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22:09:08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匠心道安的白銀歲月⑤)1

道安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李雨心

都說成都非遺有五朵“金花”,最“年長”的是哪一項,還真的說不清。但是最年輕的,一定是“隻有”1700多年曆史的成都銀花絲。

成都銀花絲應該是五朵金花中,最不為人熟知的一種。但隻要是見過銀花絲工藝品的人,都會感歎其精細的制作工藝,以及淡雅高潔的素銀之美。7月下旬,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銀花絲全國唯一一位國家級傳承人道安的工作室,聽她講述花絲之間的巧妙和奇遇。

首創銀絲畫拯救衰落技藝

“銀花絲迄今有1700多年的曆史了。明清時候,逐漸有宮廷裡的頭飾、佩戴的飾品進入民間。那時候,就逐步形成了成都平填花絲的工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成都銀花絲到了發展最鼎盛的時期。”

成都銀花絲不為人們所熟悉,也是因為在其最鼎盛的時候,基本都作出口之用。道安回憶道,銀花絲的原料昂貴,制作過程費時費力,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能夠出口到歐美十幾個國家,卻始終無法大面積打開國内市場。“那時候從事銀花絲的人,有300多匠人。大量的花瓶、擺件類出口到歐美,來(成都金銀制品廠)參觀的外賓也非常喜歡。”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出口的銷路斷了,銀花絲便開始逐漸走向衰落。

“擺件類的物件比較昂貴,在國内算奢侈品了,購買的人比較少。為了盡快打開國内的銷路,我開發了銀絲畫。”相比擺件,銀絲畫制作相對簡單,用料不算多。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它能夠裝在畫框中防氧化。國内消費者在接受銀絲畫的過程中,也了解到成都還有這樣一個上千年的工藝。

雖然說銀絲畫的制作相對簡單,但其實相比擺件類的作品,從畫圖設計到燒煮洗色,一個工序也少不了。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匠心道安的白銀歲月⑤)2

銀花絲作品

少數幾位能掌握全部工藝的人

銀花絲工藝複雜,涉及物理、化學、冶金等多方面,很多人隻能掌握其中部分環節,這也是銀花絲技藝難以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從1999年離開成都金銀制品廠後,再開設個人工作室,至今,道安仍舊是工作室中唯一一個能夠獨立制作擺件類飾品的人。同時,她也是全國少數幾個掌握銀花絲全部工藝的人。

第一個步驟設計,就難倒了很多人。成都銀花絲工藝,不比北派銀花絲工藝的講究燒藍、鍍金、鑲寶。成都銀花絲以素銀為主,整個作品的形狀、光澤、立體感,全靠花絲粗細、稀密的不同來達成。因此,設計這一步,就暗藏玄機。“光會畫不行,還要會做。圖樣的銜接、花絲的搭配,這些都要考慮到。就像是素描的黑白灰一樣,運用不好的話,做出來的東西連成一片,根本看不出來是什麼。”

設計稿中的花絲的粗細不等。實際制作中的花絲,最細的隻有頭發絲的一半,最粗的也不過幾毫米。在将原料熔化、提純之後,得到純度最高的“9999銀”,才能進行拉絲的工藝。

“純度越高的銀,越柔軟,越好制作。純度低了,在塑形的時候,直接就像彈簧一樣恢複原狀了。”道安介紹,純度達到标準的銀,哪怕隻有1米的長度,也能拉出幾百米的花絲而不斷。像頭發絲那麼細的花絲拉出兩股,像搓麻繩一樣攪和在一起,這是銀花絲最主要的工序之一,叫做“擰花絲”。如此制作出來的花絲,叫做“麻花絲”。銀花絲的制作,以這種麻花絲為主。

不同粗細的花絲,需要準備幾十種。擰完花絲後進行碾壓,再用膠粘在一起,需要一根,就扯下來一根。這就進入第三道工序,也就是成都銀花絲最有特色的環節,平填花絲。

把設計好的圖樣放在耐高溫石棉闆上,先根據設計好的圖樣,用花絲勾勒出基本的輪廓,再找出相應大小的花絲,平填在圖樣上。這個被道安形容為“費時費力費眼睛”的工藝,是最靈性的環節。“銀花絲畢竟是金屬的,要怎樣做得活靈活現,就要看制作者如何表現。”這一步工藝,不僅要細心,大部分依靠的是審美,是經驗。完成到這裡,銀花絲作品的零件已經基本成型。

難翻的山,還在後頭。

采訪道安的時候,正趕上成都的高溫天氣。40℃左右的高溫中,刮起來的風都是燙的。但在道安的工作室裡,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讓人好奇到底是為什麼。道安解釋了這一點:“平填花絲完成後,還要進行高溫焊接。我們既不能吹空調,也不能吹風扇。因為風一吹,不能控制火的方向,就焊接不上。再加上焊接過程中,石棉闆會散發異味,也必須保持通風。”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匠心道安的白銀歲月⑤)3

焊接過程

道安介紹說,高溫焊接是10多道工序中難度最大的一道。“這部分涉及冶金的工藝。像是一個花瓶不同部位的焊接,就需要不同的焊料。”焊料的配比和焊接的手藝,決定着前面每一道工序的“命運”。焊接的時候,已經成型的作品會産生不同程度的變形,手藝人就要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修補。修補不好,作品就直接報廢,前面所做的工作再成功,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越大的擺件,焊接時候變形的程度越大,難度也就越大。”焊料的配比、如何焊接、如何修補,靠的全是積累的經驗。焊接之後,還要進行反複的修補校形,再将每一個面拼接起來,組成完整的作品。之後再把焊接點之間的焊疤打磨光滑,這才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這個過程裡,不是說仔細點、不怕吃苦就能做得出來,可以說是要經驗豐富的手藝人,花費很多心血,才能完成一個很精美的作品。”道安如此說道。

正因為這每一步工藝中,都需要豐富的經驗積累,因此能夠完整制作擺件類銀花絲作品的人,全國隻有區區幾人。道安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匠心道安的白銀歲月⑤)4

銀花絲杯套

将前輩手藝人的遺憾,止于自己這一代的傳承

經過高溫焊接的一步,原本白淨的作品,鍍上了一層像是銅鏽一樣的氧化層。想要将其還原本色,還需要另一道工藝:化學燒煮。道安告訴記者,這一個步驟,也是自己在1999年離開成都金銀制品廠後,遇到的最大難題。

“我們以前的老師傅都沒有量化燒煮的化學配方。請教他們的時候,總是說這個放少許,那個放少許。我們始終都洗不好,就是因為掌握不好配比的量。”道安遺憾地說道,以前廠裡負責這一道工藝的師傅,有些人甚至要親口嘗這些化學配劑,因此很多人患上了職業病:“他們的手會一直抖,發展到後來全身都要抖,甚至下一代會患上侏儒病,我覺得非常可惜。”

道安成立工作室後,試圖把燒煮洗色的配方量化。在她看來,這既是為了自己和其他工作室成員的安全,也是為銀花絲創造能夠傳承下來的條件。

“銀花絲雖然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但是文字記錄很少,幾乎都是老手藝人在憑經驗去做。發展到我這一代的時候,就希望能夠掌握化學處理這方面的技術。”拉絲對于體力的消耗、平填花絲的“費時費力費眼睛”、焊接的高溫、燒煮洗色的傷身,都讓老一輩的手藝人受盡了苦頭。為人父母,不希望兒女再從事這份工作,也是情有可原。道安覺得,如果她能夠再做出一些改變,對于這份技藝的傳承,也是有益的。

道安工作室中的銀花絲作品,除了栩栩如生的造型之外,更多了一些沉澱。一厘一毫的花絲上,都有道安和整個工作室對這一份上千年的技藝,所做出的努力。

傳統制銀技藝敲出緻富路(匠心道安的白銀歲月⑤)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