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無脊椎動物
1.腔腸動物
主要特征:身體有内胚層和外胚層構成,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代表動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無性)和有性生殖
2.扁形動物
主要特征:身體有内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構成,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代表動物:渦蟲、華枝睾吸蟲、血吸蟲、縧蟲;大多寄生生活;
渦蟲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腸組成;
血吸蟲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蟲進入釘螺體内繼續發育,最後進入人體發育為成蟲;
豬肉縧蟲生活史:受精卵在豬體内發育成幼體,感染豬肉,形成“米豬肉”,進而在人體内發育成成蟲;
3.線性動物
主要特征:身體細長,不分節,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代表動物:蛔蟲、蛲蟲、鈎蟲、線蟲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結構簡單,生殖能力強;
蛔蟲的雌蟲較大,雄蟲較小,尾部向腹部彎曲;
4.環節動物
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蚯蚓(環節動物)的形态特點:
(1)體形:長圓柱形,兩端尖細,可減少土中鑽動時的阻力,适于穴居鑽行生活;
(2)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
(3)環帶:是區别蚯蚓前後端的标志。
(4)剛毛:協助運動;
(5)濕潤的體壁:進行氣體交換,完成呼吸。
代表動物:蚯蚓、沙蠶、水蛭等;少數寄生;
作用:蚯蚓可入藥,可以分解有機垃圾,提高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5.軟體動物
主要特征:體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水生軟體動物用鰓呼吸;運動器官是足;
代表動物:河蚌、蝸牛、烏賊等;
烏賊的殼—海螵蛸;鮑魚的殼—石決明;
6.節肢動物
主要特征:身體和附肢分解,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代表動物:甲殼類(蝦、蟹);多足類(蜈蚣);蛛形類(蜘蛛);昆蟲類(蝗蟲);
昆蟲的主要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個口器;腹部有三對足,兩對翅;腹部有氣門,是呼吸器官;
一
魚
水中生活的動物、四大家魚:青、草、鲢、鳙;
1.魚的尾鳍可以控制前進方向,也可以産生前進動力;魚的側線可以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鲫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體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敵害發現;
②體形:梭形,遊泳時減少水的阻力;
③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有黏液減少阻力,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有感知水流、測定方向的作用;
④有鳍遊泳:(胸鳍、腹鳍:保持魚體平衡;尾鳍:保持魚體前進的方向);
⑤用鰓呼吸;水從口近,鰓蓋的後緣出
⑥體内有鳔,能調節身體比重,在鳍協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層;
⑦體外受精,水中發育。
2.魚類的主要特征: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着鱗片,用鰓呼吸,用鳍遊泳,心髒一心房一心室。
3.觀察鰓
形 态:鰓絲呈細絲狀
顔 色:紅色(因為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結 構:有鰓弓、鰓絲、鰓耙組成
三
哺乳動物
家兔的形态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對家兔維持體溫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②消化:牙齒分化為門齒(切斷食物)、臼齒(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長,并且有特别發達的盲腸,與植食性生活相适應。
③血液循環:心髒為完整的四個腔,兩條完整的循環路線,體溫恒定。
④神經系統:由腦、脊髓、神經組成,大腦發達
⑤生殖:胎生(有胎盤)、哺乳,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⑥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髒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鴨嘴獸、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四
鳥
家鴿适于飛行生活的形态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身體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飛翔的翼:兩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擴大兩翼面積,使兩翼扇動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②身體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少飛行時空氣對它的阻力;
③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長骨中空,充滿空氣,減輕體重,胸骨發達,有龍骨突,胸肌發達,附着在龍骨突上;
④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有喙無齒,直腸短,不儲存糞便,有利于減輕體重;
⑤心肌發達,血液循環快,血液輸送氧、營養物質的能力強;
⑥用肺和氣囊進行雙重呼吸,保證家鴿飛行時得到充足的氧氣。
鳥類的主要特征:有喙無齒,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骨中空,内充空氣,心髒分四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生殖為卵生。
第二章 動物的行為
一
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1.動物行為的概念: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
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舒張牽引着骨繞着關節運動,因此,在運動中,骨是杠杆,關節是支點,骨骼肌産生運動的動力。
3.關節的結構和功能:既牢固又靈活
關節面(關節頭、關節窩):覆蓋有一層軟骨(減少摩擦,緩沖震動)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牢固地聯系相鄰兩骨;内外有韌帶,加固連結;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關節腔:内有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使運動靈活自如
4.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運動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調節)、消化系統(提供能量)、呼吸系統(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循環系統(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動作産生的意義:動物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适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二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從動物行為的表現上,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防禦行為(警戒色,拟态,保護色)等
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上,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①先天性行為:凡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裡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是動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遺傳因素決定。
實例:蜜蜂采蜜、螞蟻作巢、鳥類遷徙、小鳥在池邊喂金魚等
②後天性行為(學習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
實例:訓練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處的香蕉等
3.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
三
社會行為
1.概念: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内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一系列行為。
群體内的不同動物個體之間,通過動物的活動、聲音和氣味等來傳遞信息。
2.社會行為的特征:群體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3.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舉例
白蟻群體(無等級制度:雌蟻、雄蟻、工蟻、兵蟻))
狒狒群體(有等級制度:“首領”雄狒狒、下級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4.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動物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探究螞蟻的通訊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掌握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①維持生态平衡
②促進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食物網中的動物與植物之間存在着相互适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态,這種現象叫做生态平衡)
2.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關系
人們利用轉基因羊生産含有藥物的奶,這叫做乳房生物反應器。利用乳房生物反應器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的費用,可以減少複雜的生産程序和環境污
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點發明創造出特殊的儀器設備,這叫做仿生,如:螢火蟲與冷光,蝙蝠的回聲定位與雷達,烏龜的背甲與薄殼建築。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觀察菌落
菌落的大小/菌落的形态/真菌的菌落
區别細菌和菌落的顔色
2.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
接種
恒溫培養
3.歸納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
适宜的溫度、有機物
二
細菌
1.細菌的發現
17世紀後葉,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細菌
19世紀中葉,巴斯德研究細菌,說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德
大小:個體微小,高倍鏡或電鏡下可見
形态:單細胞,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細菌形态和結構
結構: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構成,無成形的細胞核;鞭毛、莢膜、芽孢
營養方式:沒有葉綠體,異養型,分為寄生和腐生兩種方式
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遇到不良環境,可形成休眠體芽孢,速度很快。
三
真菌
多細胞個體:蘑菇:食用或者藥用
1.各種各樣的真菌
黴菌:青黴和曲黴的觀察比較
單細胞個體:酵母菌:釀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
細胞内有成形的細胞核;能夠産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的個體;體内沒有葉綠素,營養方式屬于異養。
3.真菌的繁殖
孢子繁殖
四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認識細菌和真菌的主要區别和類型
細菌的種類:球菌、杆菌、螺旋菌。
細菌:由一個細胞構成,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莢膜、鞭毛,沒有葉綠體。
生活方式:異養(寄生、腐生)。它們是生态系統中的分解者。
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能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細菌快速繁殖和能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
真菌:細胞具有細胞核。種類:除多細胞的黴菌(青黴和曲黴)和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靈芝、牛肝菌)外,大多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還有單細胞的種類,如酵母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生活方式:腐生
真菌細胞與細菌細胞的最大區别是有無形成細胞核。
五
人類在不同領域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如:地衣→真菌 藻類,根瘤→豆科植物 根瘤菌)。
2.微生物與人類生活
(1)食品制作:酵母菌:無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産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釀酒時。有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産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饅頭、包子、面包等。乳酸菌:無氧條件下,将葡萄糖轉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釀酒:酵母菌;制醋:醋酸菌;生物固氮:根瘤菌;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制醬和豆豉:黴菌)
食品的腐敗原因
由于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長、繁殖活動引起的。
防腐
脫水法、腌制法、煙熏法、真空包裝、冷凍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食品保鮮的原理有兩條
①殺死細菌、真菌②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繁殖。
食品保鮮辦法:高溫滅菌法、真空包裝法、冷藏法、腌制法、罐藏法、巴氏消毒法、脫水法等。
(2)制藥:抗生素和利用轉基因生物生産藥物
有些真菌可以産生殺死某些緻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叫做抗生素。利用轉基因技術把控制合成胰島素基因轉入到大腸杆菌體内,生産出來的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
(3)淨化環境:厭氧菌将有機物分解産生甲烷。好氧菌産生二氧化碳和水。
第五章 病毒
病毒的形态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
第六章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一
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1.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概念: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态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
生物分類法 依據:生物在形态、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進化關系
2.從種到界
生物分類的目的和依據
生物的單位: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種
馬:馬種、馬屬、馬科、奇蹄目、哺乳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
桃:桃種、梅屬、薔薇科、薔薇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植物界
二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生物多樣性:生物類種多樣性(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故鄉)、基因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多樣性
三者之間的關系: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每種具有獨特基因庫的生物生态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聯系的。生物數量的減少,将導緻基因資源損失,并且必然影響它所在的生态系統。生态系統發生劇烈變化。将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三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
我國特有的部分珍惜動植物瀕臨滅絕的邊緣
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
生物的栖息地的破還(最終要的原因)
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人類的偷獵和捕殺野生動物)
環境污染 外來物種入侵
3.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是天然的基因庫
天然實驗室
活的自然博物管
實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
4.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将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新園、館等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頒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