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童肺炎為什麼不能吃抗生素

兒童肺炎為什麼不能吃抗生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1:08:45

(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一進兒科診室,在走廊裡候診的孩子們大多哭個不停,周圍是好幾個家長包圍着抱着哄着。這些孩子,有的需要治療,有的其實可能不需要。

“有一個小患者在我們科室診斷為支氣管炎,本來隻需要做霧化就可以,但家長不放心,到一家民營醫院做了所有能做的檢查,最後被診斷為肺炎,一天要輸3~4組液,花了10萬後出院。最終反而還說病情被醫院給耽誤了,反過來要求賠償。”

一場出乎意料的“醫療糾紛”,讓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兒科李主任重新審視了某些不正規的民營醫院濫用抗生素的現狀:中國兒童正在被不科學的濫用抗生素,是時候該意識到嚴重性了!

兒童肺炎為什麼不能吃抗生素(治一個兒童肺炎花了10萬)1

健康時報資料圖片,圖文無關,健康時報記者牛宏超/攝

孩子的很多檢查和治療沒必要

“抽血做了基礎檢查,診斷不是甲流,是支氣管炎做霧化就可以,因為右下肺動脈血管粗,有陰影等都是正常的,但這種情況一到某些不正規的民營醫院,就都是肺炎。”李主任在講起近日該醫院兒科的經曆時感慨道。

本來孩子按照醫囑做霧化就完全沒問題。但是家長覺得沒做更深入的檢查不放心,到一家不正規的民營醫院後直接就開始住院,馬上開始輸液,診斷是肺炎,這一住就花了10萬餘元。

“孩子被折騰了半個月,各種加強檢查和抗生素輸液,讓我們後來知道都覺得心疼,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這家民營醫院還告訴家長,孩子病情被耽誤了,否則不會這麼嚴重。”正因為這樣,家長在孩子“出院”後,找到這家知名三甲醫院要求賠償延誤病情帶來的經濟損失。

抗生素濫用的背後,是家長一顆顆焦慮的心,以及随之而來的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和不科學治療。

李主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其實這些年自己一直在做科普,好像每天都在說,發燒不一定要退燒,咳嗽不一定要馬上止咳。很多檢查和治療根本沒必要。就像有些人認為“聽肺不如拍X光!”“為什麼要聽心髒?做彩超就可以了!”其實,就不應該是這樣的。

提到如今部分醫生習慣用“機器”做診斷時,李主任無奈地說,遇到腹部CT、頭顱CT這類檢查,自己從來都很謹慎。

“我從來不會在其他檢查可以診斷的情況下建議讓孩子做核磁,這種含有放射線的檢查,能不做就不做,我也一直這樣囑咐身邊的年輕醫生,不過度檢查和治療,是對孩子最基本的保護。”在李主任的意識裡,小孩兒的病,如果減掉家長的焦慮和心疼,其實都不複雜。

“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一次,我們的年輕大夫到農村義診,有一個住得很遠的家長帶着孩子去看病,年輕大夫說,就是腸痙攣,沒有問題。在得知不用檢查後,家長态度立刻變得很急躁,大喊大叫說醫生不負責任。”李主任提起自己科室年輕大夫的經曆,滿眼無奈,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尊重科學,受苦的就是孩子了,這其中,醫患之間的信任,就變得更加重要。

除了檢查之外,過度治療和不科學治療也讓李主任很頭疼。在兒科診療中,用不用抗生素、用何種抗生素,這首先應是一個醫學判斷。但當屢屢面對家長的催促、焦慮與指責時,醫生是堅持自己的判斷,還是妥協?這或許并不是一個容易下定的決心。更有甚者,有家長固執地希望醫生順着他的思路和判斷來,一旦你不贊成他,他就不信任你。

與此類似且較為嚴重的是一種極端,家長死活要求給孩子輸液挂水,再加上有一些不正規的民營醫院受利益驅使的“嚴重”說辭,很多孩子就這麼“被生病”“被住院”。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醫療糾紛,支氣管炎被指作肺炎,各種抗生素輸液,花了10多萬元去治,光是聽起來都足夠讓人瞠目結舌。

“在我身邊的孩子,比如說急性發燒,但其他情況都挺好,我就覺得先觀察吧,不用非得立刻就做各種檢查,使勁去查。”李主任說,可有的家長就特别糾結,少部分基層醫生為了慎重起見或順着家長的意思,便開出各種檢查單子。

兒童肺炎為什麼不能吃抗生素(治一個兒童肺炎花了10萬)2

健康時報資料圖片,圖文無關,健康時報記者牛宏超/攝

用不用抗生素不應該是一個問題

“用不用抗生素,隻要看有沒有需要用的指征就可以,根本不用考慮其他。如果是病毒感染,用了抗生素也無效,可如果是細菌感染,那該用就得用。”李主任說。

在做兒科醫生的近30年來,一直在和抗生素打交道。“從剛開始從醫到現在,其實家長對抗生素的科學了解基本上沒有改觀。”李主任表示。

也有一部分家長對抗生素的第一反應卻是抗拒:抗生素有副作用,這麼點小孩能用嗎?實際上,兒科大夫必定是根據孩子的實際病情來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絕不是信口開河。

自從2018年初冬,流感異常肆虐,這也讓很多孩子難逃一劫,各大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實際上,隻要是空氣質量變差,每天門診來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就多起來。

李主任在每周的門診中總能遇上幾個家長直接要求:“我們輸液,輸液好得快!”醫生拒絕後,不聽解釋繼續堅持的也大有人在。也正是家長這種不科學的定義,讓本就不需要抗生素的患兒成為了裝抗生素的“藥罐”。

其實用不用抗生素、用何種抗生素,在李主任看來,首先應是一個醫學判斷。“什麼是抗生素?”其實在醫生和家長的理解語境裡,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抗生素,指的是抗生物病原體的制劑,而生物病原體就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等。而老百姓嘴裡常說的抗生素,是特指抗細菌的抗生素,這是應該明确的。”

在提起最常見的濫用抗生素的案例時,李主任向記者介紹了上周剛在門診急診就診的五歲男孩,因為5天前受涼後出現發熱,熱峰溫度38.3℃,期間還有咳嗽、輕度鼻塞,社區醫院查血常規結果正常,但家長堅決要求輸液治療,于是外院先後給予頭孢菌素和阿奇黴素等抗生素靜脈輸注3天,但患兒體溫不但未見下降,反而越來越高,最高可達39.0℃。

在來找李主任看診後發現,小男孩雖然發熱近1周,但精神好,食欲無沒有明顯減退,仔細查體也沒有陽性體征,考慮持續發熱可能與多種藥物的使用有關,李主任當機決定暫時停用全部抗生素。

不出所料,停藥第二天,患兒體溫即恢複正常。

其實大部分發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素無效,不需要使用,會無端增加一些不良反應讓孩子更加不适。李主任強調,病毒感染的情況沒必要用抗生素,而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就一定要用。如若不用,可能加重病情,甚至進而造成病情遷延和其他問題。

“比如說鍊球菌感染,如果治療不徹底,經常會合并風濕熱,引起鍊球菌感染腎小球腎炎,這在過去是很常見的情形。”如今這種并發症少了,恰恰是得益于抗生素使用及時,治療徹底。

李主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學齡前兒童最主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5%是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不需治療,通過家長護理和飲食調整就可以痊愈。隻有10%~15%是細菌感染引起,這些患者首先推薦口服抗生素,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後才使用靜脈注射。

當面對家長的催促、焦慮與指責,醫生是堅持自己的判斷,還是妥協?或許并不是一個容易下定的決心。而現實情況往往是,在醫生的判斷和家長的态度之間尋求折中與妥協。至此,“用不用抗生素”折射出的已不僅是單純的醫學問題,而是摻雜了社會環境、人心考量、醫患關系等諸多複雜因素的權衡。

兒童用藥比成人更要謹慎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用抗生素不犯法,哪怕不該用,但是也用了,那也不犯法。”李主任說,很多事兒,并不是不犯法就可以為所欲為,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才應該是所有醫院和醫生最先考慮的重點和根本,而不是其他。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兒童使用抗生素确實比成人要更加謹慎。

孩子年齡越小,各個髒器的發育越不成熟,對藥物的代謝、排洩緩慢,解毒能力越弱。因此不僅在用藥範圍,在用藥劑量、用藥間隔時間和總療程上都有特殊要求。用藥後相對大人更容易有副作用,因此要密切觀察用藥反應。

“細菌有一個增殖過程,有時抗生素發揮作用時,細菌還沒有進入到增殖周期,此時抗生素對它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必須持續用藥,使細菌在增殖高峰時能夠被消滅掉。”李主任舉例說,很多家長在門診複查時都會說,要是今天不燒了,明天是不是就能不吃了?這個是不對的,這反而是在鍛煉細菌的耐藥能力,一定要在大夫的指導下用夠量、用夠療程才行。實際上對于年齡偏大的孩子來說用藥量相對偏小,越小的小孩用藥量越偏大。

每個家長看到孩子生病,都有着比對自己生病更加強烈的意願,希望孩子能迅速好起來,于是要不要去醫院,就會是一個很糾結的選項:不去,怕萬一有什麼閃失。其實在兒科大夫眼裡,在孩子有些發燒和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在家裡的精心看護渡過難關。

在李主任看來,家中隻要常備退燒藥就夠了。“我常跟家長說,發燒對孩子不一定是壞事,像發燒、咳嗽,這都是我們機體保護性的生理反應,比方說發燒38℃的時候,體内感染的細菌、病毒是不生長繁殖的,同時免疫力、細胞的吞噬功能又增強了。”李主任強調,“隻不過别讓發燒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實際上這跟抗生素的道理是一樣的,關鍵在于怎麼理性用好。” 

在李主任看診的四号診室外,永遠都是排着長隊等着檢查的家長。這些家長都在焦慮地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大問題,但李主任告訴記者,這其中的一大半,都會安心的走出來,隻要他們信醫生的話,孩子都會平安長大。

編輯:步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