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其原義跟我們的理解完全不一樣。我們平時用這個成語是說某個人做事沒有個準,早晨的事,到晚上就改了主意。
而在《莊子》裡,“朝三暮四”的含義要更有趣味,更讓人回味無窮。《莊子》中的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朝三暮四:
宋國有個養猴的老頭,養了一大群猴子。一天老頭拿出來七個橡子(橡樹的果實),要給猴子們吃,對猴子們說:早晨少吃點,吃三個,晚上吃四個,結果猴子們都很生氣;老頭看猴子們生氣,又改口說:那麼早晨吃四個,晚上吃三個。結果猴子們就很高興。
其實吃到的橡子總數沒有變,猴子們為何喜怒不一樣呢?這群猴子是不是很蠢啊?不要着急嘲笑猴子,現實生活中,像猴子一樣蠢的人卻很多。也許也包括你!
解讀:比如說當公司、家庭甚至國家遇到一點困難,需要大家眼下做出一點犧牲,以為了将來公司、家庭、國家也就是我們大家會過得更好,這時會不會有很多人不高興?牢騷、怪話一大堆,是不是像這群猴子一樣?患得患失?可是如果需要犧牲的名額沒有落到你頭上,你會不會暗自竊喜?像早晨吃到四個橡子的猴子一樣?但是如果人人都希望早晨得到四個橡子,到了晚上恐怕大家就隻能吃三個橡子了。
這個寓言就是諷刺人們目光短淺,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其實都是一樣的,現在不舍,将來就不得;現在肯“舍”,将來就會多得,可是人經常隻顧眼前,不顧将來。莊子犀利的目光把人性看得非常透徹!
反過來,我們應該從這個寓言中得到一點啟發,應該比猴子聰明一點。當我們面對“舍”的時候,要想一想《莊子》中那些喜歡“朝四暮三”的猴子,我們的心中就釋然了。
故事原文:“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
注解:
狙(jū):猴子。狙公:養猴子的人。
賦:給予。芧(xù):橡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