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人風骨與書法風格

文人風骨與書法風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3:39:13

文人風骨與書法風格(學者書畫修養為本)1

《張栻詩意》

文人風骨與書法風格(學者書畫修養為本)2

為展覽題字《品酌時光》

書法作品《開卷有益》

文人風骨與書法風格(學者書畫修養為本)3

盧甫聖 《平蕪》

出任廣州美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之前,他擔任過中國美術館副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他出版過《中國美術鑒藏史稿》《廣東畫壇聞見錄》等著作,在藝術史和理論研究上成績斐然;他更是策劃、組織高手,無論是“中國美術館50年捐贈作品大展”,還是“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都與他的名字緊密相連。

同時,他在書畫實踐上始終孜孜以求。十年前,在一次“全國廉政文化大型繪畫書法展覽”上,他以八尺整紙書寫的全篇《嶽陽樓記》入選,後又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同行們這才驚覺,原來他身兼“三闆斧” ——寫字、畫畫、做學問,皆未偏廢。

近日,“梁江書法展”在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舉行,借此機會,記者與梁江進行了深入探讨,既解密其書畫功底的養成曆程,更期待其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習有所助益。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李巧蓉

報上寫來最放松

三大名篇皆用功

本次展覽共呈現梁江近年來創作的80餘件篆、隸、楷、行、草諸體書作,有多張整紙聯為一幅的鴻篇大字,也有報紙大小的工整小楷,還有對聯、牌匾、報刊題字及端硯刻石圖片等不同形制的作品,從中可見他幾十年來廣汲博取的曆程。

梁江表示,小時候在鄉下讀書,弄到一冊沒有封面的習字帖,便照貓畫虎地學起來,後來才知道這是唐代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其實沒人催促我練字。隻是讀書時寫作業、做筆記能工整清爽,自己看了也提神。學校、班級裡無論考試還是寫字評比競賽,我都争取做最前列的優勝選手。這不僅因為潛藏的虛榮心,更是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小看我這個交不起學費的窮同學。幾十年堅持下來,練字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青年時代條件艱苦,地上、床上乃至蚊帳上挂着的一張紙,梁江都能甘之如饴地寫起來。到了現在,他依然将寫字看作一日三餐般平常,吃飯前或者睡覺前,拿起一支筆就在報紙上寫開了。“家裡哪個角落都塞一卷報紙,往桌上或者地上一攤就可以寫了,又不浪費紙。後來我發現寫得最好的字都在報紙上,因為那種狀态下最放松;一旦想到要展覽,寫很多張字都不見得能寫好。”梁江笑道,“大約任何事情有了目的性,哪怕不存功利心,總會有些壓力吧。”

而幾十年間,梁江寫得最多,多到不計其數的有三篇: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還有《嶽陽樓記》和《桃花源記》。

臨寫《蘭亭序》,既因為其為中國書法的代表,同時也跟梁江30年前的研究大有關系。當時,他跟随導師王朝聞先生撰寫《中國美術史》,當中有關書法的幾個重要章節,像魏晉時期、元代書法等都是由梁江負責的。“這是一個國家課題,項目完成後找全國最知名的專家匿名審讀,認可了才能通過,絕對兒戲不得。為了寫好這些章節,我做了深入的研究,譬如曆代對王羲之《蘭亭序》的評價,他在王氏一門書法家中的超拔地位,我都要仔細研究體味,最終确認他的行書的确達到巅峰,後人已無法超越,這也使我更加由衷地喜歡《蘭亭序》。”

至于《嶽陽樓記》和《桃花源記》,梁江認為其代表了中國文人精神上的兩面——入世和出世的最高度,在反複書寫中,更能深入體會傳統文人的人格魅力,這也體現了一位學者不同于普通書法家的目光和品味。由此,《嶽陽樓記》還讓他在“全國廉政文化大型繪畫書法展覽”上一鳴驚人。“當時确定了一些題目,在全國書法家中發起征稿,《嶽陽樓記》是中國文化中的經典篇目,但沒有人挑選,我作為籌委會成員表示‘就由我來寫吧’。”結果,丈二的大作一拿出來,大家都吃了一驚,因為此前沒有人知道梁江也會書法。

對話梁江——

寫字畫畫做學問

三位一體不偏廢

廣州日報: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最近,關于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您認為書法教育在整個審美教育體系當中具有什麼樣的地位?

梁江: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極緻。林語堂說過:“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梁啟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說過,“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書法不僅蘊涵至高之境,而且難度極大。試想,一管筆、一張紙,如此簡單的工具,這般逼仄的空間,幾千年來曆代無數書家,各種書體都已有人登峰造極,學習和守成已大不易,遑論發展和出新?我向來認為,寫字難于作畫,寫字無暇思索,好壞與否全憑直覺和潛意識。

同時,書法又是審美教育當中最基礎的部分,書法既代表中國藝術最高的境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所以有種種書畫同源的說法。當然,書法教育如果能夠走進學堂,其更大意義不在于書法藝術本身,更在于建立起學生們對傳統文化規範的遵守。我做過多年美術雜志的編輯,在我心目中,美術界隻有兩位先生的稿子可以一字不改地刊發,一位就是美術界的元老蔡若虹先生;另一位就是吳冠中先生。300字的稿紙上沒有一個錯别字,連标點符号都寫得非常清晰,我們浏覽一遍,如果确定要用,直接就可以發排了。像吳冠中先生的稿子,一有筆誤,他會剪下一個小方格,把錯的貼掉重寫,而且剪得很精準,貼得整齊,從中可以看出他對稿子的尊重,對編輯的尊重。

廣州日報:就是說書法訓練的不隻是手的能力、肌肉反應,更是一個人的文化态度?

梁江:是的,在書法學習中,會培養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了解到中國書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做這個書法展,寫了多種書體,同時有大字小字各種類型,也是想說明一點,别隻會寫一種字體,甚至就隻會熟練地寫某些字就自稱為書法家。

博而後專方能有成

個性張揚法度仍在

廣州日報:這意味着您認為真正的書法家需要基本熟悉各種書體,之後再術業有專攻?

梁江:跟畫畫一樣,他可以是人物畫家或者花鳥畫家,但他不可能隻會畫某一種畫種,而是說人物或花鳥是他最投入或者最擅長的罷了。你看楊之光先生的人物畫畫得那麼好,畫作背景上的那些建築、花鳥同樣也畫得很好,因為這屬于基本功。這有點像建金字塔,我們不可能豎起一根線就達到那樣的高度。藝術必定是需要基礎的,需要動用所有的涵養和知識積累,才能支撐起一定的高度。如果隻會寫一種書體而号稱書法家,那基本可以斷定他是一個僞書法家。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寫的字有個性便可以稱為書法家,這也是混淆是非的說法。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字都有自己的個性,譬如說你去銀行取款要簽字,就是因為這個字是你獨有的,别人無法重複。但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是書法家呢?因為你寫的字還必須達到社會公認的藝術水準,然後體現你的個性,這才稱得上藝術個性。有的人覺得我把字寫草了,别人認不出來就是書法家,這是天大的誤會。草書也是有規範的,不能以為突破規範、沒有标準就是藝術個性。

廣州日報:您很推崇嶺南近代大家康有為、高劍父先生,他們書法中雄強恣肆的内核和舒展大氣的風貌,是您心慕手追的。康有為先生倡導尊碑抑帖,那您也很重視臨碑嗎?

梁江:我會買各種字帖琢磨,但我臨碑不多。為什麼?這是我自己的一種看法,不一定對。康有為他們主張尊碑,但我覺得臨碑是不大可能的,因為碑上的字是用刀刻過的,我們再去臨,可能會吃力不讨好。另外,我還有一個看法,就是書法一定要有書寫性,講究酣暢淋漓。我喜歡寫行草,按廣東人的說法就是寫起來比較過瘾,能把我想表達的東西、我的個性盡量展現出來。當然,行草的難度大概也是最大的,因為既要遵守法度,體現基本功,又要展現個人風格,在快速的書寫過程中要求比較高。另外,我還會經常嘗試用濃淡墨來進行調節,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往墨裡加水,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生動的感覺,這可能跟我畫畫也有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