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福利:中醫思維導圖,讓中醫學習更簡單有效,關注後,私信發送“中醫思維導圖”六個字,給你清晰的完整版本。
一起學習進步吧。
“奇”有“奇特”“奇異”之意,奇經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的經脈。奇經八脈是不同于十二經脈的“别道而行”的八條經脈,為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跷脈、陽跷脈的總稱。
⑵特點: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線
②不直屬髒腑
③無表裡關系
④無逐經相接的關系
⑤除任、督脈外無腧穴分布
⑶作用:
①溝通十二經脈的聯系
②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着滲灌蓄積調節作用
一、任督二脈是十二經的“水庫”是十二經絡的總管
1、任督二脈不屬于十二經,而屬于奇經八脈。
十二經與奇經八脈就象是江河與水庫的關系,奇經八脈可以儲存調節十二經氣血。十二經經氣過盛時,奇經八脈會加大存儲,疏通十二經,保證氣血正常流通;當十二經經氣不足時,奇經八脈經氣會自發補充到十二經循行中,二者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維持人體經絡系統的正常。
2、奇經八脈與十二經有什麼區别!
其一、它不同于十二正經分布于全身,胳膊上就沒有奇經的分布。
其二、它與髒腑沒有直接的絡屬關系,隻是部分經脈與髒腑連屬,如任脈與胞宮(相當于子宮)相連;
其三、奇經八脈中有六條經脈沒有自身特有的穴位,其俞穴都是寄附于十二正經上,隻有其中的任脈、督脈有其自身的經穴。
3、疏通任督二脈的幾種簡單的方法
方法一、叩首法
頭叩手背即可,叭在地闆上或床上,用頭叩手背,每15次為一小節。
作用,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
方法二 震動尾闾法
雙腿盤坐,然後用腳掌外緣用力站立(站的過程中膝蓋不可觸地),離地10至30厘米就行。然後臀部落地時正好使尾骨顫擊地闆,這個動作就完成了。
注意:可墊棉墊;幅度從小到大;有骨結核,骨質疏松及扭傷者忌用。
作用:能使任脈會陰穴與督脈長強穴得以順接。
方法三 壁虎爬行法
象壁虎一樣在地上爬行,完全放松!
作用:主要用來打通任脈,對增強五髒功能效果顯著。任脈乃陰經之河,總調陰經各脈,對更年期婦女尤為重要!
二、任脈----陰脈之海
1、任脈:奇經八脈之一,有總攝陰經的作用,被稱為“陰脈之海”
任,有擔任,妊養的含義,又是起于胞宮的,所以跟女子的生育功能有關,包括調節月經、孕育胎兒,為生養之本。
主管生殖生理活動全過程的主要髒腑是腎(先天),起主要輔助作用的髒腑是胃和脾(後天),起具體反應作用的是胞宮(子宮),起聯系及調節髒腑與胞宮的通道功能 的是經絡中的“沖任”二脈。
2、任脈的循行路線。
任脈共有24個穴位。
任脈起于胞宮,出于會陰部,向前循腹裡,行于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經咽喉,上到面部,到達眼睛下面。
3、任脈的五個重要穴位
★ 關元----保健大穴。
位置:人體前正中線上,肚臍正下方四指處,就是此穴。
作用:關元穴,同時為任脈穴位、小腸募穴和足三陰會穴,所以足三陰、小腸、任脈這些經行部位發生的疾病都有療效,有培補元氣、腎氣、暖下元的作用。對各種婦科病、男科病均有很好的療效。
古人說此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也”。從古至今,此穴作為人體保健大穴,與足三裡齊名。
★ 氣海(丹田)---人體性命之祖。
位置:身體前正中線上,肚臍正中下1.5寸,可以先四指并攏取臍下三寸(關元穴),中點即是氣海穴,又稱丹田(另說在兩腎之間中點)
作用:丹田穴與人的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真氣發生之處,是人體生命的動力源泉。此穴能鼓舞髒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循環自動不息,生命得以維持,故又有“性命之祖”之稱,又稱為“十二經之根”,“五髒六腑之本”。又因為丹田是呼吸之門,又是任、督、沖脈所起之處,全身氣血彙集之處,又稱為“氣海”。如果“氣海”充實,則百病可治,永葆強壯。
道家養生功中“撞丹田”。
這個功法,适合每一個想要身體強壯的人,如果你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你覺得有勁使不出,如果你覺得心神不安,魂不守舍,如果你覺得體力透支,難以積蓄,都可以從撞丹田找到解決方法。
找個電線杆或平滑的大樹,兩腿略分開,站在樹前,肚子離樹幹15公分,然後用肚臍去撞樹就可以了。開始撞樹,動作要輕,幅度要小,全身放松!
可以與“推腹法”同練,效果更好!
★ 神阙(肚臍眼)。
神是心靈的生命力,阙是君主所在的城池的大門,神阙又有命蒂之稱,神阙有任、帶、沖三脈通過,聯系五髒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氣血陰陽發生異常,可以借刺激神阙穴來調整全身,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的狀态。
指壓保健:中指隔衣放在肚皮上,力度最好有一定的壓迫感,又不太難受,自然呼吸100次以上,每天睡前按壓一會兒。
履腹保健:速繞肚臍履腹,右轉30圈,左轉30圈,每天若幹次!
★ 中脘穴---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即上身前面正中的骨頭最下緣和肚臍眼連成的中點!
作用:
中脘穴,即是任脈的穴位,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髒腑之氣直接輸注的地方,還是腑會,所以對六腑(胃、大腸、膽、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療效。
它的作用又可總結為健脾和胃,通腑降氣。
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脹、反胃、惡心、嘔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洩瀉等疾病。“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還可減肥!掌按、按壓即可。
★ 膻中穴(中丹田)
位置:膻中穴在前正
中線上,兩乳頭連的
中點又稱中丹田。
丹田分為上丹田、
中丹田、下丹田
作用: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 (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神經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内腸等作用,能有效治療各類“氣”病。
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症,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
三、督脈----陽脈之海
1、督脈:
奇經八脈之一,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和督促的作用,因此有頭正中線上。順着“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
2、循行路線:
督脈共計28個穴位。督脈主要循行于人體後正中線以及脊梁骨從下往上走,一直到嘴。脈氣起于小腹内,與沖脈、任脈同源,出于會陰部,從尾骨沿着脊柱内上行,到後腦風府穴處進入腦内,聯絡腦。
3、打通督脈和膀胱經,是防治衆多疑難雜症的萬能功法!
因為,這兩條經脈可以調動人體腎髒的功能。
同樣,督脈也是如此!督脈是諸陽之氣,人體陽氣借此宣發,是元氣的通道!打通督脈,增加督脈的氣血供應,就能激發腎髒的先天之氣。
怎樣打通督脈和膀胱經呢?
方法 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等等。
4、督脈的四個重要穴位
★ 命門-----強腰補腎壯陽
位置:在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跟肚臍在同一水平高度。
作用:壯腰補腎,溫補脾腎,可以治療 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以及女性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産等
方法:用手掌擦命門,每天3分鐘,直到有一股熱感通過皮膚向裡滲透為止。
★ 風府-----祛除頭痛太輕松
位置:後發際正中以上一橫指的凹陷中,順着脖子後面正中間向上摸,到脖子和頭交接的地方有個凹陷的地方即是此穴。
作用:對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頭暈等,以及高血壓 引起的頭痛、眩暈、頸椎病引起的頸部神經,肌肉疼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點按風府穴,或沿前額的神庭 頭頂的百會穴 風府穴按揉,會瞬間緩解。
★ 百會----降壓穴
位置:将大拇指插進耳洞中,兩手的中指朝頭頂伸直。然後像是環抱頭頂似的,兩手手指按住頭部,兩手中指指尖相觸之處,即時百會穴。
作用:百會有“三陽交會”之稱,即是三陽經與督脈、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是人體陽氣彙聚的地方。
其功能是開竅醒腦,回陽固脫,升陽舉陷。主治頭痛、暈眩、中風失語、癫狂、洩瀉、健忘、不寐等。現在治療中風記憶力下降時都要選百會穴
降血壓:手掌緊貼百會穴呈順時針旋轉,每次做36圈,可以甯神清腦、降血壓
美發:将食指或中指按壓在百會穴上,逐漸用力深壓撚動或輕柔和緩的揉動,然後用空拳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三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頭皮的抵抗力,減少脫發短發,起到美發的作用。
#【中醫入門】發現中醫之美##全民健身大作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