那一隻雞就是本金,雞蛋算是利息。
小綠的投資方式對應的就是單利,他每年獲得的雞蛋(利息)是固定的,利息不能再産生利息(雞蛋不能再被孵化成雞并下蛋);
像我們平常接觸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等,都是按單利來計息的,
3.5%單利,就是本來100塊,第一年變成103.5塊,第二年變成107塊,第三年變成110.5塊,第四年、第五年....每年都隻增長3塊五。
而小紅的投資方式對應的就是複利,利息也能産出利息。
比如股票、基金、儲蓄險,甚至房貸、信用卡分期付款等,都屬于複利。
3.5複利,就是本來100塊,第一年103.5,第二年107.1,第三年110.87,第四年、第五年...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長得更多。
短期看差别不大,但複利這玩意時間越長越厲害,最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差距就會逐漸拉開。
02
(1)“複利”的計算方式
複利又稱内部收益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
這個指标算起來比較複雜,但好在Excel給了我們現成的函數。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保單信息,轉化成現金流信息。
先按時間,列出來自己每年交的錢,和在某一年退保的時候,所能拿到的現金價值。
交的保費,是支出,記作負數;領取的現金價值,是收入,記作正數。
然後把它們列入excel,輸入IRR()公式計算。
增額終身壽之所以得這麼算,是因為錢在投資的過程中,都有時間成本。
你先交保費,然後等20年後再獲得收益,就必須要用IRR的計算方法,把時間成本也算進來。
(2)“單利”的計算方式
單利的計算公式是:
單利率 =(本息和-本金)/(本金×持有期)
舉個例子:
買了一筆理财,10萬塊錢存兩年,到期後連本帶息拿回來110000元。
單利就是:(110000-100000)÷(100000×2)=5%。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情況,整存整取嘛。
但是我們買保險的時候,趸交的情況并不多,反而更多的是“零存整取”,通常就會遇到三種複雜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多期繳費,導緻每一期的持有時間不唯一;
第二種情況,多期領取,導緻持有時間不唯一;
第三種情況,繳費和領取同時發生——親親,這邊建議您别算了,算持有期時有點複雜,是真的很複雜。
先說第一種情況:
比如投保了一款增額終身壽險産品,每年交2萬,交5年,第10年末退保一次性拿到121000元。
可以直接(121000-100000)÷(100000×10)=2.1%嗎?
當然不能,因為我們一共交了五次保費,每一筆保費累積的時間不同。
第一筆保費,在進入保單後,累積了10年;
第二筆保費,在進入保單後,累積了9年;
以此類推。
那麼單利率的計算就是:
(121000-100000)/(20000×10 20000×9 … 20000×6)=2.625%。
再說第二種情況:不僅有多期繳費,還有多期領取。
假設還是每年2萬,交5年,在第9年末,領取4萬元;在第19年末,領取11.8萬元,保單終止。
怎麼算?
首先,因為提取了兩次,所以不能按照最後一次提取的時間,來算持有期——這樣明顯會算長。
科學的方法應該是,根據不同的領取金額,算一個“平均持有期”出來。所以:
平均持有期=(40000×9 118000×19)÷(40000 118000)≈16.47
參考第一種情況,第一筆保費相當于累積了16.47年,第二筆保費相當于累積了15.47年,……以此類推。
最後算得單利是4.01%。
不過這麼算,肯定還是不準确的,因為錢是有時間價值的。
第9年末和第19年末發生的提取,對持有期會産生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金額上的影響,還有時間價值産生的影響。
進一步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再做一步貼現,最終的計算結果是4.20%。
說到這裡,我也跟大家說一個增額終身壽的隐藏大坑——“把保額增長當做實際收益”。
很多增額終身壽産品在進行宣傳時,會以保額3.8%、3.6%的增長來吸引眼球。
3.8%而已嘛,這算啥?我還見過3.99%的呢!
但是,這并不是産品的真實收益。
産品的保額增長≠産品的現金價值增長。
實際上呢,銀保監會對增額終身壽的收益上限要求是3.5%。
這也就意味着,增額終身壽的實際收益再怎麼高,頂多也隻有3.49%左右,所謂的超過3.5%的收益,都是假的。
我們看增額終身壽的産品收益時,不要看保額,保額不管有多少,實際上都是幾乎用不到的。
增額終身壽的收益,要看現金價值的增長。
03
前幾天,我給一個小姐姐做了個增額終身壽的方案。
看完她給我說:我算了一下,我存銀行,等到了30年後,照樣是拿這麼多的利息,增額終身壽并沒有優勢。
說實話,當時我真的沒有反應過來,那一瞬間,我直接蒙了。
——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啊?
咱往前數30年,銀行存款利息普遍10% ,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30年後,光是2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利率都已經低于3%了。
而且現在連大額存單銀行都沒有額度了,拿着錢,都沒地方存。
我來給大家算一筆賬:
如果我們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單利),轉到按3.5%的複利增值的增額終身壽(複利)裡,收益到底能相差多少?
為了方便計算,我也就幹脆把銀行存款的利率同樣按3.5%來算,而且不考慮利率下降的情況,就讓銀行的存款利率30年如一日的3.5%。
可以看到:
在資金投入的前五年,銀行存款優勢比較明顯,已經開始産生收益,而增額終身壽此時的收益,還沒有趕上投入的本金;
第10年,增額終身壽險勝,相差近5000塊;
第20年,10萬的本金,二者的收益已經相差了2萬7;
第30年,相差7萬;第40年,相差15萬;第50年,相差27萬...
這還是隻投入了10萬塊的情況下,3.5%單利與複利之間,就相差了這麼多。
如果投入的資金更多,差距還會更加驚人。
更不要說,銀行存款根本就不可能30年如一日的給3.5%的利率。
目前四大銀行5年期的定存年利率,隻有2.75%了,這個利率要維持未來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變,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隻是銀行存款利率,像國債、大額存單等這類保本保息産品的利率,都在下滑。
2020年的時候,20萬起購的3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還有4%呢;到了去年,就隻有3%點多了。
數據來源:融360大數據研究院
原央行行長周小川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10年後想要買款年化收益3%的理财産品,都可能像汽車牌照搖号那樣,完全靠運氣了。”
這麼對比下來,能終身鎖定3.5%複利收益的增額壽,還是蠻香的。
受資管新規影響,銀行理财産品不保本了;保本的定存利息逐年走低;稍微利息高點的大額存單,既有門檻,又很難搶到。
增額終身壽便逐漸火出圈外,被更多人熟知。
最後,文文大保貝兒要再跟大家強調下,在買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之前,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真實的需求,要用這筆錢做什麼,投保不要盲目,更不要跟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